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自宁波的张先生今年35岁,前不久,他因咽喉不适自行服用了多西环素肠溶胶囊,他在服药时,只喝了一小口水便匆匆躺下睡觉。
是不是把药片放入口中然后含住一口水猛地一仰头将它吞下?殊不知这样吃虽然快但背后隐藏着不少风险不正确的服药方式反而可能将治病良药变成“毒药”!这是怎么一回事?
竟将男子食道“烧坏”
来自宁波的张先生今年35岁,前不久,他因咽喉不适自行服用了多西环素肠溶胶囊,他在服药时,只喝了一小口水便匆匆躺下睡觉。
次日一早,张先生便出现了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紧急就医后,医生通过胃镜发现他的食管黏膜布满溃疡,经分析,这正是药物长期滞留食管导致的“药物性食管溃疡”。宫先生的胃镜成像照片
原来,多数药物是在小肠内被人体吸收的,多喝水可以帮助药物快速通过咽部和食道进入胃里,最终到达肠道,增强药物的吸收率。当我们服用药物时,如果饮水量不足,药物可能会黏附在食管壁上,或滞留在胃中慢慢溶解,产生刺激、引起炎症。以张先生服用的多西环素为例,这种抗生素本身具有刺激性,若滞留时间过长就会开始腐蚀黏膜。平躺姿势更会延缓药物通过食管的时间,导致黏膜反复受损,最终形成溃疡。除了多西环素之外,抗生素类(四环素等)、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也可能引起食管损伤和溃疡。所以,服用这些药物时需严格遵守医嘱:
图源:央视新闻
这些服药坏习惯
你占了几条?生病后吃药是“基本操作”,但是你真的“吃”对了吗?这些错误示范,看看你中了几条:饮水量不足:仅用一口水送服,导致药物滞留食管。错误姿势:服药后立即平躺或弯腰,延缓药物通过食管的时间。多种药物同时吞服:药片堆积在食管,延长接触时间。用饮料送药:果汁、牛奶、茶、咖啡等可能改变药物性质或加重刺激。
西柚汁、橙汁、石榴汁中都有一些成分,可以抑制肠道和肝脏中某些酶对药物的代谢,导致这些药物吸收过多、浓度升高,造成药物中毒或副作用增加。
牛奶中的钙会和左氧氟沙星发生络合反应,形成人体不能吸收的物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茶水和咖啡中含有大量的茶碱和咖啡因,如果用这些饮料送服某些抗抑郁药物、抗生素或茶碱缓释片,会导致严重的中枢兴奋作用。服药后立即运动:身体晃动可能导致药物卡在食管褶皱中。避免药物性食管溃疡,要牢记科学服药“三要诀”:
1.喝够水:200毫升是“保命线”充足的水(建议200—300毫升温水)能形成“水流滑梯”,帮助药物快速通过食管进入胃部,避免滞留。水温以40℃左右为宜,避免过烫或冰水刺激黏膜。胶囊类药物(如多西环素),因外壳遇水易变黏,需250毫升以上水送服。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需空腹服用并用300毫升以上水,服药后30分钟内禁止平躺或进食。需要注意的是,患有严重心脏病、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特殊人群,由于限水的需求,服药时喝水的量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2.保持直立:30分钟是“黄金时间”服药后保持坐直或站立至少30分钟,利用重力加速药物通过食管,避免因平躺或弯腰导致药物回流滞留。此外,睡前服药需提前1小时完成,确保药物完全进入胃部;行动不便者可用枕头垫高上半身至45度角,减少风险。3.特殊药物需要特殊对待不同药物对水量、水温等要求不同,要充分了解后再服用。例如,为确保药物不被稀释、减轻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一些抗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服用时一般只需引用少量水。具体用药方法,可参考药品说明书上的建议,或咨询医生。
服药期间,需密切关注身体反应,一旦出现吞咽疼痛、胸痛、恶心呕吐及腹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尽早诊治。
你平时吃药的姿势对了吗?
转发提醒!
热播君推荐(戳下方标题)责编:刘祉宜
审校:马飞、傅筱
审核:于海涛
监制:徐滔、吴俊
来源:热带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