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中国与秘鲁共建的“一带一路”标杆项目——钱凯港正式运营不到半年之际,秘鲁政府突然以“缺乏竞争力”为由,宣布管控港口使用费。面对这一单方面毁约行为,中远海运集团强硬表态:启动法律诉讼程序,坚决捍卫合法权益 。这场风波背后,不仅折射出秘鲁国内政治博弈的复杂态势
就在中国与秘鲁共建的“一带一路”标杆项目——钱凯港正式运营不到半年之际,秘鲁政府突然以“缺乏竞争力”为由,宣布管控港口使用费。面对这一单方面毁约行为,中远海运集团强硬表态:启动法律诉讼程序,坚决捍卫合法权益 。这场风波背后,不仅折射出秘鲁国内政治博弈的复杂态势,更暴露出大国地缘角力的暗流涌动。
作为南太平洋沿岸最大深水港,钱凯港自2019年中企斥资13亿美元取得60%控股权以来,便被视为改写南美贸易版图的战略支点。其直通中国的航线将海运时间从45天缩短至23天,每年可为秘鲁创造45亿美元收入及8000余个就业岗位 。然而这个被秘鲁总统博卢阿特称为“国家发展里程碑”的项目,却在今年4月遭遇第二次“背刺”——秘鲁国家保护竞争和知识产权协会(INDECOPI)裁定港口需接受费率管制,运输部随即宣布介入定价 。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去年6月,秘鲁国会刚通过《国家港口系统法》修正案,明确赋予私营企业独家经营权,为中远海运扫清法律障碍 。彼时为促成项目落地,秘鲁总统博卢阿特甚至亲赴中国签署文件,并在上海与中企代表会晤 。如今不到一年光景,政府态度180度逆转,连秘鲁国家工业协会都痛心疾首:“这种反复严重损害国家信誉!”
深究其因,三重矛盾交织激化。其一,秘鲁政局持续动荡,博卢阿特政府深陷弹劾危机,反对派借港口议题煽动民粹情绪;其二,传统港口利益集团施压,卡亚俄港等既得利益者担忧钱凯港分流货源,通过操控媒体渲染“不公平竞争”;其三,美国战略焦虑作祟,南方司令部司令多次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试图搅黄项目 。正如秘鲁前外交官直言:“美国人沉睡多年,见中国投资见效才慌忙下场搅局。”
面对秘鲁的反复无常,中方展现出大国企业的定力与魄力。中远海运明确指出,港口收费标准本就比卡亚俄港低10%,所谓“缺乏竞争”纯属无稽之谈 。更关键的是,钱凯港建设完全遵守秘鲁法律程序,经营权经国会立法确认,此时毁约既违背契约精神,更可能触发国际仲裁 。中国外交部此前已多次强调,将坚定维护中企海外合法权益,任何政治操弄都不会动摇“一带一路”合作根基 。
这场博弈的结局将深远影响南美地缘格局。若秘鲁坚持毁约,不仅面临巨额赔偿,更将失去中国投资者信任——目前中国已连续多年稳居秘鲁最大贸易伙伴,铜矿等关键资源出口高度依赖中国市场 。而对于志在打造“两洋枢纽”的秘鲁而言,钱凯港是其融入亚太供应链的唯一快车道。正如港口运营方所言:“我们期待用23天的航程打破45天的贸易壁垒,但现在有人想把时钟拨回过去。”
当秘鲁运输部的公文墨迹未干,钱凯港的万吨货轮已鸣笛启航。这场关于契约精神与地缘野心的较量,终将证明: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行政手段可以扼杀;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绝不会因几朵阴云而松开。
来源:长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