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5月,马云现身千岛湖,手里拎着一条18斤的鱼,开心得像个孩子,这已经是他为数不多的一次公开场合露面。
这两年,退休后享受云淡风轻般生活的马云开始重回尘世的喧嚣。
而他的每次现身,都能引发山呼海啸,让媒体、网友甚至街边的保安大叔惊呼:“马云,回来了!”
01
从退休大佬到“工牌男孩”,马云再次刷爆热搜!
自从2019年正式宣布退休之后,马云便成了一位不再过问江湖事的闲云野鹤。
种菜、种茶、养鱼、养牛成了生活常态,在游艇上吹着海风,在高尔夫球场上享受阳光则成了生活的姿态。
他的足迹也开始遍布世界各地,从西班牙到荷兰,从日本到新西兰,哪里都能看到马云的身影。
不管你在哪里看到马云都不奇怪,唯独和阿里相关的事情,已经很少再能看到马云的身影。
2020年5月,马云现身千岛湖,手里拎着一条18斤的鱼,开心得像个孩子,这已经是他为数不多的一次公开场合露面。
从那之后的3年时间里,马云几乎不再公开现身,互联网也似乎不再是他的那个时代。抖音、拼多多等新“巨头”的风头也明显盖过了阿里。
也许是阿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也许是他始终牵挂着自己一手创办的阿里和蚂蚁集团。从2023年开始,马云逐渐重回大家的视野,不断释放“退休返聘”的信号。
4月10日,杭州阿里巴巴云谷园区内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大家纷纷聚在一团,一只手拿手机拍照,一只手疯狂挥动着向某人打招呼。
他们围观的不是什么明星、网红,正是马云。
从网友分享的照片可以看出,马云身着白色T恤、胸前印着“阿里云15周年纪念日”的字样。而且他还戴上了新版工牌,微笑着向人群挥手。
工牌上的“风清扬”三个字格外醒目,这不仅是马云的花名,更是《笑傲江湖》里剑术达到最高境界的世外高人。
这堪比明星见面会的场面,不仅展现了马云的人气,更是像在预示,马云就像武侠小说中的隐世高手,在晚辈的期盼和呼声中重新出山了。
马云的这次亮相,再一次不出所料地在几小时内冲上热搜,网友的兴奋点也是既直白又微妙。
有人认为,马云现身的是阿里云新财年启动会(KO会),T恤上的“15周年”暗示着阿里云在AI时代的重要战略地位;
也有人觉得,工牌的“风清扬”花名唤醒了大众对阿里早期江湖气的记忆,充满了“退休大佬重出江湖”的隐喻。而戴上新工牌的马云,面色红润、步伐轻快,简直开心得像个大男孩。
不过相比网友的解读,这次释放的信号更加重磅。
首先,马云以如此高调的方式现身阿里云新财年启动会,意味着阿里未来的战略将进一步聚焦AI与云。
他在演讲中表示:“科技的意义是要让人类活得更好,不是让AI取代人类。”这与其说是安慰员工的鸡汤,更不如说是对阿里未来技术路径的定调。
而新版工牌分为戴脖款、斜挎款和卡夹款三种。表面看似乎只是佩戴方式的创新,实则暗含“重拾创业精神”的深意。
据说此前马云有一次回园区被要求合照,结果却发现有些员工没戴工牌,便随口提醒了一句。也许正是那次提醒直接推动了这次全新工牌的推出。
新工牌佩戴方式更灵活,不仅降低了工牌容易忘记佩戴的可能,更加透露出马云对组织纪律的重视。
马云现身云谷园区当日,阿里港股盘中一度大涨6%,这无疑又一次给阿里的未来改革打了一剂强心针。
自从2024年马云开始频繁现身以来,阿里的市值在被拼多多反超后已反弹超千亿美元。
业内更是将其视为“马云效应”,认为马云的回归将给阿里带来更具远见的决策支持和清晰的战略规划。
02
大众为何需要马云这样的偶像!
从这次的话题热度和现场围观的狂热程度能看出来,大家是真的喜欢马云,甚至将他视为偶像。
而最近这两年多的时间里,马云确实在不断释放回归信号,或者说马云已经100%确定回归阿里,坐镇后方了。
2023年5月,马云在阿里内部的一场小范围沟通会上指出,淘宝和天猫的未来方向是“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
2024年4月,马云在阿里内网发布长文《致改革 致创新》,提到:“这一年最核心的变化,不是去追赶KPI,而是认清自己,重回客户价值轨道。”
这一表态再次强调了阿里未来的发展方向——回归用户价值,注重长期发展而非短期业绩。
2024年9月10日,阿里迎来成立25周年的日子。马云在内网发声,提醒阿里人“即使在激烈的竞争中,也不能忘记初心”。
2024年11月,马云手拿咖啡现身杭州西溪园区C区,与员工合影。一周前,阿里刚宣布合并淘宝、天猫、1688等业务,组建5000亿规模的电商事业群。这场“偶遇”被视作对组织变革的无声支持。
2024年12月,在蚂蚁集团庆典上,马云强调AI的重要性,直言“未来20年AI改变一切”,并提出了“让AI赋能情怀,让情怀赋能AI”的观点。此时阿里正将通义大模型接入国家超算平台,技术主权争夺战悄然升级。
2025年2月,马云与任正非、雷军一同坐在了民营企业座谈会的首排。同日,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AI基础设施,金额超过去十年总和。政策与资本的双重认可,彻底扭转了马云四年前外滩演讲后长期面对的舆论困境。
2025年3月,马云现身东京大学的校园,此前他刚促成阿里与苹果、宝马在AI领域合作,这次更是被解读为布局全球产学研生态的伏笔。
而这一次,佩戴新工牌的马云,一边定义着阿里的新理想,一边启动阿里云史上最大规模校招,这不仅是阿里未来战略的缩影,更展现出马云与阿里共进退的决心。
马云频繁现身,逐渐回归,随之也有一个问题被提出:为何马云每次出现都能引爆热搜,甚至造成不小的轰动?这其实要从三个角度说起:
民营经济的“体温计”
马云不仅是中国互联网过去25年飞速发展的象征性人物,更是以科技为驱动的新民营经济的代表性企业家。
2020年上海外滩的一场演讲,葬送了蚂蚁集团上市美梦,马云也被贴上了“资本无序扩张”标签。
然而尽管如此,马云对于民营经济的贡献是无法否认的。很多人觉得,他的活跃与否更直接关系到民营经济的走向和信心,他的每次亮相都像一颗信号弹。
时代情绪的“解压阀”
在经济转型的焦虑中,大众在经济和生活的各方面都需要一剂强心针或者安慰剂。马云恰好在这方面提供了情绪价值,成为更多普通人的偶像。
从一位普通的英语老师到互联网时代的代表人物,马云满足了普通人对“阶层跨越”的想象。
即便他退休了,考察农业、研究渔业的动态,也在不断提醒大家:“连马云这样的大佬都在努力,你又凭什么躺平呢?”
而当他说出“科技的意义是要让人类活得更好,不是让AI取代人类”时,技术不再是冷冰冰的代码,而是“有温度的服务”。这也让那些因AI而导致过度焦虑的人得到了安慰。
而且淘宝改变了购物方式、支付宝则颠覆了支付习惯……马云带领阿里做出的变革,早已嵌入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他的回归,同时也唤醒了是人们对互联网黄金时代的怀念。
阿里变革的“催化剂”
在拼多多抢占下沉市场,抖音直播带货冲击传统电商,云业务面临华为、腾讯夹击的局面下,马云退休后的阿里一度陷入增长瓶颈。
而马云的回归,直接推动了三大变革:
战略减法:2023年3月,阿里巴巴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重组,形成“1+6+N”结构,分拆为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
从拆分六大业务到聚焦“电商+云”两大核心,砍掉冗余部门。马云正带领阿里像创业公司一样奔跑。
All in AI:去年12月的蚂蚁集团20周年庆上,马玉提出了“让AI赋能情怀,让情怀赋能AI”的观点。随后阿里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以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
3800亿基建投入、开源生态建设、全球人才抢夺,这套组合拳让阿里云从服务商升级为规则制定者。与苹果、宝马的合作,更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护城河。
文化重启:工牌焕新、园区互动、KO会演讲……马云正在用最朴素的方式重塑组织凝聚力。当他说出“阿里云的责任是让普通人受益”时,其实也是在回应当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口号,告诉大家马云和阿里从来没有忘记初心。
马云回归的身影,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是另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这说明,真正的变革也许从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如何保持初心。
来源:唐大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