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巴黎市民在埃菲尔铁塔下目睹这样一幕:中国武者红衣翻飞,古筝弦音穿透晨雾……这场被网友称为“最炫文化混搭”的“国乐快闪”,在法国街头被围观的同时,也在海内外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
清晨,巴黎市民在埃菲尔铁塔下目睹这样一幕:中国武者红衣翻飞,古筝弦音穿透晨雾……这场被网友称为“最炫文化混搭”的“国乐快闪”,在法国街头被围观的同时,也在海内外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
△《国乐快闪》剧照
短视频《国乐快闪》已入选第二届“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解读中国工作室采访本片创作团队——三人行影业,带来创作背后的故事。
“城市即舞台”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巡演
《国乐快闪》的创作初衷源于“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的使命感,以“快闪”这一年轻化、国际化的形式,将中国武术、国乐结合,打破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
在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前,峨眉派女弟子与击剑选手的“双剑合璧”,既是对冷兵器美学的重新诠释,也是对东西方艺术对话的具象化呈现;古筝演奏家凌云在圣米歇尔广场上与街头艺人即兴合奏,传统轮指技法与电子鼓节奏碰撞出超现实音效,这段意外也让“音乐对话”达到表演高潮。
△《国乐快闪》剧照
《国乐快闪》中用古筝配武术、琵琶+二胡配电子乐等,用“反差感”制造记忆点,通过巴黎铁塔、卢浮宫等世界级地标构建“文化对话场域”,用视觉符号直击海外观众认知。既强调“国乐”承载的中华文化基因,又通过“快闪”传递即兴、活力与共情,象征传统文化以轻盈姿态融入世界舞台。
跨国制作的冲突和挑战
看似随性的街头表演,背后是精密如钟表的调度体系。《国乐快闪》最大挑战是协调跨国团队的“文化时差”与户外拍摄的不确定性。像《国乐快闪》需在巴黎多地标拍摄,涉及复杂的市政审批和天气不确定性等,只能是制定多套拍摄预案,去完成项目的拍摄。
拍摄手法方面,团队采用“一镜双构”方案——用航拍制造视觉震撼,贴身拍摄保留人文温度,辅以一镜到底、慢动作特写等手法,成就了独特的叙事张力。
△《国乐快闪》剧照
找到国际传播的共通语言
当武术成为肢体律动的世界语言,当古筝与电子乐达成频率共振,传统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的、生长的、具有无限可能的生命体。
团队表示,期待通过入选创作计划,探索更多跨文化创作的可能性,推动更多“非遗+科技”项目落地,通过与海外博物馆、策展方等的合作,让武术、民乐成为文物“活态展演”的一部分,未来还将打通更多中国非遗与全球艺术形式结合的多样性。
本文作者系解读中国工作室制片人曹华如,三人行影业创作团队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好奇小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