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先来说第一把锁一教育。在中国至今,它既是梯子也是牢笼。那些通过梯子上位的人,你以为是光宗耀祖、人生逆袭,其实都不是,实际上只不过是上面要更换新鲜血液的手段而已。
这个世界上锁住穷人的,其实就是富人造的枷锁,而且这个枷锁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把穷人牢牢地困死在了社会的底层。继续分享天涯神帖系列底层枷锁。
第一把锁:教育 --筛选的罗网与文化的惯性
我们先来说第一把锁一教育。在中国至今,它既是梯子也是牢笼。那些通过梯子上位的人,你以为是光宗耀祖、人生逆袭,其实都不是,实际上只不过是上面要更换新鲜血液的手段而已。
有一年,唐太宗李世民看着全天下进京赶考的举子,笑着说了一句话:“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吾彀是什么?彀就是罗网,就是圈套。网罗天下英才干什么?为其所用啊。教育到今天其实变化都不大,如果说你不是顶层,你所受到的教育其实只是一种筛选。普通人接受的教育,其主要目的不是培养,而是选出最终的优生者。
最典型的莫过于“小镇做题家”的困境:某考生凭借高考从十八线小城考入985大学,四年苦读绩点4.0,却在毕业时发现,同班富二代同学靠家族引荐直接拿到顶级投行 offer,而自己因缺乏商业思维和圈层资源,只能在公务员考试中挤破头。学了12年“如何解题”,却没人教过“如何破局”--这就是教育筛选的真相:它让你以为“考高分就能改命”,却没告诉你顶层早已用“国际竞赛*”“名校推荐信*”筑起新壁垒。
你以为卷就完了吗?别忘了教育还有一个功能一文化规训。我们的文化教给我们仁义礼智信,却很少告诉你世界还有尔虞我诈的一面。就像我认识的一位农村家长,坚信“只要听话就能出人头地”,省吃俭用供儿子读死书,结果孩子考入国企后,因不懂职场潜规则,十年没升过职,还抱怨“努力为什么没回报”。这种“单一思维”的代代相传,正是文化惯性最可怕的地方。
第二把锁:工作一行业盲选*与职业困局*
底层枷锁的第二把锁是工作。就业可分为“行业”与“职业”两部分,很多穷人家的孩子寒窗苦读十几年,却在40岁左右失业,根源在于不懂二者的区别:他们只做职业规划,却忽视行业选择。
行业是“赛道”,决定你能跑多远。2010年,两个专科生站在人生路口:A听父亲话学汽修,在4S店干了10年,40岁时新能源车普及,燃油车维修需求暴跌,他投了80 份简历无人问津;B不顾反对进入刚起步的电商行业,从客服做起,研究平台规则后转型运营,35岁时带领团队打造出三个千万级单品,年薪百万。同样的努力,不同的行业选择,让两人人生轨迹彻底分叉。职业是安身立命的根本,高手忠于职业(打磨核心能力),菜鸟忠于企业(沦为螺丝钉)。就像大厂程序员老张,在某公司干了15年“增删改查”,自恃“元老”,结果38岁被优化,才发现自己的技术早已跟不上行业变革;而95后程序员小李,每两年就深耕一个细分领域(从大数据到
AIGC),30岁时带着专利跳槽,直接拿百万年薪+期权。行业决定上限,职业决定下限,缺一不可。
第三把锁:金融与资本--债务陷阱与财富虹吸
第三把锁藏在财富分配的暗角里一金融与资本的游戏。富人用债务和规则编织罗网,让普通人的收入永远追不上支出:
债务奴隶制:95后女生小C月入8000元,沉迷直播购物,靠信用卡和网贷超前消费,3年负债 25万,利息滚雪球到 35万,最后父母卖掉老家房子才还清;而某投行VP 用千万资产设立家族信托,孩子一出生就有“教育金”“创业金”,每年稳健增值 8%,18 岁直接获得200万留学基金**。同样是“钱”,穷人被债务锁住未来,富人用资本“钱生钱”。
通胀剪刀差*:过去20年,M2 增长12倍,工资仅涨6倍,普通人的存款被悄悄稀释。最直观的对比:2000年北京月薪5000元能买1平米房,2024年月薪5万却买不了1平米一不是你赚得少,是财富分配的规则早已向资本倾斜。
第四把锁:信息与认知一茧房囚笼与思维固化
第四把锁最隐蔽 -你看到的世界,早已被人筛选过。
算法茧房:农村大叔刷短视频沉迷“国学大师讲孝道”,坚信“砸锅卖铁也要供儿子读大学”,却不知儿子学的“市场营销”专业失业率连续3年超15%;而上海家长关注“AI教育”,让孩子从小学 Python 和数据分析,16 岁就拿到国际信息学奥赛铜牌,直接被清北破格录取。同样是“为孩子好”,信息差导致选择天差地别。
知识付费割韭菜:某“三天学会短视频变现”课程收费9980元,承诺“月入十万”,吸引了2000名宝妈报名,结果65% 的学员连1000粉丝都没涨到,所谓“秘籍”不过是搬运爆款视频的套路。当你在信息茧房里焦虑时,镰刀早已磨好。
第五把锁:关系与权力一人情社会与阶层复制
最后一把锁,藏在五千年的文化基因里一关系网与权力结构。
人情负债*:河南某农村家庭,每年婚丧嫁娶随礼超5万元(占年收入40%),为凑份子钱,刚毕业的女儿不得不去电子厂打螺丝;而上海某金融家庭,通过“复旦校友圈”为儿子铺路,19岁进入高盛实习,25岁接手家族企业并购项目,一顿饭的资源对接,就能抵得上普通人十年奋斗**。前者被人情透支现金流,后者靠关系网加速阶层固化
职场 PUA: 某创业公司老板天天喊“狼性文化”,让员工“把公司当自己家”,30岁的程序员老王加班到胃出血,被优化时只拿到 N-1补偿;而大厂总监李姐,入职时就明确“我来提升团队技术,不是来搞办公室政治”,用专业能力守住边界,35岁时带着核心技术跳槽,直接谈下“薪资翻倍 +独立团队”的offer。不懂权力规则,只能被规则吞噬。
五把枷锁环环相扣:教育筛思维,工作锁行业,金融绞财富,信息困认知,关系绑阶层。但破局的钥匙始终在自己手里一不是对抗规则,而是看懂规则、利用规则。正如毛委员所言:“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从今天起,多抬头看“赛道”,少低头磨“铁锹”;多学
“丛林法则”,少信“岁月静好”。真正的翻身,始于打破惯性的那一刻。
关注我,一起慢慢成长,慢慢变强!
来源:财富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