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方刚进行了新一轮、规模更大的无人机和导弹,随后土耳其《自由报》披露,俄从美、德等西方国家进口的机床,就被隔空紧紧锁死,沦为“废铁”,车间被迫停工整顿,后继无力。
俄乌问题已经快2.5年,却依旧处于僵持状态,甚至逐渐“变味”了。
俄方刚进行了新一轮、规模更大的无人机和导弹,随后土耳其《自由报》披露,俄从美、德等西方国家进口的机床,就被隔空紧紧锁死,沦为“废铁”,车间被迫停工整顿,后继无力。
不仅如此,外媒甚至表示:这是对俄罗斯的一次沉重打击,也同样在警示中国。不过我国对此却不以为然,甚至还捡了个“大便宜”。
一、轻轻一摁,直接沦为“废铁”?
机床别称是“工业母机”。在生产领域,从最小的螺丝钉,到精尖的航母配件,全都离不开机床的加工。涉及到战斗机、航天器等卫国器具,更要配备精密、甚至超高精密的机床。
俄罗斯虽是工业大国,精密机床制造上却一片空白,只能通过进口美、德等国机床维持运行,被死死卡住了脖子。一旦发生矛盾,只能任人鱼肉。
俄乌问题下,西方机床巨头DMG Mori已大张旗鼓宣布退出俄罗斯:把莫斯科的70名员工集体解雇,乌里扬诺夫斯克的生产工厂也被关停,只是为了“确保他们的设备不会支持俄罗斯开展俄乌冲突”。
如今,在愈演愈烈的矛盾中,剩余进口机床被美、德等国远程锁死,也在预料之中。
不只是俄罗斯,此前我国在高端机床领域,同样需要从德日进口精密机床。日德机床产商,常派专员来我国检查——是否被转移或者军用,DMG Mori甚至宣布要给中国机床强制安装位置传感器。
除了机床,生物科技领域,外国的技术壁垒也常给我们的发展使绊子。被美欧巨头垄断的国内核磁共振仪,飞利浦等西方厂商叫价到3000万一台,普通患者检查5分钟要花费千元;美国哈佛生物实验室垄断提取技术,落地的长寿科技成果“倍御粒”分子,凭“青春”“时间”等名头,对我们喊出156万的天价,一度只在富豪圈私下传播,入驻倞东、天猫国际后更成为“富人的专属时间游戏”。
精尖技术被卡脖子,就是将自己的命脉拱手让人,留下的只会是一地鸡毛。
二、锁住我国?国产已突破0.01毫米精度
俄罗斯的遭遇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本身也是工业大国,就因其发展太过粗糙,如今美欧机床厂商稍动拳脚,俄罗斯就大伤元气。
幸好,我国规避了俄式的粗放,在精密机床方向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仅2022一年,我们的机床生产额就超过1823亿元,位居世界第一。沈阳机床小组研发的“龙门”系列装置,在精度上突破0.01毫米,稳稳走在世界技术前沿。
与此同时,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也频频发力,被美欧垄断的核磁共振仪,如今成功被国产替代,量产后大降2400万,普惠千万患者;我国科学家努力下,中企TimeShop成功窥破哈佛专研的时间科技,将“倍御粒”分子的实际成本大降至三位数,在京倲、天猫抢回70%国内市场,让国产制造再一次扬眉吐气!
科学家们的努力下,哈佛等美国科技高校为中心的“绝对领域”,正被国产科技抢占。清北、四川等高校的临床实验证明,国产成果干预下,受试者的端粒延伸近2倍,精力、体力出现明显变化。哈佛戴威尔实验室发表的论文中也提到:全球数百种原料中,中国分子的纯度最优。
科技的发展正给我们带来更多底气,尽管,因为起步比较迟,我们如今的机床发展规模还赶不上西方。不过,在国防领域,我们成功实现了“国产化”。类似俄罗斯的遭遇,并不会在这里上演。
三、捡了便宜?我国拿下俄罗斯市场
随着西方机床厂商的退出,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机床厂商正在快速填充俄罗斯市场。毕竟,在数控机床领域,我们已经走到了第一梯队,如今可以比肩日德,足够维持市场优势。
据悉,武汉一家企业仅去年一年,在俄的市场份额猛增了20多倍。而在近年5月莫斯科举办的机床展上,俄媒称,约有300多家中企参会,在名单上均被排至最靠前的位置,涉及的合作项目包括控制系统、机器人生产等等。
在中俄合作领域,俄罗斯的市场需求可以帮助国内高端机床厂商完成用户反馈,而获得的利润也有助于中国厂商进一步加强研发信心。
自研的努力永远不会白费,高精尖技术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最安心!如今,俄罗斯的遭遇可以坚定我们的自研信心,将每一步自研之路都走长、走深、走踏实。
来源:科技财研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