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肖申克的救赎》中 ,感受自由与希望的力量,你是否能看懂?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不只是一部经典电影,更是一部深刻剖析人性的文学作品,你可能看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但你真的读懂了主角安迪的内心世界吗?

《肖申克的救赎》不只是一部经典电影,更是一部深刻剖析人性的文学作品,你可能看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但你真的读懂了主角安迪的内心世界吗?

主角安迪在监狱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他如何在黑暗中守住希望,最终获得自由?

从颓废到隐忍,从拯救到解脱,安迪用20年时间,凿出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隧道。

这是一个关于希望和救赎的动人故事,你是否真正看懂了?

斯蒂芬·金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有500多部作品,以恐怖文学著称,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描述毁灭的场景,但往往到了濒临死亡的逆境时,会出现逆转的结局。

在情节和氛围的烘托下,他的作品特色鲜明,因此他在2003年获得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1982年,斯蒂芬·金创作了中篇小说《肖申克的救赎》。

作品中主人公安迪是一名银行家,妻子及其外遇情人被杀后,安迪被当作凶手而被判终身监禁,安迪从人生巅峰跌入了地狱谷底。

在狱中,面对凶暴的狱警、贪婪的典狱长,安迪结交狱友,他忍辱负重、步步为营地谋划,最终成功越狱,重获自由。

作品被拍摄成电影,并获得奥斯卡七项提名。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大量关于哥特式冲突的描写。

哥特式冲突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与一般侧重理想化的浪漫主义不同,哥特式冲突主要通过描写暴力与恐怖的情节,揭示社会政治、道德以及阴暗面。

其目的是为了阐述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的冲突,因此,哥特式冲突被称为“黑色浪漫主义”。

作者用哥特式冲突描写安迪在狱中面对的黑暗与邪恶势力,具体表现为人性和专制、自由与禁锢、希望与制度化的冲突,体现了人性的复杂。

《肖申克的救赎》中,哥特式冲突描写集中体现在人性和专制、自由与禁锢、希望与制度化的冲突,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阴暗面。

主人公安迪处于困境时,他在隐忍和坚守中自我拯救,实现精神和人身的双重自由。

安迪的心理变化历程,根据哥特式冲突的不同对立面,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面对人性与专制的冲突时的颓废阶段;面对自由与禁锢的冲突,入狱后的隐忍阶段,期间他寻求机遇,机智应对考验;面对希望与制度化的冲突,安迪坚守希望,拯救他人,最终超越自我,重获自由。

总的看来,安迪的心理变化历程可以分解为颓废、隐忍、拯救、解脱等阶段。

面对人性与专制冲突时的颓废阶段:入狱前,安迪发现妻子有外遇,他的内心是沮丧的。

他坐在汽车里喝酒,跟踪妻子及其情人,想开枪杀死对方,最后却放弃,把枪扔进了河里,安迪因为醉酒不记得自己的举动,在法庭上保持沉默,无法为自己辩解。

尽管他没有谋杀行为,但是法官却认为他嫌疑最大。

在法官和对方律师面前,安迪是弱势的、颓废的,法官仅凭手枪及很少的物证,便推断安迪是杀人凶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法官的判决是专制的、武断的。

安迪的颓废使他成为最大的嫌疑犯,最终被判无期徒刑,这就意味着安迪将在监狱中度过余生。

入狱初期,当囚车驶入肖申克监狱时,安迪和新人们成为赌注对象,狱中百事通瑞德认为安迪是过不了第一个晚上的,可见他的沮丧和颓废是显而易见的。

瑞德和老囚犯们打赌谁先会崩溃,瑞德把赌注押在安迪身上,当天晚上,老囚犯们故意制造恐怖的氛围。

最后胖子承受不住精神上的压力,崩溃大哭,狱警把他狠揍一番,最后胖子失去了生命,狱警的冷酷无情使安迪见证了人性的黑暗。

尽管在第一个晚上他没有崩溃,让瑞德的赌注失败了,但面对专制的典狱长、残暴的狱警,他的内心对这个世界还是充满了失望。

从安迪踏入监狱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不被当做人看待了,囚犯们如同牲畜一般,被折磨被奴役,绝大多数人就在狱中耗着,只想平安地活下去。

而安迪初来乍到,就遭受了痛苦的考验,他被“三姐妹”盯上了,他们一直骚扰安迪,想拉他入伙。

尽管被他们纠缠了两年,有时候被打得鼻青脸肿,有时候他也能打赢,但安迪从未屈服过。

在这个至暗的人生时刻,安迪一直在隐忍,因为他在等待时机,期间他一直在观察,以便于寻求盟友、寻求机遇来摆脱黑暗。

寻求盟友

瑞德是监狱里的百事通,他头脑灵活,审时度势,通过各种渠道为狱友提供所需之物,比如香烟、杂志、日用品等,因此在狱中混得风生水起。

而安迪则需要一个理智冷静又能助他一臂之力的盟友,瑞德便是最佳人选,安迪主动和瑞德聊天,向他购买了锤子以及丽塔·海华丝的海报,为以后的越狱做准备。

在日常接触中,安迪逐渐融入瑞德的团队,后来争取到监狱外劳动的资格,才获得翻身的关键机会。

寻求机遇

安迪在隐忍的同时,也在寻求一切可能的机遇,想得到狱警的重视,以便为自己洗清冤屈甚至越狱做更多的准备,在瑞德的帮助下,安迪获得监狱外劳动的机会。

在修屋顶时,安迪听到狱警抱怨说自己的远房哥哥去世,可以继承一笔遗产,但是需要向联邦政府缴纳遗产税时。

安迪不顾被爆头的危险,利用自己的金融知识,大胆向狱警展示自己的财务技能,受到狱警的重用。

他被格外关照,住上了单人牢房,安迪还摆脱了体力劳动,从洗衣房调入了图书馆工作,狱警也帮他摆平“三姐妹”的纠缠。

这次重大的转机,全凭安迪的机智和勇敢,后来安迪为典狱长洗黑钱并成为他的心腹,为安迪的越狱提供了准备,安迪看似格格不入,实则一直在寻求机遇,以达成自己的目的。

机智应对考验

安迪如隐形人一般,但是他有敏锐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在狱中他机智地应对各种考验,典狱长在把安迪收入麾下之前,对他进行性格和人品的考验。

在一次查房时,典狱长看见安迪的圣经,便问他最喜欢哪一句话,安迪说“要警醒,因为不知道家主什么时候来”,表明自己是信徒的身份,时刻听从“家主”(暗指典狱长)的召唤。

而典狱长欣赏的句子“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典狱长的话暗示了他的权威和地位,希望安迪跟从他,为他洗黑钱。

这段对话凸显了人性与专制、自由与禁锢的冲突,面对典狱长的专制,安迪唯一能做的就是先服从,以获取对方的信任。

当自由与禁锢冲突时,他选择被禁锢,用机智敏锐的方式,才能找到合适的机会,筹谋未来的自由。

正是安迪睿智的回答,让典狱长看到了他的沉稳和可靠性,最后给安迪信任和机会。

希望的坚守制度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狱中呆了50年的老布,老布习惯了狱中严格遵守狱警的命令,出狱后很不习惯没有请示就做事。

加上年迈,他根本无法适应外面的自由世界,对他来说,监狱外的世界无比艰难,他宁愿一辈子都待在狱中。

由于非常不适应外界的环境,最后他选择自尽,在老布的思维中,是从来没有希望的概念的,因为他已经被“体制化”了。

另外一个狱友瑞德,也认为希望是不存在的,瑞德的前几次假释都以失败告终,慢慢地不再抱有希望。

瑞德曾告诉安迪,希望是很危险的,希望会使人疯狂,希望在监狱中是无用的,但是安迪从未失去过斗志,从未屈服于命运。

他的心中一直存在希望,安迪认为希望是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东西,永远不要放弃。

安迪把小锤子藏在书里,那一页的故事是《出埃及记》,描述的主人公从埃及逃回家乡的故事,这个细节暗喻了安迪的信念,自己正如主人公,最终是有机会洗清冤屈重获自由的,他一直都坚持着追求自由的希望。

正是安迪对希望的坚守,凭着坚强的毅力,最后获得自由,希望之光照亮自由之路。

安迪用行动告诉狱友,他们在精神上是自由的,这是一种心灵上的拯救,正所谓强者自救。

首先,在外出修屋顶时,安迪帮助狱警解决税务问题时,安迪提出了条件,为狱友们提供每人两瓶冰镇啤酒。

他们在屋顶喝啤酒的场面,就像在修自己的屋顶,好像重获了自由,这给狱友们极大的精神安慰,这次安迪没有喝酒,他却带着满意的幸福微笑着。

其次,安迪在获得图书管理员的岗位后,为了扩建设备和增加图书,不断地给州长写信,因为持之以恒,最后成功申请到经费,把一个简陋的阅览室变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图书馆,为贫乏的监狱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迪认为,身为囚犯,也有追求知识和精神支持的权力。

其中,安迪违反规定,用狱中留声机播放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正在放风的囚犯们,听到那婉转的旋律和悠扬的歌声,仿佛看见一只美丽又自由的小鸟,挣脱牢笼的束缚,飞向监狱的每一个角落,飞向了自由与光明。

这是令所有囚徒感到自由的一刻,这些美妙的音符铺洒在人们的心间,洗去了心中的阴霾,仿佛监狱的围墙也消失了。

它唤醒了囚犯们已快丧失的自由感,这可以称之为“圣者渡人”,虽然时间短暂,囚犯们仿佛获得了自由,安迪虽然与狼共舞,却在肖申克监狱传播着自由的希望之光。

自由与禁锢是小说中最明显的哥特式冲突,肖申克监狱禁锢了囚犯们的自由,但是他们又无比渴望自由。

囚犯们身陷牢笼,被黑暗和压抑所笼罩,但是优美的歌剧音乐冲破了禁锢,让他们获得了短暂的精神上的自由

安迪不仅在精神上鼓励狱友,而且通过实际行动拯救他人,一个名叫汤米的年轻囚犯,想在监狱学习考取文凭,以便出狱后能找到养家糊口的工作。

安迪如父亲般教导他学习,在汤米沮丧时给予鼓励和安慰,不断督促他努力,最后汤米顺利通过考试,取得高中文凭。

解脱

一次在和狱友的闲聊中,汤米说当他在其他监狱服刑时,有一个犯人说自己杀了一对婚外恋的情侣,最后法院却判了一个银行家的罪。

这正是安迪妻子被杀的真相,而安迪却在肖申克监狱替凶手顶罪,忍受牢狱之灾,安迪把案情告诉典狱长希望能洗脱罪名。

典狱长作为监狱管理人员,本来应该维护正义,可是他是一个内心阴暗的人,他为了保住自己洗黑钱的秘密,也为了安迪一直被他所用,设计害死了汤米,扼杀了安迪重获自由的希望。

安迪被禁闭,表面上看起来接受了现实并变得消沉,实则他看清楚了监狱的黑暗,看清楚了自由被禁锢、希望被专制扼杀的真相,于是他默默加快了越狱的步伐。

他一直在为自己的未来规划,“要么忙着生,要么忙着死”,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安迪通过下水管道,成功越狱。

逃脱监狱后的安迪,取出了典狱长的黑钱,并向报社揭发了典狱长的罪行,自己逃往了墨西哥。

因为恐惧,他成为了囚犯;因为希望,他重获了自由,希望是无法用围墙围住的。

安迪凭着过人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花了20年时间,用一把鹤嘴锄,凿出通往自由的通道,而瑞德当初认为就凭这把小锄,至少要600年才能挖通。

因为受到禁锢,所以想得到自由,包括精神上和肉体上的。

安迪对自由不放弃的坚强毅力推动他用20年时间打通了一条通往自由世界的通道,监狱的高墙无法禁锢自由的信念,也禁锢不了他的自我拯救之路。

当重获自由时,瑞德也被假释,他们在墨西哥的海边重逢,他们面对太平洋的蔚蓝海岸,吹拂着带着咸味的海风,时而出海捕鱼,享受惬意的海滨生活。

安迪终于达成目标,他摆脱了监狱的束缚,在彼岸新生,因为有些鸟是关不住的,他们的每一片羽毛都是那么地夺目绚丽。

安迪就像是一只鸟,监狱的围墙挡不住鸟儿散发出的光芒,它飞跃禁锢和围墙,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结语

在监狱的世界里,囚犯们被体制化,狱警冷酷无情,典狱长虚伪贪婪,他们趾高气昂,折磨着含冤入狱的安迪。

在监狱这个荒谬、颠倒黑白的世界里,到处都是人性和专制、自由与禁锢、希望与制度化的冲突,哥特式的冲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阴暗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肖申克的救赎》不仅描述了监狱里的复杂和黑暗,也展现了安迪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

安迪经历了颓废、隐忍、拯救、解脱等心理变化阶段,他凭着过人的智慧和沉稳的性格,步步为营,最终越狱成功,重获自由。

来源:瑶湖书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