法国夫妻拒绝前往“落后”的中国,被儿子一天扭转偏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2 17:56 2

摘要:比如,很多西方普通人至今都认为,中国是一个相当贫穷、落后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糟糕、经济发展缓慢、环境“脏乱差”,治安堪忧,大街上不是乞丐,就是流氓。总而言之,中国“没有一点好的地方”。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掌握着全球的话语权,为了配合美西方国家的“反华”立场,遏制中国崛起,西方媒体不遗余力地抹黑中国,让美西方民众对中国充满了误解。

比如,很多西方普通人至今都认为,中国是一个相当贫穷、落后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糟糕、经济发展缓慢、环境“脏乱差”,治安堪忧,大街上不是乞丐,就是流氓。总而言之,中国“没有一点好的地方”。

他们可以说是来到中国之后,才知道原来多年以来一直受到西方媒体的蒙骗,原来中国早已改变了落后的面貌。比如,此前有一对一直生活在法国的普通夫妻,一直对中国存在着负面的刻板印象,还拒绝接受儿子的邀请前往中国,但最终,也是经不住儿子的软磨硬泡,决定前往中国看看,没想到,只用了一天时间,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就已经彻底改变。

· 西方“反华”叙事下的中国

很多西方普通民众对中国都是有偏见的,在他们心中,中国贫穷、落后,和非洲那些最不发达的国家也差不了多少。又或者说,他们对于中国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或者是动荡时期,这是因为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下,中国就是这样的。

西方媒体掌握着全球的“舆论霸权”,为了抹黑、丑化中国,可谓是不遗余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BBC的“阴间滤镜”在中国网友心中可谓是“大名鼎鼎”。在几年前,中国网友就发现,BBC在报道中国的时候,总是会特意打上一层灰白、昏黄的滤镜,让中国显得“脏乱差”“落后”,这被网友调侃为“阴间滤镜”。

2021年,网友就发现,BBC在外国视频网站上所推出的关于“武汉新冠疫情一周年”的视频报道中,其中文账号上的视频是正常的,但在英文账号上,视频画面却格外苍白、灰暗,似乎在按时武汉的情况“十分糟糕”。

此外,还有一名早在2013年就定居中国、并致力于向全球介绍真实中国的英国小伙贾森还被BBC污蔑称是“收了中国政府的钱”,而且BBC还在贾森的视频上加上了“阴间滤镜”,并声称这才是“真实的中国”。

但就算被发现了“实锤”,BBC方面仍然拒绝承认,还表示自己的报道“客观、中立”。在BBC等西方媒体多年“反华”叙事的宣传之下,许多普通西方民众自然无法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对中国也产生了错误认知、负面的刻板印象。

法国小伙里昂的父母也是如此。里昂的父母是一对普通的法国夫妻,他们从未到过中国,对中国的了解都是来自于西方媒体的报道,因而,他们对于中国的印象“相当糟糕”。

不过,里昂则从不同渠道了解过真实的中国,还坚决要求到中国留学,虽然父母不理解,但最终仍然让步,同意里昂前往中国。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在中国读书一段时间后,里昂居然邀请他们去中国旅游,他们当然是“连连摇头”,在他们心里,中国十分“落后”,还不安全,怎么能去旅游呢?

但经不住儿子的劝说,夫妻俩还是决定前往中国看看,在出发之前,里昂的父亲还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包括准备防身用品。

· 法国夫妻游中国,处处惊讶

在里昂的父母心里,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十分糟糕,机场肯定也是破破烂烂的,而且,中国还“遍地乞丐、流氓”,在中国一定要相当注意安全。里昂的父亲还听说,在中国,公共厕所更是脏乱差,想上个厕所“难如登天”。

因而,在真正抵达中国之前,夫妻俩心里恐怕都是忐忑不安的,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他们要面对的真的是一个陌生的过渡。不过,这次旅行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彻底扭转了里昂父母对于中国的印象。

由于里昂在重庆读书,所以夫妻两人的目的地就是重庆,在重庆落地前,他们都是相当紧张的,可下飞机后,就只剩下“惊讶”了。因为重庆机场干净、整洁,完全不是他们心中“落后”的样子,里昂的父亲还特地去“上了趟厕所”,想要在厕所里找到一点“脏乱差”的蛛丝马迹,但依旧是“失望而归”。

里昂的父亲对此感到十分惊讶,还问出了一些“离谱”的问题,比如,中国是不是只有机场才如此豪华?比如,机场如此豪华,一定是法国帮忙修建的吧?比如,中国人为什么要把所有的钱都拿来建机场,而不去帮助乞丐呢?

里昂认真解释称,中国的基础建设已经超越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他们依靠自己就能“又快又好”地建设出机场、高铁、桥梁,现在的中国早就已经改变了落后的面貌。

后来,里昂还带父母乘坐了高铁,夫妻俩惊讶地发现,中国高铁平稳、舒适、速度还很快,远比法国先进,到这个时候,夫妻俩已经开始相信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真的很不错了。

在重庆市区,里昂的父母看到了干净整洁的街道、高楼大厦和热闹的风景区,一切都让他们十分赞叹,但里昂的父亲仍然对中国的治安“心存怀疑”。看到拥挤的人流,他们下意识地将包和财物紧紧地抱在胸前,但很快,夫妻俩就发现,中国人对他们的财物根本“没有兴趣”。里昂也解释称,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在这里,人们不用担心枪击,也不用时时刻刻对抢劫、盗窃“心生警惕”,大家都十分友好。

在人流中,里昂的父亲逐渐放下了警惕心,又投入到对中国的“观察”之中去了。里昂带父母乘坐了长江索道,夫妻俩惊讶地发现,长江索道十分平稳,远不是自己所认为地那样“不安全”,这时候,他们或许才真正意识到,之前他们所知道的中国,都只是西方媒体“反华”叙事下的中国。

在中国,里昂的父母还体验到了扫码支付,体验了街头巷尾的夜市和中国美食,这时候他们才知道,原来中国根本不是什么“落后”的国家,中国人其实正过着不错的生活。而这个时候,距离里昂的父母抵达中国,也不过1天时间。

数十年的刻板印象,一天就被彻底打破,真可谓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 “反华”叙事行不通了

其实,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以及越来越多人来到中国,西方媒体的“反华”叙事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因为西方普通人会自己“睁开眼睛看世界”。

此前,西方媒体“逢中必反”,但现在越来越多普通外国网友拍摄了他们来中国履行的画面,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证明,中国并非西方媒体口中那样。

比如近几天,美国顶流网红IShowSpeed就在中国旅行,由于他在直播时情绪似乎经常处于“爆炸状态”,所以中国网友就戏称他为“甲亢哥”。而“甲亢哥”在中国旅行时,每天也进行数小时的直播,全球许多网友都在密切关注他的行程,并和他一起为中国的发展感到惊讶。

许多网友感慨称,美国十几亿的“反华”宣传经费,还不如“甲亢哥”的直播,迅速让全球网友意识到,他们已经被西方媒体“骗了太多年”。

在“甲亢哥”的直播之后,在过境免签政策的加持之下,前来中国的外国人只会越来越多,西方普通民众也将更加了解中国,这让西方媒体的“反华”叙事更加难以取信于人。

就算不能亲自前往中国,外国网友也能通过社交媒体了解真实的中国。比如,今年初,由于TikTok被禁,大量美国人涌入中国社交媒体,引发了一次中美人民的“大对账”。

这是两国人民难得的、直接交流的机会,在这次“大对账”中,两国人民似乎都发现自己对于对方充满了“误解”和刻板印象,而这在很多时候,都是美西方“反华”媒体造成的。

当然,在特朗普上台之后,很多“反华”媒体也不再“反华”了——因为特朗普关闭了美国国际开发署,“反华”经费也被砍了一大半。

比如,BBC就在今年2月“倒戈”,发布了一篇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报道,报道中没有阴间滤镜、没有抹黑中国,反而充满了对中国的溢美之词,还强调中国制造2025的成功,是因为“中国制度的优越性”,让人看了都不禁心生疑问:BBC这么倒反天罡,是被“夺舍”了吗?

但其实,不过是因为“反华”经费被砍了而已。有中国网友调侃称,BBC这是做了个“样片”,一边跟美国说“不打钱我就夸中国”,一边想给中国看“打钱,我还能夸得更好”。

可见,西方媒体的“反华”叙事已经说不下去了,我们也相信,以后会有更多外国人亲自到中国来,亲眼看一看我们的美丽中国,这样他们才能知道,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

参考资料:

来源:赖正直2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