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病毒检出率超70%:在黄淮海209份病样中,84%的叶片和91%的豆荚检出大豆症青相关病毒(SoSGV),部分省份检出率高达100%!
大豆“症青”是一种近年来在黄淮海地区(江苏、河南、安徽等)肆虐的病害,染病大豆会出现“该熟不熟”的诡异现象:
• 叶片持绿不黄:正常成熟时茎叶仍青绿,延迟衰老;
• 荚果扁平瘪烂:豆荚干瘪无实,产量骤降30%-50%;
• 植株矮缩或畸形:部分病株甚至停止生长。
这种病害已导致黄淮海大豆主产区连年减产,严重威胁我国大豆安全。
南京农业大学李凯教授团队通过大规模采样和基因测序,揭开了“症青”之谜:
1. 病毒检出率超70%:在黄淮海209份病样中,84%的叶片和91%的豆荚检出大豆症青相关病毒(SoSGV),部分省份检出率高达100%!
病毒鉴定
2. 病毒正在变异扩散:SoSGV已分化出3个进化群体,并首次在山西检出,预示其正向西北大豆区蔓延。
病毒侵染症状
3. 传播媒介确认:普通棕色叶蝉是SoSGV的主要传播者,通过刺吸式口器将病毒注入大豆植株。
科普小贴士:SoSGV是一种新型重组双生病毒,能“劫持”植物细胞机制,干扰正常成熟过程。
传播媒介确认
团队对274份国内新育成大豆品种进行抗性筛选,结果触目惊心:
• 271份高度感病:接种后出现典型症青症状,荚果减产显著;
• 3份耐病品种(如HF968、TC517等)表现突出:株高、结荚数接近正常,瘦荚率未显著升高,成为抗病育种的珍贵材料!
专家呼吁:当前大豆品种对SoSGV普遍缺乏抗性,需加快利用耐病材料培育新品种,同时研发针对性防控技术。
1. 早期预警:加强病毒监测,建立黄淮海地区SoSGV流行预测模型。
2. 切断传播链:防控普通棕色叶蝉,减少病毒扩散。
3. 抗病育种:利用筛选出的耐病材料,培育高抗大豆品种。
农民应对建议:
✅ 选用健康种子,避免连作;
✅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株;
✅ 关注农业部门发布的防治指南。
大豆“症青”防控是一场与病毒的赛跑。南京农大的研究不仅揭示了病害本质,更为抗病育种点燃了希望。未来,通过“科学+政策+农民行动”的组合拳,我们有望打赢这场大豆保卫战!
相关成果发表于《植物保护学报》2025年第1期
#大豆症青 #农业安全 #绿色防控 #科学育种
来源:农科最前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