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部署Kubernetes时,选择阿里云Kubernetes服务(如ACK)与自建Kubernetes集群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部署Kubernetes时,选择阿里云Kubernetes服务(如ACK)与自建Kubernetes集群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与运维复杂度
阿里云ACKØ 托管控制平面:Master节点(API Server、etcd等)由阿里云托管,用户无需维护。
Ø 自动运维:Kubernetes版本升级、安全补丁、故障恢复由阿里云自动处理。
Ø 简化操作:通过控制台或API即可完成集群创建、扩缩容等操作。
自建K8sØ 全手动管理:需自行部署、配置和维护Master节点及组件(如etcd、调度器等)。
Ø 运维负担:需团队处理版本升级、安全漏洞修复、集群监控及故障排查。
2. 成本
阿里云ACKØ 按需付费:主要成本为Worker节点资源、存储及网络流量费用,控制平面通常免费。
Ø 隐性成本低:节省运维人力成本,适合中小团队。
自建K8sØ 基础设施成本:需预置物理/虚拟机资源,可能涉及IDC费用。
Ø 人力成本高:需专职团队负责集群维护,长期成本可能高于托管服务。
3. 扩展性与弹性
阿里云ACKØ 无缝扩缩容:支持节点自动伸缩(Cluster Autoscaler),并与阿里云ESS集成。
Ø 云资源集成:可快速挂载云盘、SLB、NAT网关等资源。
自建K8sØ 依赖底层设施:需自行实现节点扩缩容逻辑(如通过Ansible/Terraform)。
Ø 扩展延迟:物理资源扩容可能耗时,突发流量应对能力较弱。
4. 网络与存储
阿里云ACKØ 深度集成云服务:
网络:默认集成阿里云VPC、SLB、Nginx Ingress控制器。存储:支持云盘、NAS、OSS等存储类型,通过CSI插件直接挂载。Ø 简化配置:无需手动部署CNI插件或存储驱动。
自建K8sØ 需自选组件:需自行部署Calico/Flannel等CNI插件,配置网络策略。
Ø 存储适配:需集成第三方CSI插件或自研适配本地存储。
5. 安全性与合规性
阿里云ACKØ 内置安全能力:提供RBAC、网络策略、镜像扫描、密钥管理(KMS)。
Ø 合规认证:符合等保、GDPR等标准,适合对合规性要求高的场景。
Ø 托管安全:Master节点安全由阿里云负责。
自建K8sØ 自主加固:需自行配置Pod安全策略、审计日志、节点防火墙等。
Ø 责任分担:团队需全权负责集群安全,技术门槛较高。
6. 高可用性
阿里云ACKØ 默认高可用:Master节点跨可用区部署,etcd集群自动容灾。
Ø SLB多可用区:负载均衡器支持多可用区流量分发。
自建K8sØ 需手动设计:需自行部署多Master节点、配置etcd集群冗余及负载均衡。
Ø 容错成本高:实现跨机房高可用需复杂架构设计。
7. 生态系统与集成
阿里云ACKØ 云服务无缝集成:日志服务(SLS)、监控(ARMS)、CI/CD(云效)等开箱即用。
Ø 市场应用:支持通过应用市场一键部署中间件(如Redis、RocketMQ)。
自建K8sØ 灵活定制:可自由选择Prometheus、Istio、Jenkins等工具链。
Ø 适配多云:更易实现混合云或多云架构,避免供应商锁定。
8. 升级与维护
阿里云ACKØ 一键升级:支持控制台一键升级Kubernetes版本,兼容性由阿里云保障。
Ø 无停机风险:升级过程自动化,减少业务中断可能性。
自建K8sØ 手动操作:需逐步执行kubeadm upgrade等命令,存在升级失败风险。
Ø 兼容性管理:需自行验证版本与现有组件(如CNI、CSI)的兼容性。
选择建议
优先选择阿里云ACK:Ø 团队缺乏K8s运维经验,或希望聚焦业务开发而非基础设施。
Ø 业务需要快速弹性伸缩,或依赖阿里云生态(如函数计算、微服务引擎)。
Ø 对高可用、安全性要求高,且不愿投入额外人力维护。
考虑自建K8s:Ø 需要深度定制化(如特殊调度策略、网络方案)。
Ø 已有IDC资源或计划采用混合云/多云架构。
Ø 长期运行大规模集群且具备专业运维团队,成本可控。
总结
阿里云ACK适合追求快速部署、降低运维负担的场景,而自建K8s则更适合需要高度定制化或混合云支持的企业。选择时需综合评估团队能力、业务需求及成本模型。
来源:老客数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