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1日至13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华北地区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大范围持续性异常灾害性强风天气。
2025年4月11日至13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华北地区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大范围持续性异常灾害性强风天气。
此时,华北地区的小麦大多已处于起身拔节至孕穗期,强风又带来的降温,对于小麦有着不小的影响。
再过一个多月小麦就要收获了,本篇内容,小帮手就详细和大家说说,此次强风对于小麦可能会有哪些影响?以及强风过后农民朋友该怎么办?
其一,小麦倒伏
小麦进入孕穗期以后,长势已高,茎秆脆弱,容易倒伏折断。如果只是轻微倒伏,影响不是很大。如果茎秆都吹断了,那就等于没有产量了,前面几个月的辛苦等于白忙活。
据一些农户说,如果小麦株高超过80厘米且基部节间过长(大于15厘米左右),遇到强风天气,倒伏风险增加3-5成左右。
处于孕穗期的小麦,遇到大风还容易使麦穗摇摆碰撞,造成穗部损伤,影响后续的灌浆,进而降低产量。
其二,低温冻害
此次强风还伴随着降温,比如小帮手所在的豫东地区,强风没来之前的一段时间,白天最高温度都在25度以上,而4月12日,最高温度只有15度左右。
在其它部分地区,受12日的强风影响,降温也比较明显,甚至一些小麦种植区,最高温度还不到10度。
处于小麦孕穗期的小麦,小麦生长旺盛,自身的抗寒力很弱,对低温天气比较敏感,强冷空气会使小麦幼穗受冻。
如果冻害较轻(气温降低不明显,并且持续时间短),小麦植株的主茎及大分蘖的幼穗受冻后,仍能正常抽穗和结实,但穗粒数会减少。
如果冻害进一步加重,小麦植株主茎、大分蘖幼穗及心叶冻死,其余部分仍能生长。
如果冻害特别严重时,小麦叶片、叶尖受冻,呈现青枯色,茎秆和幼穗皱缩死亡,根系也会腐烂,最终无法继续正常生长,也就没有了产量。
其三,影响授粉受精
对于位置相对靠南的小麦种植区,此时小麦已进入了扬花期,如果遇到此次强风,会导致花粉传播不均匀,难以准确落在雌蕊柱头上,影响授粉授精过程。
另外,上面已经提到过,还伴随着降温,过低的温度会降低花粉的活力,使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受阻,导致结实率降低,出现瘪粒、空粒等情况,最终影响小麦的产量。
其四,病虫害危害增加
此次强风,会导致一些小麦植株出现伤口,为病菌和害虫的侵入提供了便利条件,导致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加重。
受伤的小麦植株生长势减弱,抗病虫害能力下降,容易引发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病害以及蚜虫、吸浆虫等虫害。
如果不及时防治,后续的扬花、灌浆都会受影响,不仅降低产量,还会影响品质。
1、等到当地强风过后,及时深入田间查看小麦的长势情况,先看倒伏情况,再看是否有受冻情况。
如果没有倒伏是最好的结果,如果有倒伏,要分辨倒伏的严重程度,如果是轻微倒伏,影响不大。
如果倒伏比较严重,不要人工扶起,以免人为折断茎秆,本来只是减产,茎秆折断后就绝收了。
2、合理进行追肥。对于轻微倒伏的麦田,可以亩追施5-10公斤左右尿素。如果再遇到冻害的情况,可以适当增加到每亩10-15公斤左右尿素。至于叶面肥可以结合杀虫剂和杀菌剂一起喷施。
3、病虫害防治要及时,密切关注田间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及时喷施杀虫剂、杀菌剂进行防治。
比如,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防治蚜虫,用戊唑醇、三唑酮、烯唑醇、丙唑·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防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病害。
可将杀菌剂、杀虫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混合喷施,进行 “一喷三防”,达到防病、治虫、抗倒伏等多重效果。
4月13日开始,大部分地区强风天气就结束了,建议不论是种植小麦的农户,还是其它作物的农户,及时去田间进行查看,结合田间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问问大家,你们当地这两天风大吗?
来源:三农部落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