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野生动物行为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危机下的行动呼吁 | 海湿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3 09:46 2

摘要: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地质过程和生态系统的深刻影响,许多物种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其行为和文化多样性也逐渐丧失。这种文化多样性的丧失不仅威胁到野生动物的生存,也对人类对动物行为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来自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非洲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母狮 摄影:郭耕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

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地质过程和生态系统的深刻影响,许多物种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其行为和文化多样性也逐渐丧失。这种文化多样性的丧失不仅威胁到野生动物的生存,也对人类对动物行为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来自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野生动物的文化行为,特别是工具使用行为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紧迫性进行了探讨。研究指出,保护野生动物行为多样性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是尊重人类与动物共享的文化遗产的需要。该研究发表于《科学》(Science)。

海湿

生物多样性下降对动物行为研究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下降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快速改变。这些活动包括森林砍伐、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污染和过度捕捞等。这些活动不仅导致了动物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还使得许多物种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随着动物种群数量的减少,研究动物行为的机会也在减少。一些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已经下降到科学家很难观察到它们自然行为的程度。这使得对动物行为的理解受到了限制,尤其是那些需要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的行为,如工具使用、社会互动和迁徙等。

动物的行为多样性是它们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野外,许多动物展现出丰富的文化行为。例如,鲸鱼的歌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它们通过歌声进行交流、求偶和导航。这种行为的多样性反映了鲸鱼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此外,虎鲸的猎物偏好以及大角羊的迁徙路线等都是通过社会传承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行为不仅增强了动物群体的社会凝聚力和适应能力,还为它们在多变的环境中生存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及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然而,随着全球动物种群数量的减少,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动物行为也越来越有限。除了影响对动物行为的理解,也影响了我们对动物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的认识。

2010年9月24日,在墨西哥海岸的一个泻湖中,一头灰鲸跃出水面。摄影:Steven Swartz博士,NOAA/NMFS/OPR(CC BY-SA 2.0)

海湿

工具使用行为的研究价值

工具使用行为是动物行为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行为不仅为动物提供了获取资源的新途径,还为科学家研究动物的认知能力和行为适应性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例如,海獭和海鸟会使用石头来打开各种海洋猎物。黑猩猩使用石头工具来砸开坚果,这种行为不仅展示了动物们的智力水平,还为科学家研究工具使用行为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灵长类动物的工具使用行为还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它们通过使用工具来获取食物、保护自己和进行社交互动。

动物行为的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动物通过使用工具来获取食物,这不仅有助于它们自身的生存,还对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物种产生了影响。此外,动物的行为多样性还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某些动物通过迁徙来寻找食物和繁殖场所,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与此同时,工具使用行为的研究还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对动物工具的研究,科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比如,通过对黑猩猩使用石头工具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它们无意中产生的石片与早期人类祖先的工具难以区分。这一发现挑战了长期以来关于人类工具使用行为的认知,也提醒我们在研究人类演化时需要更加谨慎地解读考古证据。

海湿

保护动物文化遗产的紧迫性

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其文化行为也面临灭绝的威胁。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研究指出,首先需要加强对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确保它们有足够的空间和资源来维持其文化行为。其次,需要限制对动物工具的采集和干扰,以保护它们的文化传承。此外,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来记录和保存这些工具,以便于未来的研究和教育。

保护野生动物文化遗产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行为和演化,还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已经批准采取协调行动,专门保护黑猩猩和抹香鲸的文化。这表明,将野生动物的文化和社会知识纳入保护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海湿

数字化技术在保护动物文化遗产中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为保护动物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例如,三维扫描技术可以复制与动物行为相关的实物证据,这些复制品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和教育。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可以用于记录和分析动物的声音和歌声,这些声音和歌声是动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保存和研究动物的文化遗产,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

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记录和保存动物的文化遗产,还可以用于监测和保护动物的行为。例如,通过安装摄像头和传感器,科学家可以实时监测动物的行为,及时发现和解决威胁动物行为的问题。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可以用于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动物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野生动物的文化行为,特别是工具使用行为,为我们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社会行为的多样性以及人类演化历程提供了宝贵的视角。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限制对动物工具的采集和干扰,并利用数字化技术来记录和保存这些工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这些文化遗产得以延续,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更好地理解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仅代表资讯,供读者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编译 | Sara审核 | YJ排版 | 绿叶

【参考资料】

Kalan, A. K., & Luncz, L. V. (2025). Saving the cultural legacy of wild animals.Science, 388(6742), 26-27.

https://www.science.org/doi/epdf/10.1126/science.adj3716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04/250403143734.htm

https://www.earth.com/news/saving-the-cultural-legacy-of-wild-animals/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大湾区海洋生物数字文献库(Greater Bay Area Marine Biological Digital Library, 简称GMBDL)是全国第一个以视频图鉴为特色的海洋生物数据库,始于2022年,由大鹏半岛海洋图书馆(Dapeng Peninsula Marine Library)出品。大湾区海洋生物数字文献库通过长达2000多个小时的潜水拍摄积累而成,拍摄团队历经6年时间,专注于南海北岸海域,精心记录下海洋动物在日夜不同时间的行为、雌雄不同的体色以及冬夏不同的状态,还特别记录了深圳近十年来鲸豚搁浅等海洋大事,所采用的均是高清高帧率视频,确保了影像的高质量和细节展示。该数据库由国内权威分类学专家进行定种,目前已收入407种海洋生物,且物种数量仍在持续增加,目标是在两年内达到1000种,为海洋生物研究和保护等工作提供数字化资源支持。图源:©GMBDL

海湿·往期相关报道

❁ 联合国发出最新邀请,共建更全面的昆明-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监测框架

❁ 重磅!重塑遗传资源惠益版图,生物多样性公约公布卡利基金指导委员会阵容

❁ 绿会副秘书长Alice Hughes谈AI助力生物多样性监测

❁ 山脉隆起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变化

❁ 合理的保护措施将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局面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