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力衰竭(心衰)的分级系统,通常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分为I到IV级,不同级别的心衰处理策略不同,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级与分期,针对性进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
心力衰竭(心衰)的分级系统,通常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分为I到IV级,不同级别的心衰处理策略不同,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级与分期,针对性进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
首先,需要确认心衰的分级标准。NYHA
分级主要基于症状对体力活动的影响,而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分期更侧重于疾病的发展阶段。
NYHA I级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处理重点在控制危险因素和基础疾病;而IV级患者则需要更积极的治疗,例如机械辅助装置或心脏移植。
药物治疗方面,不同分级的心衰用药不同。比如,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 ,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钠-葡萄糖转运蛋白抑制剂(SGLT2)都是各国指南推荐的药物,但需要根据心力衰竭分级、个体化调整剂量、合理选择用药。
另外,非药物治疗也很重要,比如限盐、运动康复、植入式装置(如 ICD、CRT)等。对于终未期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心脏移植或心室辅助装置。
还需关注最新的指南推荐,近年来SGLT2抑制剂在心衰治疗中的地位上升,ARNI的应用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射频消融术、微创介入、瓣膜置换等技术在不同类型的患者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
一、NYHA心功能分级及处理
1. NYHA I级(无症状期)
特点:日常活动无限制,无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
处理重点:预防进展,控制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干预:低盐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控制体重。
基础疾病管理: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治疗冠心病,改善心肌缺血,减轻心脏负担。
药物治疗:若无禁忌证 可早期使用ACEI/ARB/ARNI和β受体阻滞剂。
2. NYHA II级(轻度心衰)
特点:轻度活动后出现症状,例如爬2~3阶楼梯时气促、呼吸困难。
处理核心:延缓进展,改善症状。
基础治疗:ACEI/ARB/ARNI + 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作为基石。
反复发作加用SGLT2抑制剂,例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以降低住院风险。
若仍有症状,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例如螺内酯。
限盐限水:每日钠摄入<3g,液体限制,根据体重、水肿情况调整饮水量 ,一般控制在1000ml左右。
康复训练: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 ,例如步行、骑自行车。
3. NYHA III级(中度心衰)
特点:轻微活动即诱发症状 ,例如穿衣、刷牙洗脸等日常生活时即出现呼吸困难。
处理目标:缓解症状,减少住院。
强化药物治疗:优化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MRA、SGLT2抑制剂的剂量。
若容量负荷过重,加用利尿剂,呋塞米、托拉塞米,监测电解质。
难治性患者可考虑加用地高辛控制心室率,或伊伐布雷定,建议在窦性心律且心率>70次/分时应用。
器械治疗:CRT(心脏再同步治疗),适用于QRS波宽>130ms且LVEF≤35%。
ICD(植入式除颤器):预防猝死 ,应用建议LVEF≤35%且预期生存>1年。
4. NYHA IV级(重度心衰)
特点:静息状态下仍有气促、呼吸困难,常需住院。
处理重点: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终末器官灌注。
急性期管理:静脉应用利尿剂 ,例如呋塞米静推+持续泵入利尿、减轻肺水肿。
重组人脑利钠肽:例如新活素,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利钠排水,改善心脏功能。
血管扩张剂:例如硝酸甘油、硝普钠以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正性肌力药:例如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短期用于低心排血量患者。
必要时无创通气(如CPAP)改善氧合。
长期治疗:若肾功能允许,继续优化“新四联”药物(ARNI+SGLT2i+β阻滞剂+MRA)。
评估心脏移植或心室辅助装置(LVAD)指征。姑息治疗:终末期患者需控制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睡眠、食欲、减轻焦虑、保持大便通畅。
二、ACC/AHA分期的补充管理
A期(心衰高危期):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戒烟。
B期(结构性心脏病无症状期);使用ACEI/ARB、β阻滞剂预防进展。
C期(有症状期):对应NYHA II-IV级治疗。
D期(终末期);考虑机械循环支持或临终关怀。
三、关键注意事项
1. 个体化调整:根据肾功能、血压、心率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低血压或高钾血症。
2. 定期随访:监测体重、症状、B型脑钠肽(BNP/NT-proBNP)、电解质及肾功能。
3. 多学科协作:心内科、营养科、康复科共同参与管理。
4. 患者教育:强调遵医嘱、提高患者依从性、自我监测(每日称重)、症状预警(如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四、新兴治疗方法
器械治疗;经皮二尖瓣修复(如MitraClip)用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
药物进展;维立西呱(sGC激动剂)、心肌肌球蛋白激活剂(如Omecamtiv Mecarbil)。
基因治疗:针对遗传性心肌病(如ATTR淀粉样变性使用Tafamidis)。
总结,心力衰竭(心衰)的分级管理需结合 NYHA心功能分级和 ACC/AHA分期,定期随访,多学科合作,并参考最新的心衰管理指南,例如AHA/ACC/HFSA指南或ESC指南。通过分级管理,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及死亡率。
来源:纽小澳健康小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