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亿,史上第四高价书法作品在港闻世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2 07:16 3

摘要:写一下刚拍完的香港苏富比和嘉德的古代书画,然后后面会把之前看的西方油画也补一下。其实是分两次去香港看的,自从两大拍行把春秋拍卖分拆,看预展就很麻烦,这次如果不是有这件《石渠宝笈》著录的元代书法,我真的没有动力跑。好在还是去了,看到了这件今年最贵的书法。

写一下刚拍完的香港苏富比和嘉德的古代书画,然后后面会把之前看的西方油画也补一下。其实是分两次去香港看的,自从两大拍行把春秋拍卖分拆,看预展就很麻烦,这次如果不是有这件《石渠宝笈》著录的元代书法,我真的没有动力跑。好在还是去了,看到了这件今年最贵的书法。

元,饶介《草书韩愈柳宗元文卷》

清宫旧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民国初年流至日本,秘藏百年然后突然现身,跟七年前突然冒出来的苏轼《木石图》有点像。饶介虽然不如苏轼这种顶流,在元末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他在元时曾任淮南行省参政,元亡后又在张士诚政权任职,张士诚败亡后,饶介被俘至金陵杀害。在书法方面饶介承上启下,他的草书以二王为宗,又师承康里巎巎,所以此卷很多康里巎巎的特点,当然同时也有赵孟頫以及元人喜欢的章草特色。对比故宫所藏的饶介两个行书帖页,风格接近,只是行书会更加硬朗方折,更像赵孟頫。这卷草书则流转较多,更像康里巎巎。按款署写于“辛丑九月八日”,即至正二十一年,其时已经烽烟四起。

作品分别抄写韩愈《送孟东野序》和柳宗元《梓人传》,所用的是宋代藏经纸,但不是金粟山的,而是昆山景德寺的,每纸有“弟子张子元舍大藏经纸五千幅缘”及“景德大藏”二印,据风入松老师说,后者亦见于上海博物馆沈周《西山纪游图卷》。作品引首为乾隆所书“神传醇洁”,用的也是印经纸的背面。画心起首右下角有项元汴千字文编号“尝”,上方又有“起一”二字,不知何解。拖尾有明代都穆跋,《石渠宝笈续编》所记的姜绍书跋已佚,后又有日人石川舜台跋,他就是此卷渡日后的收藏者。卷中藏印无数,除了清宫印,还有项元汴、安岐、董光裕、陈定、奕欣、溥伟等人藏印。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将其刻入《三希堂法帖》,可见喜爱的程度。

我原本以为现在的市场环境可能过不了亿,没想到最终拍到了2.5亿港元(含佣金)的天价,可见真正好的东西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有市场的。这个价格也使得它成为继黄庭坚《砥柱铭》(4.368亿人民币)、王羲之《平安帖》(3.08亿人民币)、黄庭坚《释典卷》(2.88亿人民币)之后的第四高价古代书法。

明,王宠《行草自书诗四首卷》

感觉还不错的一卷,后有清代张埙、翁方纲、吴云跋,并有日人长尾甲观跋及署签,山本悌二郎旧藏,也是日本回流的东西。

清,禹之鼎《王渔洋踏雪寻梅图卷》

非常好的一卷,画开门,题跋又多。王渔洋即王士祯,是清初大学者。禹之鼎不止一次为王士祯绘像,如故宫博物院的《王士祯放鹇图》即其名作,据汪亓《论禹之鼎为王士祯绘制多幅肖像的原因》,禹之鼎前后为王士祯画了12幅肖像,可见后者还挺臭美的。

按禹之鼎自题,是王士祯要求他以李公麟白描法画的,人物衣纹的蚂蟥描很典型,除了一个童子,背景还画了松竹梅及坡石,非常文雅,画的是宋人王铚诗句“松林阴中山不尽,梅花林外有行人”的诗意。引首“灞桥诗思”是王士祯门生陈奕禧所书。后面题跋的人则包括陈奕禧、黄元治、高凤翰、梁同书、王芑孙、吴荣光、吴其浚、端方、张謇。

佚名《墨松》

它很明显是源自台北故宫那件传郭熙的《寒林图》:

后者是双拼绢大轴。从苏富比这件的画面看经过了截取,左右及上方都有部分不见了,如果补充完整,其实尺幅跟《寒林图》是接近的。因此这是《寒林图》或者同一图式的一个摹本,时代在元明之间。

它让我想起台北故宫另一件传为李成的《寒林图》,也是有非常多的摹本,此二图构图刚好对称,没准最初的母本是一起创作并作为屏风之类使用的。

明,仇英(款)《松下赏樱图》

水平不俗的仿本,图式与仇英名作《桃源仙境》和《玉洞仙源》相似,但尺幅要小一点,不知道是否有母本的缩临本。不错的伪好物。

清,八大山人《鱼》

其实挺像的,但是同样题诗和图式的作品有多件,情况比较复杂。此件有王震及徐悲鸿题签,真伪亦待考。

清,恽寿平《龙孙解箨图》

这件两年前佳士得拍过,不知道当时是否流拍了,字比画好。

清,华嵒《松鼠图》

阿部房次郎旧藏。挺不错。

北宋,马贲(传)《百雁图卷》

此卷八年前也是苏富比拍过,整卷藏印累累,是挺像高古书画的,不过从画风来看,大雁的画法接近边寿民,山石是南宋之后的大斧劈皴,因此大概是清人所造之物。卷上宋到明的印当然都是假的,而清代王鸿绪、潘正炜两人的藏印也很可疑。马贲的作品可能已经绝迹,美国火奴鲁鲁艺术博物馆也有一卷传为马贲的《百雁图》,是墨笔纸本,也不太符合北宋特征,但被收入了《宋画全集》。

然后看一下《扇海——小万柳堂旧藏明清书画扇面Ⅱ》专场,去年它的第一批卖了个白手套的佳绩,但我对其中很多作品不能认可,这次也是一样,真正让我信服的并不多。据说这批收藏后面还会陆续释出。

明,唐寅《草书白居易池上早夏扇面》

跟唐寅的字都不搭边。

明,祝允明《章草自书诗四首扇面》

这个倒挺符合祝枝山的笔性。

明,徐渭《荷花扇面》

字看不出个人特色。

明,陈淳《杏花燕子扇面》

不好看,零零碎碎的。

明,王绂《竹深荷静扇面》

这完全是想象出来的王绂。

明,董其昌《山居秋色图扇面》

字画都不能看,这次几件董其昌书法也没有好的。

清,严湛《人物扇面》

这件不错,深得师父陈洪绶真传,连字也像。画的应该是杨升庵簪花。

清,石涛《溪山清逸图扇面》

很少见石涛用墨这么淡的画,但笔性还是像的。

清,恽寿平《桂花扇面》

专场中四王吴恽很多,恽南田特多,这件算是我比较喜欢的。其他四王的就不说了。

清,弘仁《寒枝孤树图扇面》

感觉还是有差,江字都快写成汪字了。

明,吴彬《岩川图扇面》

山形像,树的细节不够。

清,萧晨《群盲评古图扇面》

我之前说过,小万柳堂这些扇面对名家过于贪多,以致鱼目混珠,小名头的反而容易有精品。此作就是小名头的精品,画一群盲人在认真地品鉴古董,极具讽刺意味。

然后去看几件香港嘉德的。

明,文嘉《犊山高隐图》

叶梦龙、何瑗玉旧藏。略显粗了点。

明,黄道周《楷书孝经册》

他们家的主打,不过我看到的只是复制品,他们这次手卷和册页都要调阅,太麻烦了,所以我很多都没看。

清,石涛《木槿图》《竹菊图》

属于张大千旧藏,分别在去年和前年在深圳拍过,据说与傅申《书画鉴定研究》一书中所记的一套本是同一套。存疑。

明,蓝瑛《林塘诗思图》

纯墨笔,可能属于应酬画,反倒比较能看出董其昌的影响。

清,恽寿平《桃花游鱼图》

画比字好。

宋,崔白(款)《梅竹鸣禽图》

挺像那么回事的,画得也精致,就是总有些当代工笔画味。还有件宋徽宗更夸张,就不说了。

然后补一下之前在苏富比看到的西方艺术。

雷诺阿《坐姿浴女》,1882年

不知道是否因为香港艺术馆的展览,一下子冒出几张雷诺阿上拍,稍后的佳士得也有。此作跟展览中橘园美术馆那幅侧身裸女还挺像的。

雷诺阿《鲷鱼和蝎子鱼》,约1912年

比较少见的雷诺阿静物画。

毕沙罗《埃拉尼的埃普特河岸》,约1886年

尺幅非常小的点彩画,像照片一样。

夏加尔《瓶承春华》,1930年

尺幅比较大,充满梦幻气息,也有点“天使报喜”的意思。

毕加索《镜子》,1947年

比较简约的作品,画中使用了沙子。

杜菲《瓶花》,1907年

杜菲早期作品先后受印象派和立体派影响,终以野兽派的作品著称。此作在后印象派和立体主义之间。

常玉《戴耳环的女人》

水彩画。

罗丹《吻》

1885年构思,1943年1月由Alexis Rudier Foundry铸造。很著名的作品,罗丹的大理石原作现藏巴黎罗丹美术馆。

去的时候苏富比还有一个叫《Corpus ——身·物·三千年》的雕塑展,数十件展品从古埃及的生育之神到唐代佛头,从受难的基督到贾科梅蒂,从犍陀罗佛像到罗丹,林林总总,蔚为大观,这里就不展开了。

来源:一个人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