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期秀洲精选文史和大家分享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国建口述,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助理何晓琴整理的史料文章《嘉欣丝绸的发展历程》。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丝绸行业龙头企业。历经40多年的发展,现拥有全资及控股企业30多家,是中国
本期秀洲精选文史和大家分享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国建口述,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助理何晓琴整理的史料文章《嘉欣丝绸的发展历程》。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丝绸行业龙头企业。历经40多年的发展,现拥有全资及控股企业30多家,是中国最大的丝绸产品研发与制造企业之一,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竞争力百强企业。2009年,成为全区首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嘉欣丝绸的发展历程
✍周国建 口述 何晓琴 整理
1981年5月,我从部队退伍。7月,带着对工作的新鲜感来到了嘉善绸厂,开启与丝绸的不解之缘。
1983年,嘉兴撤地建市,与此同时,成立嘉兴丝绸总公司,自此,我们从解决嘉兴“丝多绸少、深加工空白”的遗憾,到“贸易为龙头,实业为基础”,成为嘉兴市秀洲区首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再到建设“一条龙、两桶金、三大集群”稳坐行业龙头,我们始终坚持不忘初心、做强主业,以企业的发展讲述着嘉兴的丝绸史。
改制·破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制度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市场要求企业加快发展、灵活适应,一些国有企业的“大企业病”日益显现,发展陷入困境。
1998年5月14日,嘉兴市委、市政府在当时的中山影院召开“私营经济发展大会”,提出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简称改制)步伐,号召机关干部更多地“下海”创业经商,大力发展私营经济。
5月16日,我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响应号召“下海”的申请报告,没想到,当时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5月18日就找我探讨嘉兴丝绸的改制思路。作为一个县处级单位的集团要改制,在当年嘉兴是头一家,整个浙江省也不多见。领导强调,嘉兴是丝绸之府,这个行业绝不能垮,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配合我们进行改制,要求我们不仅要改,还要改出“嘉兴特色”,做出“嘉兴样板”。
我犹如站在了十字路口,往前是未知去路方向,回头则是泥泞不堪的来时路。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坚定选择了向前。
1999年1月,由我与另外307名员工,和嘉兴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浙江丝绸集团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了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其后又几经股权变更,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最终成为股份制的纯民营企业。
改制后的嘉欣丝绸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裁减冗员,卸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整个企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加足马力奔跑向前。
建园·聚能
在企业发展之初,我就深知夯实工业对公司外贸业务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改变公司工业企业小而分散,基础薄弱的状况,我提出了“贸易为龙头、实业为基础”战略。于2000年,顺应市政府城市工业整体布局调整政策——“退城进郊”,着手兴建占地600多亩的嘉欣丝绸工业园。
工业园建成后,公司所属工业企业全部迁入园区,之后又陆续投资、控股了多家丝绸生产企业,其中收购重组原嘉兴市制丝针织联合厂,重新成立浙江嘉欣金三塔丝针织有限公司,形成从制丝织造、印染加工到服装生产的完整产业链,与公司进出口贸易相配套,形成具有绝对优势的工贸一体机制。
在工贸一体机制的推动下,公司贸易与工业发展相辅相成。产品贸易方面,于2017年位列全国真丝绸出口一般贸易方式第一位,现集团丝绸、服饰等品类年出口总额也已超4亿美元,成为众多国际知名品牌青睐的全品类产品合作开发商和核心供应商,客户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工业生产方面,为了跟上发展步伐,持续加大园区工业企业的技改投入,扎实推进两化融合、精益生产项目,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自动化生产能力,用创新发展赢得市场竞争力。
上市·跃升
2007年,嘉欣丝绸的销售收入已经超过20亿元,利润近亿元,稳居中国真丝绸行业三强,单件服装出口价格在全国数一数二,此时,我就有了要上市的念头,要把嘉欣丝绸从行业领先做到行业龙头。
但当时我国的上市公司多为短期内有爆发式增长的新兴产业企业,丝绸行业作为劳动密集的传统产业,虽然江苏吴江和四川南充曾有过丝绸企业上市,但这些企业很快就转行了,此后整个行业就没有一家公司上市。我尝试接触了几家券商公司,对方一听嘉欣丝绸的产业背景,就没有了下文。
上市之路的波折不止来自外部,还有内部。当时公司内部也有不同意见,嘉欣丝绸能取得行业领先地位不容易,资产整合意味着剥离房地产和教育两大块资产,上市对于嘉欣丝绸的意义不亚于改制,很冒险。但我坚信,这是谋求更大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毅然踏上了一波三折的上市路。
直到2010年1月5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审核通过嘉欣丝绸IPO申请。2010年5月11日上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大厅里,国内纺织行业大佬、上市公司高管、股东代表与众多媒体记者齐聚一堂,翘首以待。
9时28分,时任嘉兴市市长李卫宁和我共同敲响了开市宝钟,那阵阵钟声响彻整个大厅,宣告着嘉欣丝绸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002404。
那一刻的激动,我此刻依然清晰,我和几位企业高管为这三年多来的辛苦付出终成正果而流泪。我们知道,这一刻不单是多了一家上市公司,更意味着A股市场真丝绸第一股的诞生,我们是国内纺织业的第一纯丝绸股,是全国唯一一家以丝绸制造为主的上市公司。
聚焦·做强
针对近年来丝绸、服装行业发展变缓、上中下游衔接不紧密等现状,我们聚焦主业,进一步发挥行业龙头企业优势,建设丝绸行业内集蚕茧生产与经营、缫丝、织造、印染、服装制造、新材料研发、国内外贸易、品牌营销、行业供应链管理等于一体的完整丝绸全产业链一条龙,持续补链、延链、强链,着力打造现代化高质量丝绸、服装全产业链行业样板。
在全产业链一条龙建设中,我们聚焦“深耕与提升”,不断延长两端、做强中段,在集团第八轮发展纲要中提出“完善一条龙、做强两桶金、建设三大集群”战略目标。
2013年,为了推动行业的发展,也为了巩固嘉兴丝绸行业的地域地位,我拍板控股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自此逐步建设成为行业供应链公共平台——金蚕网,通过制定与发布“嘉兴茧丝价格指数”,掌握国际生丝定价权;陆续推出干茧指数和鲜茧指数,指导行业趋势;
到2017年,我们响应国家“东桑西移”的号召,到广西投建嘉欣宜州丝绸园,之后陆续与广西桂合、陌桑高科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再到开设蚕茧超市、生丝超市和绸缎超市,围绕网上交易、在线金融、仓储物流、协同贸易和信息门户五大板块,为上下游企业服务,平台的“全国性”和“专业性”特征突出。
“两桶金”的另一桶,是自主品牌金三塔。嘉欣丝绸一开始是作为一家代理加工贴牌出口为主的传统型服装企业,为他人作嫁衣一直是我的痛点,创立自主品牌是我很多年的心结。2011年有了这个机会,我没有任何犹豫,决定重新启用“金三塔”品牌,积极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开拓内销市场。从线下铺设店面,到第一批开拓电商渠道,到现在以文化赋能、线上线下全面绽放,2024年成功获评“中华老字号”,品牌影响力再度扩大。
我一直强调贸易的增长离不开工业的支持,“三大供应链集群”在全产业链建设过程中是强链的关键一环。从2000年初在嘉兴本地建设服装制造的工业园,到走向内地办厂,再到布局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我们全力建设三大集群,从夯基垒台到厚积成势,产能不断扩大,成为我们能很好应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贸易环境的关键。
初心·责任
我们做丝绸的,每个人都是丝绸文明的传承者。身处丝绸之府的嘉兴,也作为曾经的嘉兴丝绸工业公司领导者,一路带领企业发展而来的丝绸行业工作者,我想把有关嘉兴丝绸行业发展历程的记忆保留下来。
2006年,我在丝绸工业园投资建造了嘉兴市丝绸博物馆,描绘中国丝绸4700多年历史演变,也收集展示着嘉兴这个城市关于丝绸发展的历程。
2022年,为了推动丝绸文化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的传播,公司在博物馆基础上推出融合丝绸历史文化活动体验、丝绸旅游商品开发、丝绸汉服线上线下交流活动和蚕桑主题美食享用为一体的“桑雅集”文创中心,开展主题研学、游玩活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更好地传播嘉兴历史和丝绸文化。
我们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愿成为行业共同富裕的助力者。公司借助旗下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金蚕网)与中西部地区企业进行产业合作,针对产业链上游推出的蚕茧原料购销对接和金融对接方案,五年来已累计帮助全国400多家茧丝绸企业获得融资金额90多亿元,帮助企业及时收购蚕茧超过300多万担,杜绝打白条现象,惠及中西部地区20多万户蚕农,带动蚕农增收。在茧丝绸产业链上,帮助中西部地区产业上、中游的原料产品与江浙区域高端织造需求有效对接,促进茧丝绸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对接和健康发展。
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分子,重视公益慈善事业,以“善”惠及整个社会。公司长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累计向社会捐赠数千万元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广泛参与灾区救助、抗疫捐赠、结对帮困、大病专项救助等社会公益项目;我们设立了自己的帮困基金和助学基金,坚持每年帮助有困难的员工和学生,定期慰问生活困难的退休员工;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员工参与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主动扛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丝绸行业是一个传统和古老的行业,虽不能像其他行业这样高速发展,形成超大规模,但这个行业是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优势产业之一,尽心耕耘,推动行业保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丝绸人的责任。
2024年是嘉欣丝绸成立40年、改制25周年,我们将持续增强与发挥现有优势,提升行业竞争力,进一步加快创新突破,持续推动嘉欣丝绸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
【来自:秀洲政协】
来源:正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