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电波破长夜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3 09:09 2

摘要:在风云激荡的革命岁月,信息传播对于凝聚力量、鼓舞士气、宣传理念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通讯社——红色中华通讯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为党的事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收听音频

红色电波破长夜

在风云激荡的革命岁月,信息传播对于凝聚力量、鼓舞士气、宣传理念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通讯社——红色中华通讯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为党的事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江西瑞金 红色中华通讯社电台旧址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但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信息封锁。为了打破敌人的舆论垄断,让革命的声音传向更广阔的天地,1931年11月7日,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由总政治部主任周以栗负责,王观澜、李伯钊任编辑,王诤、刘寅、曾三负责收发报。“红中社”电台通过人工击键,将文字转换成讯号发射,中华苏维埃政府的各种新闻,从瑞金传向四面八方。这一天,也正是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之日,“红中社”的诞生,如同在黑暗中点亮的一盏明灯,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崭新篇章。

“红中社”发布的消息除了在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中共组织的报刊登载,还被湘赣、鄂豫皖、川陕、闽浙等苏区的电台抄收,并标注“红色中华社讯”或“红中社电”发表在《红色湘赣》《红色闽北》《战场日报》等报刊上,一些外国驻华记者也极力搜集“红中社”消息对外发稿,如苏联的《苏维埃中国》杂志、法国的《救国时报》等都曾刊载多篇“红中社”播发的稿件,把“中华苏维埃”的消息向世界传播。

1934年发行的《红色湘赣》报

“红中社”电讯在国民党部队中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国民党26路军中许多军官不满蒋介石的专制,他们常从“红中社”电讯中获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坚定了他们反抗独裁统治、抗日救国的决心。1931年12月14日,在打入军部的共产党员赵博生、刘振亚等人策动下,26路军1.7万人在宁都起义,被改编为红军第五军团,使革命力量空前壮大。

1937年1月,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形势,“红中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新华通讯社继承了“红中社”的光荣传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新闻宣传作用,成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创建的第一个通讯社,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成长、壮大,在血与火洗礼中淬炼出不畏艰险、勇战困难的精神,彰显出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坚定立场和政治本色。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