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幸运?先读读《恒卦》再说 —《恒卦》与《孟子》互参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5 04:13 2

摘要:之所以说恒久的坚持,只是人生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那是因为如果用《恒》的方向不对,越坚持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恒卦》的初六爻和九四爻,皆能表达此意。

越努力,越失败。越坚持,越失败。

人生取得成功的其中一个必要条件是,选择一件事情,长期的坚持下去。人生取得成功的其中一个必要条件是,选择一件事情,恒久的坚持。

之所以说恒久的坚持,只是人生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那是因为如果坚持的方向不对,越坚持只会越失败。

之所以说恒久的坚持,只是人生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那是因为如果用《恒》的方向不对,越坚持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恒卦》的初六爻和九四爻,皆能表达此意。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浚恒者,坚持向下深挖也,恒久的向下深挖也。可是《恒卦》的初六爻以阴爻处阳位,处位不正,就像是在挖不出水的地方挖井,越是深挖,越是坚持,越是徒劳无功,还会白白浪费资源。

九四爻以阳爻处阴位,同样是处位不正之象,同样是用《恒》用错了方向之象。九四,田无禽。九四,永远也不会收获成功的果实。九四,永远也不会收获猎物。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人生要想取得成功,不能无恒。九三爻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人而无恒,连个立锥之地也不会有,遑论成功?人而无恒,将不为世所容。这一点,孔子说的是人而无恒,不可以做巫医。

人需有恒。人需用恒。人而无恒,不可以做巫医。人而无恒,世无所容。这一点,《易经》又以作为人道之正的《家人卦》象辞,做出了告诫——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问题是,家人们该怎么样有《恒》、用《恒》呢?

一阴一阳之谓道

初六爻、九四爻处位不正之《恒》,断不可取,而上六爻之振恒,亦不可取。振恒者,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者也。振恒者,孟子所谓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者也。振恒者,变来变去,实不能有恒者也。

上六,振恒,凶。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上六爻之振恒者,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摊子好象铺得很大,然而大而无功,终无所得,凶。

《恒卦》的上六爻,又为家人们提供了一个用《恒》不当的反面案例。知其失,则为得矣,一阴一阳之谓道。

然而,《恒卦》六爻,好像没有提供什么用《恒》成功的正面案例。九二,悔亡而已。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九三爻则是不恒其德,无所容也。难道就没有百分百用《恒》成功的案例么?

非也。只是用《恒》成功的案例有点绕,有点费脑子,需要在吸取九三爻、六五爻教训的基础上,反其道而行之。

九三爻以阳爻处阳位,处位本正,却因不恒其德而无所容,却因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那么恒其德,恒其正,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九三爻之失呢?

只是,九三之正实在难知难得,最可悲的是知其正、知其得,而不能守、而不能恒。

《孟子.尽心上》与恒其德

其德者,其道、其正、其所当止、其心、其性、其明德、其天命之性也。家人们若能得己道、己正、己所当止、己心、己性、己明德、己天命之性,而守之、而用恒,则得《孟子》之正命也,则得《孟子》之尽其道而死者也。

能恒其德而死者,则尽其道而死者,则正命而死者,此何其之吉也。能恒其德而死者,则无不恒其德之贞吝也。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把一大段《孟子》的原文放在这里,是因为反复讼读这段原文不仅能让家人们理解什么是恒其德,还能让家人们弄明白为什么《恒卦》的六五爻为什么有“夫子凶”之辞。

六五爻以阴爻处阳位,有处不得正之象,又有下应九二之象。六五爻以阴爻处阳位而应九二之象,有舍己之德而从人之德之象;有失其德,其道、其正、其所当止、其心、其性、其明德、其天命之性,而从人之德、之道、之正、之所当止、之心、之性、之明德、之天命之性之象。

若六五爻之象,则《孟子》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若六五爻之象,是失其德而恒之象,是凶之象也。若人有此象,则恒而凶。是以六五,夫子凶。

然而,若九三爻之正,常人实在难知难得。若九三爻之正,非常人所能知能得。那么常人该何以为守,何以为《恒》呢?

九二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九二之用《恒》无悔,是不能知其德、其道、其正、其所当止、其心、其性、其明德、其天命之性之众者、常者,所当用《恒》也。

《易经》六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分开来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读。

《恒卦》六爻,以用《恒》之得与失,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人当何以用《恒》,把六爻作为一个整体联系起来读,自可知用《恒》之得与失,自可知何以用《恒》。感谢阅读!!!

更多《易经》内容,百家号,书生弘毅,《易经入门》、《易经进阶》、《经史互参与易经运用》专栏——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