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简称国际图联)主持制订的一套关于文献著录的国际标准。包括:《国际标准书目著录(总则)》即ISBD(G),《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单行出版物)》即ISBD(M),《国际标准书目著录(连续出版物)》即ISBD(S),《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地图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iographic Description, ISBD
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简称国际图联)主持制订的一套关于文献著录的国际标准。包括:《国际标准书目著录(总则)》即ISBD(G),《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单行出版物)》即ISBD(M),《国际标准书目著录(连续出版物)》即ISBD(S),《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地图资料)》即ISBD(CM),《国际标准书目著录(非书资料)》即ISBD(NBM),《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印本乐谱)》即ISBD(PM),《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古籍)》即 ISBD (A),《国际标准书目著录(文献组成部分)》即ISBD(CP),以及《国际标准书目著录(计算机文件)》即ISBD(CF)。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对各类型文献目录款目的着录项目及其顺序、特定标点符号等作出统一规定。目的在于实现世界范围的书目控制,促进国际书目情报交流。
ISBD的主要作用有:
①使得不同来源的记录可互交换,也就是要使得一个国家制作的记录可以被另一个国家的图书馆目录或其他书目接受。
②帮助人们跨越语言障碍,使得一种语言使用者制作的记录可以被另一种语言使用者理解。
③便于将书目记录转换成电子形式。
④促进与其他内容标准之间的可互操作性。
1. 产生背景与过程
1961年10月,为顺应文献情报工作发展的需要,克服各国在文献编目原则和方法上存在的分歧,国际图联在法国巴攀召开的国际编目原则会议通过了《原则声明》,着重讨论目录款目标目的统一问题,也涉及统著录项目的问题。
其后的实践证明,实现各国在著录项目方面的统一,要比在标目选择上的统一容易些,而且著录项目的统一也是开展国际书目情报交流和书目工作自动化的必要条件。
1969年8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编目专家会议,乃着重讨论了制定国际书目著录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问题,并最后达成协议,决定成立一个工作小组负责起草供单行出版物著录用的国际标准规则,即ISBD (M)。
1973年8月,国际图联第39届大会通过以ISBD为中心内容的“世界书目控制”(UBC) 计划。随后成立国际图联世界书目控制办公室〔现为 “世界书目控制和国际机读目录”(UBCIM)办公室〕,负责ISBD系列的管理、维持和发展工作。
1974年3月,ISBD(M)第一标准版问世。70年代前半期,开始制订供连续出版物(Serials)、地图资料(Cartographic Materials) 和非书资料(Nonbook Materials) 著录用的标准,即ISBD (S)、ISBD (CM)、ISBD (NBM)。这期间还出现了一些非国际图联主持制订的个别文献类型的仿ISBD草案。
由于各个文本存在互不统一的现象,1978年10月决定制订一个总则ISBD(G) 来统一ISBD各分则。1977年和1978年,ISBD (G) 的注释文本,ISBD (S)、ISBD (NBM) 和ISBD(CM) 的第一标准版,以及ISBD(M)的修订版相继问世。70年代后半期还开始制订供印本乐谱和古籍著录用的ISBD(PM) 和ISBD(A)。
80年代,ISBD (M)、ISBD(S)、ISBD(CM)、ISBD(NBM)、ISBD (PM) 和ISBD (A)经过复审,于1987~1990年先后出版了第2修订版。同时,供著录各类型文献的组成部分用的ISBD (CP) 于1988年以《适用于各个ISBD的文献组成部分著录导则》题名出版。一个从ISBD(NBM)分离出来、供计算机文件著录用的ISBD(CF) 已在1990年3月出版。对ISBD(G) 的复审亦已完成,于1991年3月出版了ISBD(G)注释文本的修订版。
鉴于各个ISBD分则的规定都过于详细,为了节省编目经费,制订简化本是90年代以后的发展趋向。、
2. 主要结构与内容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的总则规定了各个分则必须共同遵循的著录项目及其顺序和特定的标点符号等。ISBD各个分则根据各有关文献类型的特点,具体确定著录内容,同时都为国家书目、图书馆目录以及其他书目情报检索工具规定了必需著录项目和选择著录项目。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总则)》规定的全部著录项目共八大项,每大项内分若干小项(或称“单元”);除第一大项以外,其余各大项凡连续著录时,前面均须冠以“.-”(圆点、空格、短横、空格)的标点符号;各个小项前面亦须冠以一定的标点符号。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文献载体的多样化,为了解决当今编目员面临的一些问题,为了使《国际标准书目著录》成为著录至今为止所有类型出版资料的标准,为了使得人们更容易描述具有多种格式共有特点的资源,为了今后便于保持《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的更新和一致,《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统一版于2007年正式出版,取代以前所有针对各个文献类型的《国际标准书目著录》。
3. 推广应用
由于《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符合国际图书馆界统一文献著录的愿望和开展国际书目情报交流的要求,因而得到普遍接受。ISBD被翻译成许多文种出版,很多国家或者直接采用或者参照来编纂国家书目,制订相应的国家标准和图书馆编目条例等。但由于它主要由欧美图书馆编目专家根据欧美的出版物和语文特点制订的,因此在使用非拉丁字母文字的国家,需要对其作出某些更改,例如为了适应语文从右到左或从上往下书写的习惯,就要对标点符号的用法作出相应的改变。
在中国,1978年初,《图书馆工作》杂志发表《国际标准书目著录》概述》,对ISBD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1979年12月成立的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见中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照ISBD系列主持制订了《文献著录总则》及各分则以及《检索期刊条目著录规则》等国家标准。书目文献出版社已经出版了ISBD(M)、ISBD (S)、ISBD (CM) 和ISBD(NBM) 的中文译本。2001年,华艺出版社出版了各种《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的汇编译本。200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统一版的中文翻译版。
2005年出版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就是参照《国际标准书目著录》起草的。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第8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来源:书法大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