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振东:这个“小胖”凭啥让全国人追着喊“偶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0 04:30 2

摘要:东京奥运会时,有人调侃:“樊振东要是长得丑,你们还喜欢他吗?”很快有人晒出他的素颜照——满脸痘印却笑出梨涡,评论区照样一片“老公好帅”。看懂的人都知道,这哥们儿圈粉靠的从来不是外表,而是刻进骨子里的三股劲儿:对国家的“狠”、对自己的“狠”、对虚头巴脑的“狠”。

东京奥运会时,有人调侃:“樊振东要是长得丑,你们还喜欢他吗?”很快有人晒出他的素颜照——满脸痘印却笑出梨涡,评论区照样一片“老公好帅”。看懂的人都知道,这哥们儿圈粉靠的从来不是外表,而是刻进骨子里的三股劲儿:对国家的“狠”、对自己的“狠”、对虚头巴脑的“狠”。今天咱就聊聊,这个从八一队走出的“乒乓直男”,到底凭啥成了全民偶像。

一、爱国这事儿,他用拍子“打”出态度

2021年国家公祭日,樊振东对战日本选手张本智和。三局比分11-2、11-3、11-2,全程压制到对手几乎摸不到球。解说员激动得直拍桌子:“这哪是打球,分明是用实力给历史‘正名’!”从小在八一队长大的他,敬军礼比握球拍还标准。巴黎奥运会夺冠后,别人喊“我赢了”,他对着镜头直接吼:“中国第一!”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他说的:“在八一队时穿军装觉得威风,后来明白,让国旗升起才是最牛的事儿。”

他的爱国不是喊口号,是刻在动作里的本能。比分胶着时,他攥拍子的手背青筋暴起,每一拍都像在说“这球,中国必须赢”。网友说得实在:“他赢球不是为个人,是给14亿人争口气啊!”

二、自律到“反人类”?他只是把苦熬成了习惯

12岁时,别的孩子打游戏,樊振东在写7页纸的训练复盘;发烧39度,他抱着球拍蹭到球台:“就练反手拧拉,保证不逞强。”成年后更“狠”:巴黎奥运会前,每天5点半准时出现在球馆,比闹钟还准;队友吃火锅时,他啃白水煮鸡胸肉;生日蛋糕只咬一口:“甜的吃多了,拉球没劲。”

有人觉得他活得“苦”,他却咧嘴笑:“小时候觉得练球苦,后来发现,怕苦才是最苦的事。”他的球拍边缘磨出包浆,是因为发球能对着墙打上万次;直播颠球半小时不落地,是20年重复动作的肌肉记忆。他说:“哪有天赋,不过是别人打100个球,我打1000个,打到做梦都在挥拍。”

三、真实到“没包袱”?他偏要做体坛“反骨仔”

别的明星化妆两小时出镜,樊振东素颜直播,痘印雀斑全暴露:“练球哪有时间折腾脸,想看帅的去追剧啊!”粉丝寄礼物,他全退回去:“心意收下,钱给爸妈买件衣服更实在。”私生饭蹲酒店,他直接报警,还叮嘱警察:“别凶她们,好好劝劝就行。”

生日时别人盼应援,他发视频“泼冷水”:“别给我买花,多回家陪你爸妈吃饭,他们比我需要。”被300多家媒体“黑”情商低,他压根不理——有品牌让他说“感谢粉丝支持”,他当场拒绝:“我打球是为国家,不能瞎说话。”这种“不装”的劲儿,反而成了圈粉利器。粉丝说:“看惯了完美人设,发现冠军也会偷懒、爱吃泡面,反而觉得亲切——原来他的真实,藏在每滴汗水里。”

四、比金牌更值钱的,是他活成了“清醒标杆”

现在看樊振东,会发现他身上有一种难得的“钝感”:不追流量、不炒CP、不立人设,一门心思扑在球台上。有人说他“不懂变通”,可恰恰是这种“不懂变通”,让他成了浮躁时代的“清醒剂”:爱国是赢下每一场该赢的比赛,自律是把重复做到极致,真实是敢于露出不完美的自己。

去年在成都,小球迷问:“哥哥,你脸上的痘痘什么时候能好?”他摸了摸孩子的头:“等我不打球了,天天敷面膜。但现在,我宁愿让它们跟着我拿金牌。”全场掌声响起——原来最动人的偶像力量,不是完美无缺,而是明知不完美,却依然拼尽全力。

从八一队的小战士到世界冠军,樊振东没变的,是把“爱国”“自律”“真实”活成了日常。他像身边那个闷头努力的朋友,不花哨、不矫情,却用20年坚持证明:真正的偶像,从来不是活在滤镜里,而是活在每个挥汗的清晨、每个咬牙的赛点、每次直面真实的勇气中。

这样的“小胖”,谁能不爱?在人人都想走捷径的时代,他用最“笨”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最耀眼的路——这条路的名字,叫“用行动说话”。

来源:桃李芬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