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C-130这架“空中炮艇”在军迷圈里早就名声在外,靠着C-130“大力神”运输机的底子改装而来,火力凶猛得像个移动军火库。30毫米机炮、105毫米榴弹炮,再加上GBU-39小直径炸弹和AGM-176“格里芬”导弹,活脱脱一个战场绞肉机。
AC-130这架“空中炮艇”在军迷圈里早就名声在外,靠着C-130“大力神”运输机的底子改装而来,火力凶猛得像个移动军火库。30毫米机炮、105毫米榴弹炮,再加上GBU-39小直径炸弹和AGM-176“格里芬”导弹,活脱脱一个战场绞肉机。
美军“空中炮艇”——AC-130
不过,这家伙有个硬伤:射程太短。目前它的武器最远也就打20-40海里(约23-46英里),面对敌方防空火力时,稍不留神就成了活靶子。现在,利都斯(Leidos)公司端出一款“黑箭”巡航导弹,号称射程高达460英里(约400海里),这让AC-130J“幽灵骑士”的战斗力直接起飞,也让军迷们炸开了锅。
AC-130J“试射“黑箭”巡航导弹,射程高达460英里(约400海里)
“黑箭”不是随便吹出来的。2023年11月,这款导弹在AC-130J上完成了一次制导飞行测试,挂载、发射、导航全流程走了一遍。测试中,它跟海军水面作战中心的战斗管理系统(BMS)无缝对接,传输和制导精度都表现得相当靠谱。利都斯宣称,这玩意儿能打400海里,换算成公里大约是740公里,远超AC-130现有的任何武器。比如,GBU-39B激光小直径炸弹也就40海里(74公里),GBU-69/B小滑翔弹更惨,只有20海里(37公里)。这460英里的射程,直接把作战覆盖面积从2827平方英里拉到125664平方英里,翻了44倍!
GBU-39B激光小直径炸弹射程也就40海里(74公里)
这射程是怎么来的?“黑箭”用的是喷气式发动机,跟“地狱火”那种火箭推进的导弹完全不是一个路子。喷气发动机让它能像飞机一样平飞,燃料效率高,续航能力强。尺寸上,它长约80英寸(2米),直径9英寸(23厘米),重量200磅(90.7公斤),属于轻量级巡航导弹。别看个头不大,里面塞了多模导引头,可能是GPS/INS加光电/红外传感器,甚至毫米波雷达都有可能。更牛的是,它在GPS被干扰的环境下也能靠惯性导航硬撑,保证命中率。
“黑箭”巡航导弹
“黑箭”的发射方式也挺有意思。AC-130J可以用后部坡道通过Ramp Launch Tubes(RLT)发射,也能用托盘化系统或机翼下挂架搞定。这种灵活性让它不局限于AC-130J,MC-130J“突击队II”甚至MQ-9“死神”无人机都能带。比如MQ-9,正常任务下能挂8枚“黑箭”,直接变身远程打击平台。模块化设计更是锦上添花,战斗部、制导系统都能换,像搭乐高一样,想打固定目标就装高爆弹头,想搞非动能任务就上电子战套件。
“黑箭”灵活的发射方式不局限于AC-130J,MC-130J“突击队II”甚至MQ-9无人机都可
面对俄罗斯S-400这种防空利器,“黑箭”能让AC-130J笑出声。S-400的最大拦截范围是400公里(约250英里),而“黑箭”从460英里外就能开火,理论上完全在S-400的威胁圈外。实战中,导弹飞行途中可能被拦截,但AC-130J本身不用冒险靠近,生存率蹭蹭上涨。更别提“黑箭”还有数据链,能从F-35这类前线飞机实时获取目标更新,相当于有了“战场外挂”,打得又远又准。
AC-130J测试“黑箭”巡航导弹
成本也是“黑箭”的一大卖点。利都斯号称它便宜好造,200磅的体量比起动辄几吨的传统巡航导弹,生产压力小得多。美国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SOCOM)已经签了合同,继续测试和扩展应用。不过,实际造价和可靠性还得看后续表现,毕竟实验室里牛逼不代表战场上不翻车。2025年还有更多测试,军迷们可以盯着点,看看这“黑箭”能不能真飞起来。
“黑箭”200磅的体量比起动辄几吨的传统巡航导弹,生产压力小得多
战术上,“黑箭”把AC-130J从近距支援的“莽夫”变成了远程狙击手。以前它得硬着头皮冲到20英里内开火,现在能远远站着放冷箭。高威胁环境里,像S-400这样的系统根本摸不着它,AC-130J就能安心输出。更妙的是,这导弹还能给其他平台用,逼得敌方防空网得全面升级,不然光盯着战斗机可不够用了。
AC-130J上测试“黑箭”巡航导弹
当然,硬币有两面。“黑箭”听着厉害,实战里还得面对电子干扰、恶劣天气这些老大难。对手也不是吃素的,肯定会想办法截杀飞行中的导弹。而且,460英里是理想射程,实际效果得打折扣。可靠性方面,新装备总得磨合,初期可能出岔子。成本控制也是个谜,大规模量产后会不会涨价,谁也说不准。
“黑箭”听着厉害,实战里还得面对电子干扰、恶劣天气这些老大难
对比一下竞争对手,安德里尔(Anduril)的“梭鱼M”也在推低成本巡航导弹,主打高产能。两家思路差不多,都是让美军平台打得更远、更安全。AC-130J装上“黑箭”,等于从“近战狂战士”转型“远程刺客”,战场角色彻底翻新。对军迷来说,这升级够刺激,技术细节够硬核,未来几年盯着测试结果,就能看出“黑箭”到底能不能让S-400靠边站。
来源:小模型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