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至1656年——清朝统一广西的全过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2 19:27 3

摘要:清统一广西经历了一段复杂曲折的过程。清初桂林曾一度成为抗清斗争的中心。先是抗清将领瞿式耜率领军民粉碎了清兵对桂林的三次进攻,取得了桂林保卫战的胜利,后被清定南王孔有德所败,接着李定国联明抗清,打败孔有德,收复广西。由于永历政权的腐败和野心家孙可望发动内战,抗清

清统一广西的经过

◎覃树冠 等(编写)

(本文摘自《广西通史》)

清统一广西经历了一段复杂曲折的过程。清初桂林曾一度成为抗清斗争的中心。先是抗清将领瞿式耜率领军民粉碎了清兵对桂林的三次进攻,取得了桂林保卫战的胜利,后被清定南王孔有德所败,接着李定国联明抗清,打败孔有德,收复广西。由于永历政权的腐败和野心家孙可望发动内战,抗清失败。但不久爆发“三藩之乱”,主持广西军务的孙延龄起兵从乱。清朝廷平乱之后,最后统一广西,建立统一的行政组织。广西省辖州14、县49,依靠大批绿营兵和土兵,巩固了清在广西的封建统治。

一、瞿式耜的抗清斗争及其失败

明末清初抗清斗争形势

明朝后期,政治黑暗,经济凋敝,社会动荡。崇祯年间,陕西终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全国各地人民纷纷响应。1644年3月,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占北京,崇祯帝登煤山自尽,明朝灭亡。未几,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李自成,清军迅速入主北京,并开始了征服全国的统一战争。一场持久的、以反抗民族压迫为主旨的抗清斗争,便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

▲1644年4月南明势力地图 /周克商 绘

1644年5月,前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了南明弘光政权,并起用前朝谪官常熟人瞿式耜巡抚广西。不久,弘光政权覆灭,南明政权内部随即出现了诸王争立的复杂局面。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隆武政权,鲁王朱以海又监国于绍兴。1645年8月,广西靖江王朱亨嘉也“睥睨神器”,不奉隆武年号,自称监国。“举兵将东”争立。为了扩大势力,朱亨嘉派人前往梧州胁迫瞿式耜出面拥戴。瞿式耜一面严词加以劝阻,一面为防止朱亨嘉公开分裂作了军事部署:致书两广总制丁魁楚在军事上做好应变的准备,并密檄思恩参将陈邦傅驻防梧州。“止狼兵勿应亨嘉调。”朱亨嘉亲至梧州,逼迫瞿式耜就范,强索巡抚敕印,未能得手,就将他劫持到桂林监禁。瞿式耜的夫人邵氏派人赍疏隆武帝,请求救援。隆武帝令丁魁楚派遣陈邦傅进讨朱亨嘉。结果朱亨嘉战败,退守桂林。在朱亨嘉的部将焦琏、杨国威和瞿式耜的配合下,陈邦傅计擒朱亨嘉,从而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内讧。由于瞿式耜不愿入闽为官而离职,隆武帝遂派晏日曙出任广西巡抚,广西政局暂时趋于稳定。

1646年6月,鲁王兵败绍兴。8月,隆武政权覆灭,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9月,清兵在恭顺王孔有德等人的统率下,长驱南下,直逼湖广和两广。南明各督抚群龙无首,局势危殆。为此,丁魁楚、瞿式耜、吕大器等两广主要官吏及一些亡明旧臣,于是年10月拥戴明神宗之孙、桂王次子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监国,仍称隆武二年,颁诏楚、滇、黔、蜀,并设官建制,授丁魁楚为东阁大学士兼戎政尚书,吕大器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瞿式耜为大学士兼吏部右侍郎。不久,“湖广总督何腾蛟、巡抚堵胤锡奉表劝进”。同月,清军攻取漳州、赣州,朱由榔闻风丧胆,不顾瞿式耜的苦苦劝谏,与丁魁楚、王坤等从肇庆逃奔梧州。未几,苏观生等人推戴朱聿镌在广州建立绍武政权。朱由榔闻之,急返肇庆,并于十一月十八日称帝,以次年(1647年)为永历元年,永历朝廷正式建立。为争帝统,永历帝不顾清军日逼的严重局势,与绍武政权兵戎相见,同室操戈。兵部右侍郎林佳鼎在广东三水中了绍武军的诈降之计,大败身死。永历帝内批以王化澄代之。御史童琳言事触怒永历帝,下廷杖,幸瞿式耜力救得免。隆武帝弃而不用的太监王坤被宠信授为司礼秉笔太监。内批、廷杖、宠信宦官等明末弊政在永历政权初创之时死灰复燃,明显地暴露出永历帝昏庸腐朽的本质。

▲南明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权 /周克商 绘

1646年12月,明降将李成栋及清将佟养甲攻陷广州,绍武帝被杀,清军很快进逼肇庆。瞿式耜主张在峡口迎战,遭到以永历帝为首的逃亡派的反对,永历朝廷由肇庆逃往梧州。不久,肇庆失守,梧州告急,永历帝又从梧州奔向平乐。此间,王化澄、李永茂等离职逃散。丁魁楚也背离永历帝,降清于岑溪,被李成栋杀死。惟有瞿式耜率残兵护驾。

瞿式耜在桂林的抗清斗争

1947年2月初,永历帝抵达桂林,驻跸于桂林王城,旋改称皇城。当时永历政权直接控制的地区仅有广西及湖广南部。瞿式耜对广西的形势作了分析:“粤西居山川上游,敌不能仰面攻明矣。兵士云屯湖南、北,南宁、太平出滇,柳州、庆远通黔,左右江四十五峒土狼标勇,舊国家威惠,三百年悉受衔概,足资内备。”由此可见,广西是个相当理想的根据地。他立即着手“肃殿陛,敕守御,联络湖湘,控制两粤,粤楚用兵易以策应”,命令驻守湖南的何腾蛟派兵到桂林护驾,又派右金都御史朱寿琳到云南募兵。这时,郑成功在海上奉永历年号。桂林一时成为永历政权的政治中心。

1647年2月10日,李成栋攻下梧州,后直取平乐,又派出精骑进攻桂林,兵薄阳朔。永历帝十分恐慌,决定投靠进入广西全州的湖南武冈镇将刘承胤。瞿式耜上疏竭力劝阻:“半年之内,三四播迁,兵民无不惶惑。上留则粤留,上去则粤亦去。今日之势,我进一步,人亦进一步;我退速一日,人亦来速一日。故楚不可遽往,粤不可轻弃。今日勿遽往,则往也易;轻弃,则入也难。且海内幅员,止此一隅,以全盛视粤西,则一隅似小;就西粤恢中原,则一隅甚大。若弃而不守,愚者亦知拱手送矣。”希望永历帝坚守桂林,力保广西,以图恢复中原大业。但永历帝执意不听,瞿式耜只好请求留守桂林。于是,永历帝加封他为太子太傅兼吏部、兵部尚书,“留镇西土”,“兵马钱粮,悉听调度”,自己移驻全州。

清军很快攻下平乐,明守将陈邦傅逃往南宁。桂林城中的重臣纷纷而逃,只有瞿式耜、丁元晔、鲁可藻等几人率兵留守危城。清军侦知,立即从平乐北上,破阳朔,直逼桂林。永历帝命全州守将焦琏立即率部赶回桂林防御。3月11日,清军先锋队在明参将王天爵的暗中策应下,突然冲入桂林文昌门,直上城楼,向城内官署放箭。焦琏连盔甲也来不及穿戴,就率领城中壮士奋勇杀敌,瞿式耜也“身立矢石中,与士卒同甘苦”,带领士兵与清军进行巷战。清军被杀得军势大乱,仓皇而逃,被焦琏追至阳朔。桂林城转危为安。第一次桂林保卫战取得了永历政权抗清斗争的首次胜利,南明士气大受鼓舞。

5月,永历帝被刘承胤挟持到湖南武冈。不久,清恭王孔有德、淮王耿仲明、治王尚可喜由湖南进取全州,向桂林进发。当时,刘承胤的援兵3000人抵达桂林,挟兵索饷,与焦琏部发生冲突,“掠市而去”。清兵乘机对桂林发起第二次进攻。25日,孔有德等人率万余人猛攻文昌门。瞿式耜早有部署,与焦琏分门扼守,居高临下,以西洋铳痛击攻城清兵。焦琏索性打开城门,率军冲入敌阵,奋勇杀敌。清兵伤亡数千,狼狈败退,焦琏乘胜追击数十里,杀得清兵闻风丧胆。第二次桂林保卫战又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影响巨大。7月,广东陈邦彦、陈子壮率义军突起,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乘虚围攻广州,清军李成栋部被迫回师救援。瞿式耜立即作了反攻部署。焦琏、陈邦傅等人很快收复了阳朔、平乐、贵县、梧州等地,广西全省重为明军所有。

然而,湖南方面的明军节节失利,退入广西。永历帝也因刘承胤降清而逃往柳州。一时间,云集于桂林的明军有新兴伯焦琏部,滇将赵印选、胡一青部,宜章伯卢鼎部,以及联明抗清的农民起义军“荆襄十三军”中的郝永忠部。瞿式耜作了精心的部署,将桂北各要地分给诸将防守。1647年11月,清兵从湖南大举进攻全州。瞿式耜与何腾蛟调动桂北各部进行反击,大败清兵,“追杀三十余里,斩首千级,夺马三百余匹”,清兵主帅佟养和“仅以身免”,是役称为“全州大捷”。此后,诸将连营而战,“互三百里”,军势大振,清兵被迫退回湖南。不久,永历帝回驻桂林。

1648年2月,清兵再次向广西发动进攻,很快攻陷全州、兴安,明军伤亡惨重。永历政权外有强敌,内部又发生了分裂。由于军队派系复杂,主客不和,粮饷拮据,待遇不公,最终导致了退入桂林的郝永忠部的哗变出走。随后,永历帝苟且偷安,暗自出走南宁,一时人心浮动。清军乘机对桂林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3月22日清军猛攻桂林北门,何腾蛟与瞿式耜一面据城坚守,一面将援兵分三路出击:胡一青部出文昌门,楚师出榕树门,焦琏部出北门。经过英勇奋战,击败围城之敌,并在甘棠坡和严关连续获胜,从而赢得了第三次桂林保卫战的胜利。这三次桂林保卫战被史家称为“桂林三捷”。

桂林保卫战的胜利是与瞿式耜的苦心经营和筹划分不开的。在政治上,他多次建议永历帝整饬纲纪,抑权阔,招後杰,树立统一的事权,消除内部矛盾,团结各方人士,一致抗清。在军事上,他与何腾蛟积极调和主客矛盾,“和辑勋镇”,使各路兵马尽量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在经济上,他与户部尚书严起桓督理钱粮,除征收田赋之外,还办理钱法、盐政和屯田以筹措军饷,弥补经费之不足,有效地支持永历政权的军政费用。在清军围困桂林的危亡关头,他还倾己所有以充粮饷,鼓舞士气。广大民众也深受感动,积极输粮抗敌,从而取得了桂林三捷的辉煌胜利。桂林三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地的抗清斗争,也扭转了永历政权险遭败亡的厄运。

1648年2月前后,全国抗清形势高涨,原明降将江西总兵金声柜、广东提督李成栋先后倒戈,归顺永历,使抗清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何腾蛟、堵胤锡等也继桂林三捷之后发起反攻,半年之内几乎尽复湖南,时称“湘楚大捷”。明旧将李占春、谭洪等各以数万兵马据守川南、川东,并归附永历政权。“于是永历有云、贵、两广、江西、湖南、四川七省之地。”永历政权的抗清斗争呈现出崭新的局面。由于瞿式耜“每事持正,东西皆藉以为重”,“四方之士争归桂林焉”,如方以智、王夫之等知名之士也曾到桂林任职。在瞿式耜等人的筹建下,桂林实际上已成为永历政权重要的抗清中心。

永历朝廷的内部矛盾与抗清的失败

1648年3月,永历帝一行抵达南宁。由于生计无着,他们不得不卖官鬻爵,“以济国用”。5月,陈邦傅之子陈曾禹与南宁巡抚赵台争夺南宁,全城大乱。8月,李成栋将永历帝迎至肇庆,建立了新政府。在政治上,李成栋与桂林方面的瞿式耜互相协助,两粤政权得以统一。在军事上,李成栋兴师北伐,并以义子李元胤拱卫肇庆,另有瞿式耜留守桂林,策应何腾蛟的楚军。因此,永历还都肇庆后,还能在颠簸不安中维持了两年之久。然而,永历朝廷内部矛盾极端复杂,主要冲突表现为楚吴两党的权力地位之争。其中楚党以给事中金堡、左都御史袁彭年为主,“皆外结瞿式耜,内结(李)元胤以自强”;吴党则以大学士朱天麟、吏部尚书吴贞毓为主,“皆内结马吉翔,外结(陈)邦傅以自助”。由于永历帝太阿倒持,依违于李成栋、陈邦傅集团之间,造成两党相互攻讦不断,政治一片混乱。永历朝廷因此逐渐丧失了抗清斗争的领导作用。

▲1648年11月南明势力地图 /周克商 绘

1649年正月,何腾蛟在湘潭被俘,英勇就义,金声桓、李成栋也相继败亡。粤、赣、湘大部分重陷。楚师在湖南受挫后,纷纷溃退到广西。由于诸军不能相容,而且粮饷匮乏,主客军之间冲突迭起。5月,高必正、李赤心的忠贞营溃兵十万在梧州要求安插,遭到排挤,就“劫杀城中官民一空”,“走宾横二州”,后又在怀集、贺县、富川一带游移。是月,堵胤锡部被龙虎关守将曹志建夜袭,伤亡惨重。同月,滇将胡一青、赵印选部溃入平乐,与焦琏部争地盘,结果大败。8月,久怀野心的庆国公陈邦傅怂恿高必正率忠贞营进攻桂林。瞿式耜得知,就奏请永历帝“以粤西全省钱粮分给诸勋,使毋侵扰”,使陈邦傅的诡计落空。但诸将仍各立门户,势如水火。此外,南宁同年也爆发了陈邦傅与横州土豪徐彪争夺地盘的三次大战,双方纵兵杀掠,生灵涂炭,“城内外无人烟”,“白骨盈野”。广西的抗清形势江河日下。

1650年正月,清军攻陷广东南雄、韶州,永历帝仓皇回驻梧州,被陈邦傅挟制。在陈邦傅的势力下,锦衣卫马吉翔、宦官李国辅和“吴党”势力抬头,他们一方面大兴党狱,严治“楚党”,对金堡擅用非刑,并将丁时魁、刘湘客等人以“误国十大罪”下狱。由于瞿式耜、严起桓、高必正等人的强烈抗议,金堡才能保住性命。另一方面,他们置抗清大局于不顾,唆使永历帝指派于元烨到桂林任督师,夺去了瞿式耜的兵权,从而也造成了桂林事权的分散。4月,清军孔有德部攻克龙虎关,进入广西;9月,再克全州,然后长驱而下,复克严关,进逼桂林。瞿式耜徒有留守之名,手中已无实权,镇守大榕江一带的胡一青、赵印选等均不听调遣,于11月反弃据点逃入桂林,向瞿式耜索饷而去,其他文武官员也纷纷逃走,只留下瞿式耜独坐危城。在这危亡的关头,总督张同敞冒险从灵川孤身赶回桂林,与瞿式耜同赴危难。二人肝胆相照,“张灯饮酒达旦”,于清军攻入桂林后被执。清平南王孔有德百般诱降,瞿、张二人绝不屈服。在被囚期间,两位志士视死如归,赋诗唱和以抒发忠义之气,这就是后来留下来的《浩气吟》。闰十一月,瞿、张二人慷慨就义于桂林叠彩山风洞前。

▲广西桂林叠彩山内成仁碑。上面刻着“常熟瞿忠宣、江陵张忠烈二公成仁处” /摄者不详

瞿式耜抗清失败后,广西的抗清斗争陷人了绝境。至此,南明官军不再成为永历政权的主要抗清力量,广西的抗清斗争进入了第二阶段。

二、大西军在广西的抗清斗争

联明抗清形势的形成

1650年11月,孔有德攻下桂林。永历帝慌忙从梧州逃到南宁,沿途兵弁四处抢掠,溃不成军。胡一青、赵印选、陈邦傅诸将也不听调遣,索饷、哗变时有发生。次年二三月间,清总兵线国安、马蛟麟分别攻下柳州、梧州。

正当永历君臣处于危亡之际,孙可望、李定国等大西军将士挽救了他们。

清初,张献忠的大西军遗部已在云南、贵州建立了强大的抗清根据地。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王各拥兵数万,其中又以孙可望为众将首领。早在永历元年(1647年),孙可望、李定国等人就经过商议之后决定,大敌当前,以民族利益为重,执行联明抗清的方针。永历三年(1649年),孙可望进一步提出与永历帝联合抗清的具体条件:一是在联合中坚持双方平等的原则,大西军对永历政权“名而不臣”;二是封孙可望为秦王,以承袭张献忠的秦王爵号,使其能名正言顺地掌握大西军的领导权。当时永历帝驻跸肇庆,由于严起桓等人的坚决反对,决定封孙可望为景国公。与此同时,陈邦傅为结好孙可望,已暗派胡执恭矫命封可望为秦王,孙可望欣然受封。未几,堵胤锡从抗清大局出发,利用自己“曾赐空敕,便宜行事”之权,改“景国公”为“平辽王”,获得了朝廷的认可,派出使臣前往云南授封。孙可望得知真相,不甘作二字王,便于1650年自封秦王,设官建制。次年三月,永历帝困处南宁,孙可望乘机派部将贺九仪引兵人卫,杀了反对派严起桓等人,终于得到钦命“秦王”称号,从而迈出了联明抗清的第一步。

1651年4月,明庆国公陈邦傅诱杀了新兴伯焦琏,并以浔州降清,然后引清兵攻取平乐及广东清远。12月,清兵攻取了宾州、南宁,赵印选、胡一青部败走。永历帝狼狈逃到了广西极边的懑湍(今崇左县境内),又风闻清军仅距百里,从臣如鸟兽散,便尽焚所乘之船,登陆而逃,在土司地区流亡不定。1652年初,永历帝被秦王孙可望派人迎到滇、黔、粤三省交会区的安隆(今贵州安隆),改安隆为安龙府,并在安龙设行在长达四年之久。虽然永历帝受制于孙可望,度日艰难,但孙可望迎永历一事,标志着大西军与南明小朝廷联合抗清形势的正式形成。

李定国进攻桂林收复广西

1652年2月,孔有德在占领广西大部之后,以大军屯驻柳州,派七百骑出河池州,进军贵州;同时,疏请沈永忠重点扼守湖南沅州门户,并派总兵线国安、马雄、全节分守南宁、庆远、梧州,自己驻守桂林。为了打击清军的气焰,孙可望令李定国及冯双礼率部进攻湖南,再从武冈出全州,攻打桂林。

3月,李定国出师湘西,连陷湖南沅清、武冈等地,直逼宝庆。孔有德急速分兵赴援,但原镇守沅州的沈永忠部又弃宝庆退守湘潭。当时,李定国与冯双礼分别驻兵武冈、宝庆,当李定国得知桂林城防空虚,就乘机集中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桂林。大西军很快攻取全州,直夺严关。严关是湘桂走廊的一道险隘,是出入桂林的必争之地。孔有德获悉严关失守,十分惊慌,急忙带兵前去夺回,由此展开了一场血战。李定国用象阵冲锋,初交锋,有象败回,李定国怒斩象卒,于是军士们奋勇冲锋,象阵也冲了上去。清军战马听见象鸣,狂嘶退却。由于大西军的勇猛搏杀,清军惨败,尸横狼藉,加之雷雨交加,血流遍野。大西军乘胜追击,孔有德仅带着十几个残兵败将逃回桂林,紧闭城门。城内兵少,孔有德强迫城内居民守城,并以清兵扼守要害之处。未几,李定国率大西军围困桂林。7月2日,李定国在孔有德的部将王允成的内应下,猛烈攻城,被迫守城的居民纷纷溃退。孔有德见大势已去,返回官邸,纵火自焚而死。明降将陈邦傅被李定国俘杀。桂林捷报传至安龙,军民称庆,人心大快。桂林一战,是清兵入关以来军事上的一大失败。

攻克桂林之后,李定国立即分兵攻占广西其他府县。民间纷起响应,明将之留粤者,如胡一青、赵印选、马宝等亦相继来归,共同对清军展开了凌厉的攻势,连克柳州、梧州等地。最后,清军仅剩马雄部顽守的梧州一隅,线国安、全节等清文武官员四十多人逃往梧州。马雄向驻广州的尚可喜求援。清援兵未至,李定国已率军于七月中旬攻克了梧州。这样,仅用了十多天的时间,李定国率领的大西军就收复了广西全省。

李定国在广西抗清斗争的失败

为加强对大西军的进攻,清政府作了重大的军事部署:授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借贝勒屯齐进攻楚粤;调洪承畴移镇长沙,经略湖、贵、两广;又授辰秦为宁远靖寇大将军镇荆州;再以李率泰总督两广,集精兵悍将于南疆,决心与李定国一争高下。李定国于1652年8月乘胜北伐,11月在衡州大败尼堪,军声大振,天下震动,迫使清军对永历政权采取战略防御的方针。但是,由于孙可望暗中撤走冯双礼部和马进忠部,李定国孤军无援,又遭孙可望的忌害与追逼,被迫退回广西全州。李定国遂与孙可望决裂。

由于孙、李的决裂,清军重占湖南。线国安、马雄也乘李定国后防空虚,攻陷平乐、桂林、象州、宾州等地,广西又落入清军之手。李定国不得不从全州前往广东与郑成功联合再图恢复。但是,由于郑成功援兵不到,李定国两次攻肇庆不下,只得又退回广西,遣兵进入贺县、平乐。1653年6月,李定国进攻桂林,攻城七昼夜,损兵折将,未能成功,且清兵援军又至,只得退往柳州。

正当李定国连续受挫之际,孙可望却发动了内战。1653年8月,孙可望得知李定国败退柳州,派冯双礼偷袭柳州。李定国早有准备,以伏击战大败冯军,冯双礼被擒。李定国以大局为重,不杀冯双礼,反释放他回去劝说孙可望。冯十分感激,后来终于离开孙可望与李定国共同抗清。

▲1654年至1655年南明势力地图 /周克商 绘

为了避免与孙可望的冲突,打开抗清局面,李定国打算东出广东,争取实现与郑成功的联合。从1653年冬至1654年冬,李定国曾两次出师广东。由于清兵采取五省经略洪承畴以守为战的方针,尽管李定国曾一度攻下广州、廉州(今合浦)等地,但始终未能与郑成功进行配合。李定国三围广东新会,久攻不下,而且战线过长,军士疲病,最后被清援军击败,全线崩溃,死伤惨重。此后,李定国带着一大批广东难民及饥兵病卒且战且退,进入广西。1655年2月,李定国在兴业(今分属玉林、贵县)再次被清兵打败,接着又被耿继茂、尚可喜一路直逼到横州江岸。横州一战,李定国部亡象二只,步、骑兵伤亡巨大。李定国“抚难民哀号失声”,不得不焚毁浮桥,率军经宾州退往南宁。至此,“广东高、雷、廉三府,肇庆、罗定属三州、十八县,广西横、郁二州,北流、兴业、容(县)、岑(溪)四县”,得而复失。

1655年春,李定国驻兵南宁,兵力仅剩数千。孙可望为防李定国西撤黔、滇,命令总兵关有才、张明志、刘镇国统率十三营三师,凡四万人扼守田州,堵住李定国的退路。不久,永历帝为摆脱孙可望的控制,密派兵部侍郎萧尹带血诏来到南宁,请李定国到安龙护驾,并封李定国为“晋王”。李定国因兵败而辞封。

1656年初春,清兵进逼,浔州、贵县、横州失守。李定国采纳了中书金维新、曹延生的建议,带领全部兵力约万余人拔寨向田州疾进,以奇兵突袭关有才、张明志等的大营后路。关、张等人猝然受攻,慌忙跨马而逃,其部卒几乎全部投降。随后,李定国率部直奔安龙,不久,护驾入滇。至此,南明政权退出广西全境,清朝开始了对广西的统治。

来源:思恩府驿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