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本、银硕、铜博”说法比较流行。比如,本科是基础,硕士深化,博士专精,但现实中可能存在博士就业面窄、竞争激烈的情况。看到一些就业率的统计数据,博士、硕士、学士的就业率优势甚至出现学历越高,就业率并不高的现象。
学历文凭的"金银铜":一场关于头衔的欢乐吐槽大会
“金本、银硕、铜博”说法比较流行。比如,本科是基础,硕士深化,博士专精,但现实中可能存在博士就业面窄、竞争激烈的情况。看到一些就业率的统计数据,博士、硕士、学士的就业率优势甚至出现学历越高,就业率并不高的现象。
最近网上流行起一个段子:"金本银硕铜博士,越读越像青铜器。"乍一听,像极了武侠小说里的兵器排行榜,只不过这次比武招亲的对象变成了我们的天灵盖——哦不,是学历证书。
让我们先给这个说法颁发个"最佳毒舌奖"。毕竟在相亲市场上,"985本科"确实比"海归博士"更容易让丈母娘眉开眼笑。有个朋友自嘲说,自从读了博士,介绍人都不好意思说他"年轻有为",改口成了"大器晚成"。这让我想起超市里的酸奶货架——保质期越短的反而身价越高。
不过真要较起真来,这个"学历贬值论"就像火锅里的花椒,看似粒粒分明,实则混作一锅。某位物理学博士师兄就曾调侃:"要是按含金量算,我们实验室的电子秤都比我的学位证值钱。"可转头他就在半导体公司拿到了同龄人三倍的薪水。你看,这就像玩刮刮乐,有人刮出"谢谢惠顾",也有人刮出隐藏款大奖。
让我们开启"显微镜模式"观察这个现象:本科阶段就像新手村的装备,虽然基础但适用性广;硕士如同转职道具,让职业方向更明确;博士则像专属皮肤,在特定领域闪瞎众人。有个生物博士师姐的求职经历堪称魔幻:投简历时被嫌弃"年纪大",入职后却因为能独立设计实验,直接把团队带成了行业黑马。
更有趣的是,这个段子在不同专业间上演着"变形记"。在医学界,博士头衔堪比免检通行证;在艺术圈,本科毕业就可能成为拍卖会宠儿。就像四川人眼里的微辣和广东人理解的微辣,根本是两个平行宇宙。
那些高呼"读书误终身"的,八成是没见过语言学博士开发出智能翻译系统,也没见过哲学系教授在直播平台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带货百万。最近认识个材料学博士,他把实验室失败的合金配方改造成国潮首饰,现在某宝店铺月销过万,评论区全是"学霸的审美果然高级"。
说到底,这个"学历金银论"就像泡面包装上的牛肉——仅供参考。有个精辟的比喻:如果把人生比作手机,学历只是出厂系统,真正决定运行速度的,是后天安装的APP(技能)和持续的系统更新(学习能力)。我见过二本毕业的"代码诗人"在GitHub封神,也见过常春藤博士在自媒体赛道翻车,这年头连ChatGPT都开始抢饭碗了,谁还敢说学历是铁饭碗?
在学历成了基本配置的时代,有一个比较高的硕士、博士学历也不是坏事。而且,再好的本科也是本科,再差的硕士也是硕士,再烂的博士也是博士。在许多情况下,只要招聘的学历门槛设置在硕士以上,你就是清华、北大的本科也没用。
985高校的本科生降维考入双非本科院校读硕士,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反而更受到歧视。负责招聘的人事经理,只要问,你怎么没有考取本校或者更好的学校的硕士,而非要考这些双非垃圾学校的硕士?
在许多高校里,非升即走的考核条件下,一些TOP2本科毕业的教师在职称晋升方面,往往还真的比不过,第一学历是双非本科甚至是大专,以后,考取985211高校硕士、博士的教师。
在硕士、博士扩招以前,每年的招生数量通常只有两三万人,许多985211 的本科高材生考硕士、博士往往都剃光头。但是,每年都有一些双非本科甚至是大专毕业生硬碰硬地考取985211的硕士、博士,实现学历逆袭。而且,很快三下五除二,评上教授。在这样的内行高手面前,985211本科生往往都不好意思自报家门,说自己是985211的毕业生。谁还好意思说什么,金本、银硕、铜博。
最后友情提醒:千万别被这个"学历鄙视链"带偏了节奏。就像吃火锅不必纠结先涮肉还是先煮菜,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美味配方。毕竟,真正的王者从来都是自己制定规则,而不是跟着别人的段位瞎较劲。下次再听到"金本银硕"的论调,不妨优雅地回一句:"管他金银铜,能盘出包浆的就是好学历!"
大家都知道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话:“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能够解决实际各种问题,能力强才是王炸。
来源:兰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