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舍友嘲笑,专科在职三战考研,我上岸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2 22:28 1

摘要:回看来时的一幕一幕,不禁感慨这一路的心酸。21年专科毕业,找了一份时间还算充足的工作,当时想着,做一个跳板,空出来的时间提升下自己。22年初的时候,我买了第一本考研单词书,准备把自己的英语先搞起来,底子太差了,高考英语个位数。当时拆那本单词书的时候,被舍友看到

一、 备考动机:

回看来时的一幕一幕,不禁感慨这一路的心酸。21年专科毕业,找了一份时间还算充足的工作,当时想着,做一个跳板,空出来的时间提升下自己。22年初的时候,我买了第一本考研单词书,准备把自己的英语先搞起来,底子太差了,高考英语个位数。当时拆那本单词书的时候,被舍友看到了,我记得他当时讲什么,“就你还考研?考得上嘛,读书有什么用”,那些话真的,一句一句刻在我脑海里,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所以后来,在很长的备考时间里,其实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我在做什么。(ps:小建议,不要让太多人知道你做什么,不然压力蛮大的)

有时候质疑的声音多了,失败多了,连自己都怀疑自己行不行,在低谷,质疑中的声音中,还能不能倾听自己的内心想法,坚定一件事,笃定一个目标。

刚毕业那会,就业压力蛮大的,如果没有什么人指导的情况下,都是只能靠自己摸索,选择专业也很重要。提升自己不是说你后面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但真的能拓宽自己的就业面,增加自己赢的筹码。(ps:专科找工作真的跟有案底似的,有潜在的偏见和歧视)

一直以来我觉得我都不是学习的好苗子,初中高中贪玩,各科成绩都是在班级中下的一个水平。到了专科更别说,你哪怕有觉悟了,想学点什么,考点什么,身边的人都会投向异样的眼光,真的氛围蛮重要的。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呀,更多的倾听自己的内心,别人的一些想法,对于自己都是仅供参考。

二、备考经历

1.第一次考研,不算记单词时间的话正式备考了六个月,第一年用同等学力身份去考,22年末刚好新冠放开,阳了,那年我记得考场上跟打仗一样,一直咳嗽,有的咳得直接身子软到趴下那种,有的顶不住被抬出去,我虽然坚持下来,但状态还是太差,总分连国家线都没过。

2.第二次考研,从23年9月份正式开始,因为有着一站的底子,学起来还是蛮快的。

总结原因:一站我的专业课学习方法还是有些问题的,没有注重问题的解析,注意力都是在课本的知识点,注重知识点不注重问题有一个缺点,就是一但考场上考了,你不会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答题,因为有的真题他不一定是课本找到一模一样的,需要你综合所学的去答。

报考:那会正好应届非全本毕业,用了本科身份去考,看到中科院联培,招10个就敢冲了,其实真的,选择大于努力,仅仅差一分,另一个方向比我低二三十分都录了。(怎么感觉报那个方向就爆哪个,醉了)最后,调剂到新疆的某个学校,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所以这里想说一志愿努力的成分大一些,调剂的话有点看天意,dddd。虽然,相比于第一次提高了五十多分,但可能还是不够努力吧,或许,在对几个选择题,会不会又不一样。

3.第三次考研,是24年末,备考了三个月。其实我三次考研都是报的同一所学校,专业参考书没换,还是有点基础的。查成绩的那一刻,我勒个逗三百多分,比去年多个二三十分,一看排名,专业排名190,招126。因为前面有人英语没过线,把我名次提升了,进了复试。但初复比有点小,很难反超,我心里知道,希望不大,还是决定去看看这期待已久,考了三年的学校究竟现实怎么样。

4.调剂经历

我把研招网我的那个专业目录,全捋出来,一个个学校,去查他们的复试细则,详细到学院,很多藏的很深,研究院公告不写,在学院公告里写,导致你都不知道他具体要求啥。有的学校要求前置专业,不要跨考。做了个表,大概是学校,是否歧视跨考,复试科目是什么,还有线上还是线下,招多少人,初复比多少,你这些都要搞清楚,没写清楚的还要打电话问。有的学校会给调剂开放的时间,有的不到调剂最后一刻都不给,这些也得备注下。看复试科目的原因是,如果调剂院校复试书目是你初试学过的,那你成功的概率会很大,有把握。我挺幸运的,选的学校都给我发了复试通知,最后录的,也是一所不错的高校,专业性很强,而且要求恰好符合我计算机的本科背景。

上岸

幸运的是,我初试分数还算高,加上前期做的调剂准备有成效了,调剂那天,我收到了四个复试通知,以笔面第一的成绩上岸。

其实有时候,人生亦是如此,有舍有得,也许没有如愿以偿,但也有所收获。我再次回望这一路,太有意思了。

人生路漫漫,更多的是在于体验吧。

三、备考经验

初试篇

英语(英语二):

单词本用的唐迟,挺好用的,分类清晰,正好配套唐迟的阅读逻辑,每天半小时,拿草稿纸边写边记。比如第一天我记了20个单词,第二天我就再记20个,加上复盘前一天的20个,所以你一天就要看40个单词,一直持续下去,单词真的不能断,可以每天记少,但真的不能断,断了容易忘。

语法我跟的是田静的,有跟过视频课,但太耗时间了,就跟她配套的句句真研过一遍。其实不用去纠结语法细节,就建立在你能断开,分析长难句的基础上,在实战中你扫一遍长难句能大概知道什么意思就好。

阅读才是重中之中,得阅读者得天下,真不夸张。我复习的是英语二,就针对英语二讲一下。阅读其实可以不用多刷,就把近10年的真题,过二三遍,配套唐迟的历年真题视频课(ps:网盘都有),第一遍不管做时间多久,要做完一篇,先不管正确率,不要一看错多就在那焦虑,怀疑自己。跟着看视频,唐迟老师讲的解题逻辑是怎么样的,梳理一遍逻辑,边看的同时,把阅读不会的生词拎出来记,一篇一篇这样做下去,积累多了正确率就明显出来了,有语感了嘛,语感还是蛮重要的。

我是在职备考,没啥时间,都是一星期做两篇,周末就总结一下,周末时间多主要留给专业课。近十年的真题一定要留临近年份的两三套没做过的,到时候当模拟卷,别相信网上什么预测,假一批,没什么比真题重要。过完第一遍后,第二遍就可以掐时间了,把正确率提上去。在看看你哪个题型错多,作者态度,中心主旨,猜词,推断,细节题,这两年多了个作者观点对比题,针对题型看一看。记住细节服从主旨,纠结两个答案的时候,你就选跟全文讲的主旨意思一致,相近的,很多题都是同义替换,不同话,但意思肯定指一个。(ps:真在考场上遇到纠结的题,写了就不要改了,相信第一感觉,血的教训)

后面如果还有时间就在刷第三遍,没有的话就进入模拟呗,留的两套真题,你别给两三套干完了,做两篇记时,做完看完课,在复盘,一定吃透透的。

作文我跟的是王江涛的,虽然他网上风评可能不太好,啊哈哈哈。他那本20篇必备作文模板,讲真我只背了八篇,大作文三篇这样吧,小作文五篇,背多会忘记,我是快考试一个半月开始,每天抄一遍默一遍,一天重复几次。一点点啃,不要急一下子全记完一篇,不太现实。在背点万能句,够用了,在考场上,我是本着写满就是赢的原则,啊哈哈哈!

阅读+作文拿下基本上,就没啥大问题了,英语真的不求冲多高分,过线就是福,我这次一志愿有10个因为一志愿英语不过线的,多可惜,英语不过线,调剂也不好调,过b线没a线的,都跑b区,b区人满为患,比a区还多。我翻译、新题型、完形填空没有准备过,翻译平时的阅读基础够了,考场上记得翻完,新题型我二战的时候,运气好全对了,抓主旨。主要还是阅读和作文,打牢单词基础。

政治:

我政治跟的徐涛的视频课和教材书,习题用的肖秀荣1000题。政治不用复习太早,我是9月份才开始,把视频课和1000题过一遍。过一遍的好处是做题有感觉了。网上说你政治发挥得怎么样,在于肖秀荣发挥得怎么样,啊哈哈哈太真实了。很多人有基础的,都不用在看课刷1000题,直接年底肖四肖八。考前,背完肖四大题,在考场上遇到写满就好,有时候你背的会发现变成材料了,这时候你可以换一种意思表达,把原来背的同意替换就好,也不用死记硬背。

专业课:

我考的专业还不是专业课统考科目,每个学校差别挺大的。在网上没有网课和很全的资料都很正常,就看课本后边的题,看完题就在课本上找答案,自己总结理解,有时候会碰到课本上没办法直接找到答案的,可以用ai工具辅助你解题,主要是把解题思路捋清楚。像我复习遇到一个林分的蓄积量的测定方法问题,课本根本没有直接告诉你怎么样怎么样,我就用ai捋,有时候ai不准,就多转几遍答案,在综合的一起写上去。

(ps:字写太丑了别介意)

笔记真的是要做自己能理解的,有时候纯看书实在太枯燥了,就变成图来理解,我感觉这样好多了。如林德曼效率公式的理解。

专业课要单独拿个本子记笔记,你的笔记要有问题和你写的答案,要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记,不要一通写上去,没有层次,记的费劲。比如有一个大题:分析林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上去就给它一个名词解释,抓它关键字。林业是什么什么,然后分点,经济的作用,环境建设的作用,经济又可以细分,乡村经济、林下经济等,这样写出来很有层次,老师也喜欢,最后别忘了给个总结。

专业课至少三遍吧,第一遍基础知识课本得过吧,第二遍自己的笔记得过吧,第三遍就牛了,快考试时间很赶,就把每个知识点关键词拎出来串成一个知识框架,做思维导图,看关键词就开始背,这方法蛮有用高效的。我当时在职备考没办法,还要上班时间少,我就背完,把背的题写在手机备忘录里,第二天上班的空隙就抓紧回忆一遍,隔夜最容易记在脑里,这也是无奈之举。

复试篇:复试一般包括,笔试,综面、中英文自我介绍和英语问答(一般三个问题),综面包括专业能力考察和实验设计。(今年必考的实验设计构思,面了两个学校都有,一定要准备)。

实验设计要包括六大部分:

1.实验目标(不同树林类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找出哪种模式保水保土效果最好)→

2.实验设计(比如3个不同的树分别种在三个相同土壤来设计,测定不同树种的生长情况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3.要素数据测定(看流了多少水多少沙)→

4.数据分析(植被密比植被稀水土留失量少)→

5.预期结果(密植更能防风固沙)→

6.实际应用(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

复试的时候,思路清晰口语化表达出来就行,有时候扯点作用呀,特性呀,比如树木对水土保持的作用(这样时间又过去几分钟)。

我复试目前没有笔试,有的学校有笔试。专业课内容就按初试准备就好。

英语口语:

最想说的是,怎么零基础,搞定英语口语问答。我用中文写了自我介绍,在把它转成英文,每天背,一定要背熟,必问。如果是自己写的英文内容,不会读可以用有道词典转成语音,倍数降低点慢慢听,跟读。我跟的是空卡姐的英语,她那个框架拿来修改成自己能接受,理解的。

生活类就准备家庭,爱好,家乡,优势等,考研类就准备为什么跨考,为什么考研,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我们专业这些,其实可以整理归纳成一套万能回答的句子。总结:因为爱专业,学校好,学校牛掰。our school is the best。你包稳了,稳了,起码到时候问到有话说,一个问题准备二三句差不多了,在整个万能的文段,分享个经历啥的,把每个问题和答案写在Word里,(ps:喜欢用电子版背,随时可以看)每天背,空卡视频有那个问的,抓关键词,多听几遍就有感觉了)。

来源:智渊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