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凛冬的风裹挟着泥土的芬芳,吹过斑驳的砖墙,也吹皱了记忆深处那张泛黄的老照片。
凛冬的风裹挟着泥土的芬芳,吹过斑驳的砖墙,也吹皱了记忆深处那张泛黄的老照片。
照片里,父亲年轻的面庞带着一丝憨厚的笑容,指间夹着一支熟悉的香烟,烟雾缭绕,模糊了岁月,却清晰地勾勒出那个年代的轮廓——七八十年代的山东。
那时的生活,简朴而真挚,而那些陪伴我们长大的老烟,则像一枚枚定格的胶片,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也记录着我们成长的心路历程。
并非所有老烟都流传至今,不少品牌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但它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淡淡的烟草气息,更是那段岁月里浓厚的乡愁与人情味。
今天,让我们一起追溯时光,重温那些曾经点燃我们父辈青春的山东老烟,感受那份已然逝去的独特魅力。
一、济南卷烟厂:浓烈与高雅的交响曲
济南,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孕育了众多经典香烟品牌。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赫赫有名的“大鸡”牌香烟。
它并非一开始就声名远播,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沉淀,直到80年代才真正风靡全省。
记忆中,大鸡的包装朴实无华,白盒两毛五,红盒两毛八,价格虽然亲民,但口感却异常浓烈,焦油含量高达18毫克,绝对是老烟民的挚爱。
“一口上头”的评价,并非夸张,那股劲道,仿佛能直击灵魂深处。
结婚喜宴上,大鸡香烟是必不可少的“三件套”之一,它见证了无数山东家庭的幸福与喜庆。
然而,时光荏苒,97年大鸡停产,一时间引发抢购热潮,足以见得它在山东人心中的地位。
如今,复刻版的大鸡重回市场,但那种原汁原味的口感,却再也找不回来了。
与大鸡的粗犷豪放不同,济南卷烟厂的“将军”牌香烟则展现出一种高雅的气质。
1987年问世,它是山东省内首款高档香烟,价格也水涨船高,要一块两毛钱一包。
它采用德国佛克包装机,烟盒上的浮雕工艺精致细腻,质感十足。
抽起来,有种美式香烟的混合香型,口感醇厚,劲道十足,过滤嘴上金色环纹更是点睛之笔,尽显高端大气。
而“泉城”牌香烟,则更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
一毛八分钱一包,没有滤嘴,烟丝粗糙,抽起来略带苦涩,甚至被戏称为“呛城牌”。
但它却是那个年代最常见的香烟,是无数山东人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青岛卷烟厂:海风轻拂,烟草飘香
青岛,依山傍海,这座浪漫之城,也孕育了独特的烟草文化。
“蓝金鹿”香烟,便是其中最闪耀的明星。
1952年创立的品牌,蓝色软包,三毛两分钱一包,包装上印有金色鹿头标志,显得格外高贵典雅。
它口感清香,在八十年代远销城乡,甚至成为了青岛啤酒节的指定用烟。
“红锡包”香烟,则带着一丝神秘的异域风情。
1952年,由美英烟草公司联合创立,八十年代在青岛本土化生产。
四毛八分钱一包,锡纸内衬防潮,英式烤烟的口感,余味中带着一丝淡淡的甜味,红色烟盒上印有帆船图案,许多人亲切地称之为“小中华”。
而“哈德门”香烟,则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早在1923年就已问世,八十年代重新生产,红色软包(也曾出现绿色版本),三毛五分钱一包。
它劲道适中,不呛人,烟丝油亮,深受老烟民喜爱。
“哈德门一开,好事自然来”的俗语,更是为它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三、滕州卷烟厂与青州卷烟厂:地方特色,浓浓乡情
滕州卷烟厂的“孔府”香烟,是1985年为纪念孔子而特制的一款香烟,蓝白软包,印有孔庙图案,三毛八分钱一包。
它口感绵柔醇厚,据说还添加了枣花蜜调味,别具一格。
90年代,它还与孔府宴酒推出礼盒套装,更显尊贵。
“沂蒙山”香烟,则是滕州卷烟厂另一款主打农村市场的香烟,尤其在鲁南地区非常普及。
一毛五分钱一包,没有滤嘴,烟味辛辣刺激,被许多人称为“老旱烟替代品”。
朴实的外包装上,手绘着沂蒙山水的图案,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
青州卷烟厂的“云门”香烟,则是八十年代的高端品牌,六毛五分钱一包,自带薄荷滤嘴,口感清甜回甘。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精美的老烟标,烟盒上印有云门山石窟的浮雕图案,充满了艺术气息。
四、结语:不仅仅是香烟,更是时代的缩影
除了文中提到的这些,还有许多其他的山东老烟品牌,例如大前门、丰收、海滨、恒大、红塔山等等,它们如同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珠,闪耀着各自的光芒。
这些老烟,不仅仅是简单的烟草制品,更是那个年代的缩影,是人们生活方式的象征,是时代记忆的载体。
它们见证了山东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见证了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它们的味道,是岁月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是亲情的味道。
当你再次想起这些老烟的时候,或许会想起儿时在乡间田野里奔跑的身影,或许会想起父亲慈祥的面容,或许会想起那些早已逝去的青春岁月……
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些老烟的故事,也一起分享你记忆中那些难忘的山东老烟吧!
你抽过哪几种?
它们带给你怎样的回忆?
让我们在评论区一起分享,一起追忆那逝去的青春年华!
来源:夏夜里的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