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月头的一个大清早,我在河北赵家沟,可算见识了一场让人惊掉下巴的婚礼。村口场面,五十辆贴着大红“囍”字的轿车,跟长虫似的排出去老远。其中有三辆保时捷,车标在太阳底下亮晃晃的,刺得人眼睛疼。可等跟着迎亲队伍到了新房,嘿,看着挺洋气的二层小楼,里头墙上居然还是粗糙
七月头的一个大清早,我在河北赵家沟,可算见识了一场让人惊掉下巴的婚礼。村口场面,五十辆贴着大红“囍”字的轿车,跟长虫似的排出去老远。其中有三辆保时捷,车标在太阳底下亮晃晃的,刺得人眼睛疼。可等跟着迎亲队伍到了新房,嘿,看着挺洋气的二层小楼,里头墙上居然还是粗糙的水泥,啥装修都没有,这反差,简直了!
一、被扭曲的老传统,坑苦村里人
“三叔家嫁闺女摆了八十桌酒席,咱要是少摆十桌,那不得被村里唾沫星子淹死!”村民赵胜利蹲在自家院门口,吧嗒吧嗒抽着烟,脚边扔着一堆印着某白酒牌子的请柬。这人啊,种了一辈子地,就为了给儿子办这场婚礼,一下子欠了二十万的外债。往后这日子,可咋过哟!
在晋南的一个村子,我还瞧见了一场荒诞透顶的葬礼。送葬队伍里,六辆大卡车拉着纸扎的别墅、跑车,甚至还有直升机模型,就这么在震耳的唢呐声中,慢悠悠地往坟地去。孝子贤孙们呢,手里举着最新款的华为手机,直播这全过程。你说这传统的丧仪,和这些现代的玩意儿搅和在一起,到底是啥个道理嘛?村里人心里那点老底子的价值观,全乱套了!
二、攀比成风,多米诺骨牌全倒下
李家庄的红白理事会账本上记得清清楚楚,去年村里一共办了36场红白事,好家伙,有28户都借了“面子贷”。啥叫“面子贷”?就是那些民间放贷的人搞出来的玩意儿,月利息高得吓人,足足5%!52岁的王春梅说起这事就抹眼泪:“闺女出嫁收了18万彩礼,转头给小叔子娶媳妇,就得送出去20万。不这么做,在村里头就抬不起头啊!”
我在鲁西南的一个镇调研的时候,还发现了一条精明过头的“产业链”。婚庆公司专门提供“一条龙攀比服务”,从8888元的“步步高升”鞭炮套餐,到18888元的“龙凤呈祥”歌舞表演,要啥有啥。超市老板老张苦笑着说:“现在谁家办事要是不买288元一条的烟,第二天全村人都得说这家抠门,在村里都没法做人喽!”
三、有转机,可问题还扎心
不过呢,河南周口的王家屯倒是有了点好变化。去年,村民们自己成立了个“新风会”,还给红白事定下了标准:酒席每桌不能超过300元,迎亲车队不准用那些豪华品牌的车。刚开始,反对声最大的就是王建国,可今年他嫁女儿,一下子就省下了六万多块钱。他拿着这笔钱给闺女买了台收割机,现在小两口帮人收麦子,日子过得比以前光讲究排场的时候踏实多了。
在苏北,我还参加过一场特别的婚礼。新人把办婚宴的钱省下来,给村里小学装了十台空调。当孩子们那齐刷刷的祝福声响彻村委大院的时候,那些以前光知道计较份子钱多少的乡亲们,头一回因为真诚的掌声,眼眶都红了。
可话说回来,这场为了面子的折腾,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赢家。虽然有些地方看到了改变的希望,但这乡村里因为攀比带来的问题,还是像刺儿一样扎心。就像我在傍晚离开赵家沟的时候,村广播里正播着新修订的村规民约,晚风里飘来晒场新麦的香味。可咱心里都明白,乡土中国的味道,本不该靠这些虚头巴脑的排场来撑着,实实在在的日子,才是咱老百姓该过的啊!
来源:北白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