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政府对所有国家大搞关税战,拉起了全球贸易战的序幕,尤其是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加征超过100%的关税,令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有人说全球化“脑死亡”了,未来的全球贸易又会何去何从呢?
特朗普政府对所有国家大搞关税战,拉起了全球贸易战的序幕,尤其是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加征超过100%的关税,令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有人说全球化“脑死亡”了,未来的全球贸易又会何去何从呢?
答案是做出来的,但是历史能够给我们启示,回顾历史,才能面向未来,此时我们更应该去探究美国当年为何要搞全球化,这对我们如何看待全球化以及贸易战是极其重要的,在历史的尘埃中我们将不再那么迷茫。
1、全球化从来都是强者的标配
什么是全球化?学术上的定义非常复杂,我的理解就是“和全球做生意”,凡是让全球相互做生意越来越便利的行为和制度,都是全球化,特朗普如今大打关税战,是关起门来做生意,这明显是不利于全球做生意的,是逆全球化的行为。
全球对特朗普政府的行为都是极为痛恶的,尤其是中国人,但是这是美国衰落的具体表现,“全球化”就好比是“聂风他妈”,从来都是强者的标配,从聂人王,到雄霸,再到绝无神,聂风他妈(全球化)一直都在,变的只是背后的强者。
美国如今拟全球化,这是美国衰落的表现,从历史上来讲,人类历史就是不断全球化的过程,中华文明在黄河边上发育之后,就不断往四周扩散,东到海边,南及百越,北到寒冰,西至荒漠,在形成一个大一统的陆地帝国之后,依然打通中亚通往欧洲大陆心脏,这便是丝绸之路。
海上从福建泉州出发,载满货物的商船通过南海,交好万国,途径印度洋,远至西亚、非洲,在明朝郑和下西洋时达到巅峰,这是海上丝绸之路,在如今的海南博物馆里,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宋代装满精美瓷器的商船遗址,这无不显示出中国在古代全球化中的领导作用。
在近代以来,西方逐渐主导了世界,东落西升,全球化的旗帜从中国手中转移到西方手里,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葡萄牙帝国崛起,称霸世界,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全球性的帝国,领土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客观上,也成为全球化的推手。
后来西班牙打败了葡萄牙,成为新的全球霸主,在16世纪和17世纪雄霸全球,全盛时期领土面积超过3000万平米,全球化加速,而英国在18世纪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生产力发展进入快车道,英国的商船在全球航行,成为日不落帝国。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这被视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百年国耻的开始,背后是英国要达成贸易平衡,对中国强行输入鸦片,中国奋起反抗的结果,中国也在此后的百年里逐渐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而且殖民者之一就是英国。
无论是哪个国家,当成为全球老大的时候,都是主导全球化的,将自己的技术、产品、文化向外输出,这种事情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谁主导全球谁就会主导全球化,谁变得越发强大,就会推动全球化,落后者总是会不知觉成为阻挠的力量。
2、美国为什么要搞全球化?
上文我讲全球化是强者的标配,而且也只讲到了英国,英国的全球王者地位是在一战中受到重创,在二战中彻底终结的。美国从二战前的全球化重要玩家变成二战后的核心玩家,再到冷战后成为全球化的主导者,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美国的实力在全球不断上升的结果。
在1900年左右,美国的GDP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一,这个时候的美国已经开始在做一些全球化了,背后的原理也很简单,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美国的经济实力将超过英国,美国的产品、技术都需要更大的市场来接纳,美国也必然要输出自己的产业和体系。
那个时候的美国是一个新手,还不知道怎么去玩,1930年搞贸易战,引发全球报复,又搞出了大萧条,美国推动的全球化暂停。老美运气比较好,欧洲自己不争气,日子刚好过一点就搞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远离战争旋涡,只是开动工厂机器,赚得盆满钵满,这也是一种变异的全球化。
二战结束后,欧洲、亚洲一片狼藉、百废待兴,美国乘机推出“马歇尔计划”,向欧洲输出资本、产业、技术和产品,帮助欧洲重建,这是美国第一次以主导性的力量推动全球化,从此,欧洲成为美国的基本盘,80年过去了,欧洲依然是美国最核心的地缘利益。
美国推动的全球化达到巅峰还是在冷战结束后,二战后,美苏两大阵营对抗,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是苏联主导的,美国插不进去,这个时候的全球化其实只能叫做“半全球化”,1991年,苏联解体,对垒了四十多年的对手轰然倒塌,美国一下子就独孤求败了,放眼全球无人可敌。
没有了苏联的掣肘,美国得以推行完完全全的全球化,让美国的企业、技术、产品在全球畅通无阻,哪怕是中国这个老苏阵营的高个子也被打通,2001年中国更是加入WTO,中国人在工厂996踩缝纫机,物廉价美的商品源源不断从中国年轻人手中生产出来,然后再运到美国,用在美国人身上。
从上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化开始,美国在全球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如果忽略中国,你会发现,最最赚钱的公司主要都来自美国,而美国主导的互联网技术革命中,美国更是一骑绝尘,欧洲和日韩完全没有诞生相应的企业,微软、谷歌、苹果、脸谱、亚马逊等企业在全球大杀四方。
中国是唯一的那个变数,只有中国诞生了可以和美国对标甚至是抗衡的新企业,在这一轮全球化中,美国赚得盆满钵满,以上这些企业的年利润均有1000亿美元,这是其他国家的企业无法想象的,哪怕是中国的银行业也没有如此丰厚的利润,这是美国全球化的原因和动力。
3、全球化的弊端是什么?
从美国整体利益的角度来看,全球化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美国企业得以进入全球每个角落获取利润,让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这是此前从未有企业能够实现的梦想,但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有一个弊端和一个意料之外的结果。
这个弊端是就业岗位的减少,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叠加互联网技术革命的爆发出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现象,美国可以通过控制服务业来控制制造业,只保留研发、设计、销售和运营等高价值环节,而最累的生产环节都外包出去,这就是所谓的制造业转移。
而生产环节贡献的就业最多,干的活最累,但是能够获取的利润极为有限,比如苹果的供应链企业的利润被永远限定在5%以内,这是中国整个制造业的缩影,有庞大的就业,但是就是不赚钱,苹果拿走了全球手机产业90%的净利润。
美国现在搞贸易战的直接原因是就业岗位被“抢走”了,这是红脖子们深信不疑的,他们没有考虑的是,美国已经在全球化中赚到了最多的钱,而且牢牢占据了产业链的最高端和最上游,只是赚的这些钱到内部应该再搞一次分配,让红脖子们分享全球化的红利。
但是美国的资本主义属性决定了,搞二次分配是不可能的,这个真相也没有人去揭露,即便有人揭露了也没有媒体去传播,所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让美国赚了最多的钱,但是红脖子们因为没有分享这些红利而不满,并最终将怒火撒在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方国家。
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第二个意料之外的结果是中国的崛起,在二战后美国也推动了全球化,欧洲发展起来了,德国是火车头,亚洲也发展起来了,日本是火车头,但是德国和日本都被美国按下去了,美国最终是稳坐钓鱼船。
而中国是那个变数,在日本被按下去之后,中国接棒了,没想到中国能够青出于蓝胜于蓝,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十亿规模的工业化变成现实,相比美国此前1亿级别人口的工业化,中国显然更具有规模效应,也更加能够发挥出工业化的潜力。
美国也想将中国按下去,2018年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拜登继任后接着来,但是中国的体量太大了,韧性太强了,决心太坚了,中国越大越强,突破的技术越来越多,占领的技术高地越来越多。今年特朗普二次掌权后更是疯狂之极,加征关税超过100%,那又如何?
从历史来看,全球化必然给推动者带来巨大的利益,古代中国、葡萄牙、西班牙、英国都曾经享受过,但是全球化必然带来技术扩散,总会有新的国家能够在这波技术扩散中发展壮大自己,并最终超越前者,西班牙超越葡萄牙,英国超过西班牙,美国又取代了英国,这是历史规律。
而未来,必然是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新的全球化的旗手,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结束了,但是中国主导的全球化才刚刚开始。
来源:市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