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刚刚落幕的第五届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非遗总展示活动中,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鑫田粮艺社团以匠心之作《二十四节气》惊艳亮相,从全国优秀非遗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膺全国二等奖。这是绵阳地区唯一入选本次国家级展示的非遗进校园项目,作品同时亮相2025年哈尔滨亚
在刚刚落幕的第五届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非遗总展示活动中,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鑫田粮艺社团以匠心之作《二十四节气》惊艳亮相,从全国优秀非遗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膺全国二等奖。这是绵阳地区唯一入选本次国家级展示的非遗进校园项目,作品同时亮相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国际文化交流舞台,实现了本土传统文化传承与国际人文交流的精彩碰撞。
匠心传承
据悉,本届活动共收到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上千个非遗项目的申报材料。经过专家评审团的严格遴选,最终仅有40个精品非遗项目获得全国总展示资格。获奖作品《二十四节气》以20余种天然谷物为媒,在市级非遗传承人潘德贵老师和学校鑫田粮艺社团刘金洪老师辅导下,冯艾林、胡颢蓝、吴佳桐、王涵四位同学历时三月精雕细琢,创新演绎传统农耕智慧。通过五谷粮食的天然肌理与色彩,立体呈现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展现自然时序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共生,让古老的节气文化在五谷芬芳中重获新生”。评委们赞叹:“《二十四节气》不仅展现了绵阳非遗项目高超的技艺,更难能可贵的是让孩子们成为非遗传承的‘主角’,真正实现了‘活态传承’!这种"粮食作画、五谷成诗"的艺术形式,正是学校独创"1+2+N双师双轨型"非遗教学模式结出的硕果——由非遗传承人与专业美术教师联袂授课,通过"识粮-制粮-创粮-爱粮"四维育人体系,让传统文化在少年手中焕发新生。
十年深耕
自2015年创立鑫田粮艺社团以来,外实已培养300余名非遗小传人,斩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荣誉7项。作为绵阳市“非遗进校园”传习基地,学校构建起完整的非遗传承课程体系:每周固定时间非遗选修课、每学期主题创作、年度九阶根基大德育非遗艺术节,更创新开发了《少儿学粮艺》等校本课程。学校六大非遗教学项目,十年耕耘赢得绵阳市非遗特色少年宫、绵阳市非遗进校园先进单位、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四川省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全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等20余项殊荣,打造出非遗教育的"绵阳外实样本"。
未来展望
随着学校新发展规划启动,鑫田粮艺社团正紧锣密鼓打造《科技逐梦》《古蜀遗踪》《农耕图》新作。负责学校非遗项目的贾彦端主任表示:我们正在绵阳市非遗中心的指导下筹建'非遗数字馆',未来将通过VR技术让粮食画艺术动起来,以五谷为墨,绘就传统文化传播的新画卷。
热/烈/祝/贺
来源:锦绣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