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肖平,女,汉族,1978年8月出生,襄阳东津人,199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6月参加工作,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
肖平,女,汉族,1978年8月出生,襄阳东津人,199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6月参加工作,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
现任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市长
地处汉江流域的宜城市,以稻虾共作产业为引擎推进农业现代化。2024年,全市小龙虾年产量达1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的优质水产品产区。
建成500亩稻虾共作数字化示范基地,集成水质传感器、智能投喂设备等系统,实现养殖环境数据实时监控
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产品溯源平台,涵盖21项检测指标,出口欧盟虾仁连续三年保持100%合格
推广智能温控设施,小龙虾上市周期提前45天,错峰销售价格提升30%,带动5万农户参与标准化养殖
开发"生态钓虾+田园观光"体验项目,2024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拉动周边民宿入住率增长60%
建设小龙虾深加工园区,开发虾仁、虾酱、虾壳素等20余种产品,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00亿元
依托国家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宜城推进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形成特色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磷石膏综合利用生产线年处理工业废渣150万吨,转化为轻质石膏板等建材产品,年减少碳排放30万吨
再生铝产业初具规模,2024年产值达50亿元,为新能源汽车制造提供轻量化材料
建立固废运输监管平台,实现处理过程全流程追溯,2024年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5%
整合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循环经济三大产业,构建"农业废弃物-工业原料-终端产品"循环链条
设立资源综合利用研发中心,相关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吸引12家配套企业入驻产业园区
作为楚文化重要发源地,宜城推动历史资源与现代旅游融合,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楚皇城遗址公园推出考古盲盒体验、楚式生活场景还原等项目,2024年接待历史文化游客10万人次
省级非遗"宜城兰花筒"创新改编,相关短视频网络播放量超2000万次,带动楚绣、漆器等文创产品热销
鲤鱼湖国家湿地公园完成1000公顷生态修复,形成"江-湖-林"生态景观带,2024年森林覆盖率达35.2%
连续举办五届"汉江流域渔博会",2024年吸引10万钓友参与,文旅综合收入突破50亿元
襄荆高铁新城启动规划,配套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及商业服务中心
宜城港疏港铁路预计2027年贯通,建成后年货物吞吐量可达500万吨,打通汉江流域物流通道
装备制造产业园引入智能生产线,2024年汽车零部件产值突破300亿元,形成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集群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85位
高新技术企业达50家,数字经济占比提升至25%,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汉江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宜城以“共同富裕汉江样板”为目标,创新“农工互促+流域协同”模式,2025年建成“襄荆高铁新城”和“汉江流域(宜城)现代农业科技园”,联动襄阳、荆门共建“鄂北汽车产业走廊”。依托汉江航道升级(2026年投用)、宜城港疏港铁路(2027年贯通),加速布局冷链物流与区域智造枢纽。规划至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建成“汉江流域装备制造高地”和“鄂北楚文化旅游名城”,同步推进汉江岸线生态修复、稻虾产业链品牌升级,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打造“楚韵汉江畔、宜业宜居城”的现代化滨江新城。
(注:数据来源于宜城市政府公开资料,项目进展以官方发布为准)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来源:唯一怪蜀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