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洋屁论:中美脱钩,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甲方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3 06:45 1

摘要:正如中国商务部发言人的表态,美方对华轮番加征畸高关税已沦为数字游戏,在经济上已无实际意义,若美方继续关税数字游戏,中方将不予理会。

校尉出品、必属精品!

本号为公众号《校尉讲武堂》在头条的主账号,此外别无分号。

周六晚继续在视频号与西瓜视频同步直播,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过去看看。

自从特朗普开启关税战以来,中美之间的关税,已经分别提高到了125%和145%。

正如中国商务部发言人的表态,美方对华轮番加征畸高关税已沦为数字游戏,在经济上已无实际意义,若美方继续关税数字游戏,中方将不予理会。

因为在这么高的关税壁垒下,如果不考虑经由第三国的“转口”贸易,中美贸易已经实质性脱钩。

这个时候,又有一些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自以为读过几天书就动不动要求别人多读书,自以为留过几天洋就动不动要求别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所谓清醒者,纷纷跳出来冷嘲热讽,声称美国是甲方、是金主,中国跟自己的甲方金主打关税战、搞贸易脱钩,违背了最基本的商业规律,是自寻死路。

正如网友们对那些动不动就在汉语中夹杂几个英文单词的高华的评价,这不过是又一轮关于速跪论、投降论、必败论的洋屁罢了!

对于所有公知、买办、汉奸、高华、殖人、润人等一屁股坐在洋人那边的生物群体来说,放洋屁既是最基本的生存技巧,也是最基本的生存本能。

尤其是在国内的乡巴佬面前,不学着万斯的样子向中国乡巴佬放几个洋屁,又怎么体现他们通过向西方主子摇尾乞怜、狐假虎威借过来的优越感?

区别在于,随着西方虚伪普世价值观的破产,放洋屁容易,但要继续通过放洋屁混淆视听、蒙蔽世人,却是一天比一天难。

因此,洋屁制造者的话术也随之升级,日常对话夹带几个英语单词这种最原始的放洋屁方式已经被彻底抛弃,照本宣科背诵普世价值的低级模式也不再流行,甚至在普世价值基础上编造的“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之类的高级话术,也被他们忍痛舍弃。

时代在进步,放洋屁的方法也在进步。

现在最流行的洋屁,是伪装人间清醒,打着独立思考的名义歪曲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所谓中美脱钩、中国得罪了最大的甲方因而必败的论调,便是对基本经济规律的扭曲。

这种最新发明的话术,往往带有很强的欺骗性,很是能够迷惑住一部分人。尽管从逻辑上讲漏洞百出,但也必须予以驳斥。

我们知道,在正常的市场行为中,甲方是出钱购买产品或者服务的,乙方是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因而甲方通常拥有更加强势的市场地位。

这是普遍性的规律,但这个规律之所以能够成立,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前提,那就是市场秩序能够保持正常运转。

而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转,又包括两方面:一是大家都能看到的表象,好比地面的大楼,二是大家容易忽略的基础,好比大楼的地基。

市场秩序的表象,就是治安、工商、税务、法院等国家机构提供的公共产品。只要这些机构不跑偏,甲方的市场地位就会高于乙方。

人们常说消费者是上帝,就是基于这种理想状态的市场秩序。因为消费者手里有钱,商品、服务的提供者要挣钱,就必须讨好消费者。

但在真正的社会实践中,却经常出现店大欺客的现象。

比如诟病甚多的房地产开发。从理论上讲,买房者才是甲方,开发商乃是乙方。但在实际生活中,开发商才是牛气冲天的甲方,消费者却变成了忍气吞声的乙方,甚至购房合同都是这样设置的。

购房合同上,甲方通常都是房地产公司,但从正常的商业逻辑来说,消费者才应该是甲方

理解了这点,再看当年的电影《甲方乙方》,大家肯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因为葛优、刘蓓开的公司,本来应该是市场行为的乙方,可一旦作为甲方的消费者与他们订立合同,却往往会被乙方戏耍、摧残。

这个镜头中的付彪,是否像极了买房被套的消费者?

从这个角度理解,当国际贸易秩序稳定运行的时候,当美元霸权高枕无忧的时候,自己就可以无限印钞的美国,确实是最大的甲方,市场地位超然。

可当奥巴马、拜登、特朗普等历代美国精英前腐后继、前赴后继,连番出手摧毁了作为美元霸权根基的国际金融秩序、国际贸易秩序之后,是店大欺客、还是客大欺店,或者说,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甲方,就需要好好掰扯掰扯了。

在校尉看来,随着国际贸易秩序的瓦解与重构,国际金融秩序必然同步瓦解、重构。

在这个过程中,中美之间,只可能是店大欺客。

要说清楚这点,就要深刻理解维护市场秩序正常运转的潜在根基——所有市场主体都承认并且无法摆脱的国际货币体系。

为什么在我们的日常消费与正常的商业行为中,甲方都是金主爸爸?

因为甲方手里持有的货币,得到了国家信用的背书。这种法定货币的权威性,才是甲方牛气冲天的底气所在。

乙方的店开得再大,也不可能自己发行货币,而只能通过市场交易换取消费者手里的货币。

店大是可以欺客,但再大的店,包括规模万亿的房地产开发商,也必须接受国家法定货币。

因此,开发商再牛逼,也只能在购房者交钱之后再嚣张,正如电影《甲方乙方》中的地主夫妻。

只要购房者没交钱,开发商就得拿购房者当上帝哄着。

但在国家信用崩溃的末世,甲方、乙方的关系就会逆转,因为这个时候的货币已经失去国家信用背书,只是一堆废纸。

同理,国际贸易体系能够形成并稳定运行,也是因为大家都承认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而在美国实力衰退、国家信用下降的今天,特朗普再搞关税讹诈,其实就相当于主动向全世界发出号召:美国要耍流氓了,大家都放弃美元吧!

在美元即将崩盘的情况下,还拿美国当金主爸爸,并且试图用这套话术忽悠人,校尉只能说,这是病,得治!

说到这里,校尉又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县城上中学时的经历。

当时在学校食堂就餐,都要先购买餐票,然后凭票到食堂购买饭菜。

这种老餐票,校尉的同龄人应该都很熟悉

因为纸制餐票容易损耗,九十年代初开始改成塑料餐票,这个变化,校尉当时正好经历了

由于餐票随时可以在食堂兑现饭菜,相当于得到了学校食堂以及学校的信用背书,因此,在学校周边的小卖部、小餐馆,包括同学之间的借贷,餐票都可以当成货币流通。

校尉母校的老大门:图中右侧就是一个小卖部,当年下了晚自习,没少在这里用餐票买吃的

可到后来,这些地方却忽然都不收餐票了。

原因很简单,学校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开始不定期地频繁更换餐票。

这种行为,其实就跟美国最近几任政府干的事差不多——自己摧毁货币的信用。

但餐票虽然可以更换,作为学校,却必须回收学生手中的旧餐票。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新的套利途径,从小卖部低价收购餐票,再原价交给学校回收。

说这个小故事,不仅是因为怀旧,而是想说明两个道理。

一是最复杂的经济学原理,以及所有复杂的原理、逻辑,其实就在你我身边,只看你我是否能够发现、体悟、利用。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其实都是对于我们身边环境的体悟。

可以想象,在美元崩盘之前的金融波动之中,既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好比那些没来得及处理旧餐票的商家和个人;也孕育着巨大的机会,好比那些套利者。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机会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因为缺乏操作条件,比如普通学生,就根本没有通过餐票更换进行套利的资本与渠道。

但对于国家来说,这种机会必须把握。比如最近美债被砸盘,就肯定不是哪一个国家的个体行为,而是多个国家心照不宣的默契。

二是国家与个人的行为逻辑不同。

上面说了,对国家尤其是有志于重建国际金融秩序、贸易秩序的大国来说,美元崩溃之前的金融波动,是不容错过的机会,即便有风险,也必须大胆出手,为美元霸权的崩溃添砖加瓦。

但对普通人来说,秩序的重建,往往是风险大于机遇。因为有条件利用信息差套利的人,往往只是极少数;因为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太低,经不起太大的风浪。

就好比懂王调整关税引发的美股波动,能够套利的,肯定是懂王及其身边的天子近臣。

既没专业技能辅助、也没内幕消息指引的普通人,试图通过这种毫无规律、毫无逻辑的波动套利,被埋的可能性,远大于挣钱的可能性。

对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潜伏、忍耐,学会跟着大趋势走,这样才能规避掉绝大多数的短期风险。

就好比海面的风浪再大,也无法威胁潜伏在海底的小鱼小虾。

那么,什么才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呢?

还是两句校尉已经说老了、说糊了的经典语录:一曰中美博弈才是百年变局唯一的主线,二曰中美博弈、趋势在我,因而时间在我。

第一句话决定了,中美博弈,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没有妥协退让的空间。

那些期望通过让步换取美国人不杀之恩的论调,不管是因为幼稚无知还是因为居心叵测,不管是以绥靖主义还是以投降主义的形式呈现,都必须彻底批判、彻底摈弃。

第二句话决定了,作为普通人,我们必须做多自己的国家,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那些假装人间清醒的公知、买办、高华,他们之所以不遗余力、绞尽脑汁为敌人说话,不是因为他们看不懂中美博弈的大趋势,而是因为他们的利益早就已经与美国深度绑定,他们没有忠于中国,但也并非忠于美国,而只是忠于自己的利益。

但对于我们这些既没有利益在美国,也不靠放洋屁谋生的人来说,中美博弈,中国就是我们唯一的依托,只有中国赢,我们才会有出路。

客观评价,中国崛起、中华复兴的红利,确实不会公平地体现到每一个人身上,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为没有哪种政治体制、哪个执政当局,能够实现绝对的公平。

但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崛起、中华复兴,会大幅提高我们获得发展红利的空间与几率。

国家要做的,是尽量为公民争取发展权、生存权,并尽量公平地提供给全体公民,个人要做的,是在国家构建的竞争平台上,合理合法地争取个人的发展空间、生存空间。

这种发展空间越来越大的竞争机会,就是国家最大的发展红利。能否拿到、能拿到多少,主要看个人。

相反,如果中国在中美博弈中落败,最后付出代价的、付出代价最多的,不会是那些早就已经留好了退路的公知、买办,而必定会是我们这些普通人。

关于这一点,不管是日寇屠刀下的中国老百姓,还是恐怖组织枪口下的叙利亚平民,以及古今中外历史上无数因国家衰亡而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普通人,都已经用自己惨痛的经历,做出了无可辩驳的证明。

最后聊聊,如果美元崩盘,哪些国家的抗风险能力最强。

从产业链的角度理解,世界上的国家,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资源型、工业型、消费型,他们的典型代表,刚好就是俄罗斯、中国、美国。

当美元霸权还在的时候,消费国是绝对的金主爸爸,资源国是绝对的乙方,工业国则既是甲方也是乙方。

消费国中,尤其是美国,因为有美元霸权和世界第一消费国的双重加持,显得无比强势。

相反,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在工业国与资源国的博弈中,工业国的甲方优势地位并不明显。

当然,这是一个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的老套路,资源国、工业国的相对地位,永远处于变动之中,并没有绝对的优势方。

中国工业刚崛起时,确实经常被资源国摆布,比如大家熟悉的铁矿石博弈,我们当年就吃了不少亏。

但随着中国工业优势的确立,在与资源国的博弈中,中国已经逐渐占据主导。

总结一句,在美元霸权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中,唯一绝对的优势方,只有美元霸权加持的美国,资源国与工业国的关系相对均势。

可当美元霸权瓦解之后,货物就变成了硬通货。

这个时候,资源国、工业国的地位会大幅上升,消费国反而会变得很卑微,因为他们既拿不出资源国、工业国承认的国际货币,也拿不出资源国、工业国需要的产品。

但工业国与资源国之间,却可以通过货物锚定双方的货币体系,建立起稳定的贸易关系。

比如现在高频出现的中外货币互换协议,本质上说,就是用中国的工业品与资源国的资源绑定,进而锚定两国货币、锚定两国贸易。

这种双边、多边的锚定越多,美元霸权就瓦解得越快,美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就瓦解得越彻底。

大家应该记忆犹新。俄乌冲突爆发之初,拜登政府祭出金融核弹,将俄罗斯踢出美元结算体系。当时也是引发一堆所谓金融专家的惊呼,声称俄罗斯马上就会崩溃。

但到今天再看,结果正好相反,俄罗斯经济并未崩溃,反而是美元霸权遭到了严重的反噬。

在校尉看来,虽然去美元化的口号已经喊了很久,但实际操作层面的去美元化,却是从俄乌冲突以后开始的。

结语:

天下苦美久矣,天下苦美元霸权久矣!

对于美元霸权、以及建立在美元霸权基础上的美国霸权,除了少数已经与美国绑定的国际版公知、买办,绝大多数国家,其实都已经忍耐到了极点。

原来没人站出来反抗,一是担心美国报复,二是扛不起破坏国际金融秩序、国际贸易秩序的罪名。

俄乌冲突爆发后,拜登把美元武器化推上巅峰,将俄罗斯踢出了美元结算体系。

从此以后,对于去美元化,俄罗斯再无任何心理负担——反正都已经被踢出来了,难道你还能把我踢出地球?

而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美元的信用也遇到了终极挑战——既然今天可以踢大毛,谁知道明天会不会踢我?

但不管怎么说,拜登只逼反了大毛一个,其他国家并未被针对,造成的负面效应还可以控制。

相比拜登,懂王的向万国增税,却是毫无区别的机枪扫射,明显就是要逼反全世界。

对于有志于重构世界秩序的国家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战略机遇。

老人家说过,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问题在于,在中国内部,我们怎么破坏旧世界,别人都没法干涉,但在国际社会,如果我们贸然去破坏旧世界,在西方舆论霸权的抹黑下,却肯定会变成千夫所指、众矢之的。

因此,就算我们对美国主导的隐性经济殖民体系再不满,也只能在现有的国际规则体系下,逐步加以改良。

这本该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懂王各种颠覆国际秩序的骚操作,不管是明目张胆向别国申索领土,还是这次万国关税战,都已经把破坏国际秩序的大帽子,主动戴到了自己头上。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读懂这点,大家应该就会明白,这次关税战,就是美国最大的破绽,也是我们最好的机遇,就算懂王妥协,我们也不能轻易放过。

校尉相信,我们的战略决策层,已经看到了这点,并且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

这场关于谁是甲方的大戏,正在进入高潮。

征集国际时事背景信息:

老朋友都知道,校尉的文章,主要是基于公开信息写的,其中两大来源,一部分是历史书籍,另一部分是网络时事新闻。

这种来源,基本可以满足战略分析的需求,但却不足以支撑对国际热点的研判,也缺乏对当地民情、社情的深入分析。

为了增强文章的时效性与可读性,特征集关于境外的文章线索,风土人情、社会百态均可,文字、图片、视频均可,只要能反映当地真实情况就行。

有感兴趣的朋友请留言。

来源:校尉讲武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