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二)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7 11:46 2

摘要:政治站位不够高: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长期性、严肃性认识不足,存在“松口气、歇歇脚”的懈怠思想,个别干部将作风建设视为“阶段性任务”,未融入日常工作习惯。

一、思想认识层面

查摆问题:

1. 政治站位不够高: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长期性、严肃性认识不足,存在“松口气、歇歇脚”的懈怠思想,个别干部将作风建设视为“阶段性任务”,未融入日常工作习惯。

2. 学习流于形式:学习教育停留在读文件、抄笔记,结合实际工作反思不足,对“隐形变异”作风问题(如电子红包、快递送礼、“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警惕性不够。

3. 宗旨意识淡化:少数干部把“为群众办实事”等同于完成考核任务,主动倾听群众诉求、解决“急难愁盼”的积极性下降,存在“官本位”思想残余。

整改措施:

1. 深化理论武装: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支部主题党日重点内容,结合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每季度组织一次“作风建设大家谈”专题研讨,强化“永远在路上”的清醒认知。

2. 创新学习形式:利用短视频、互动问答等新媒体手段,开展“作风建设微课堂”,聚焦“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隐蔽式违规”等新问题,组织情景模拟、案例剖析,提升学习实效性。

3. 强化宗旨教育: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专项行动,要求班子成员每年至少领办2件民生实事,普通干部每月到社区(村)服务不少于1次,建立群众满意度回访机制,将服务成效纳入年度考核。

二、工作作风层面

查摆问题:

1. 调研走过场:调研前准备不充分,存在“打卡式”“陪同式”调研,对基层实际困难掌握不深;部分调研成果转化不足,“问题清单”变“整改清单”效率低。

2. 会议文件“瘦身”不彻底:线上会议过多过频,存在“层层陪会”现象(如基层干部同时加入多个视频会议);文件转发多、原创少,部分政策落实方案“上下一般粗”,缺乏针对性。

3. 担当作为不足:面对改革攻坚任务存在“畏难情绪”,习惯“按惯例办”,对新业态、新问题研究不深;个别干部“躺平”“混日子”,工作推诿扯皮。

整改措施:

1. 规范调研机制:制定《调研工作管理办法》,明确调研前需提交“问题清单”“目标清单”,调研中减少陪同人员,调研后15个工作日内形成整改台账并公开;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跟踪表”,纳入督查督办事项。

2. 精文简会提效:推行“无会周”“无文件月”制度,严格会议审批,明确参会范围(杜绝“陪会”),线上会议原则不超过90分钟;文件制定需附“基层减负对照表”,凡照抄上级、无实质内容的文件一律退回。

3. 激励担当作为:开展“改革创新先锋”评选,建立容错纠错清单,对在攻坚克难中出现的非原则性失误予以包容;针对“躺平式”干部开展专项约谈,推行末位轮岗,树立“能者上、庸者下”的鲜明导向。

三、纪律执行层面

查摆问题:

1. 廉洁风险防控有漏洞:个别领域存在“不吃公款吃老板”“借调研之名行旅游之实”等隐蔽问题;公务接待中“拆分账单”“虚列开支”现象偶有发生。

2. 节约意识弱化:办公区域存在“长明灯”“无人空调”,纸质文件双面打印率未达标;公务用车管理不严格,存在“私车公养”“超范围使用”问题。

3. 八小时外监管缺位:对干部“八小时外”生活圈、社交圈关注不足,个别干部存在违规参加老乡会、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等问题。

整改措施:

1. 严抓隐形腐败:开展“清风护航”专项行动,聚焦“快递送礼”“电子红包”“培训研学绕道旅游”等问题,联合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开展大数据筛查,每季度通报典型案例。

2. 厉行勤俭节约:实施“低碳机关”创建行动,安装能耗监测系统,强制推行无纸化办公,公务接待严格执行“公务卡+明细清单”制度,公务用车实行GPS定位管理,定期公示油耗、维修费用。

3. 延伸监督触角:建立干部“八小时外”行为规范,开展家属助廉座谈会,推行“廉洁家庭”评选;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设立“作风问题随手拍”平台,24小时受理举报。

四、制度建设层面

查摆问题:

1. 制度执行“打折扣”:部分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修订不及时,对新问题(如直播带货助农中的作风问题、数字平台考核中的过度留痕)缺乏明确规范。

2. 监督考核“宽松软”:作风建设考核指标较笼统,存在“重形式、轻实效”倾向,对反复出现的同类问题问责力度不足。

整改措施:

1. 动态完善制度:每年对照中央最新要求和基层新情况,修订《作风建设负面清单》,明确“直播助农不得摊派购买任务”“数字化考核不得要求每日上传工作照”等具体禁令,形成“制度修订-培训解读-监督执行”闭环。

2. 强化监督问责:将作风建设纳入巡察、审计重点,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黄色提醒、红色约谈、蓝色问责),对一年内两次以上被通报的单位,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责任,倒逼责任落实。

五、长效机制层面

查摆问题:

1. “改了又犯”现象反复:对历史遗留问题整改不彻底,存在“运动式整改”倾向,长效机制未有效运转。

2. 群众参与度不足:作风建设成果公示透明度不够,群众评价渠道单一,未形成“开门整改”的良好氛围。

整改措施:

1. 巩固整改成效:建立“回头看”台账,对近三年巡视巡察、督查反馈的作风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实行“销号管理”,每半年公开整改进展;开展“作风建设示范岗”创建,以点带面促提升。

2. 拓宽监督渠道:通过政务新媒体、社区公告栏等平台,定期公示作风建设成效,邀请群众代表、媒体记者参与“整改体验官”活动,每年开展一次作风建设满意度测评,结果向社会公开。

六、整改要求

1.压实责任。党委(党组)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整改任务落地见效。

2. 统筹推进。将整改工作与主题教育、业务工作结合,防止“两张皮”,以作风转变促工作提质。

3. 常态长效。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形成“学习—查摆—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环,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以上清单可结合单位实际进一步细化,重点突出问题的针对性和整改的可操作性,确保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作风建设实效。

来源:黔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