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鲁网4月16日讯4月16日,青岛市市南区召开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市南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情况及2025年全区应急救护工作安排。
鲁网4月16日讯4月16日,青岛市市南区召开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市南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情况及2025年全区应急救护工作安排。
2024年,市南区红十字会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率先试点推进“青岛爱心救·5分钟社会救援圈”公益项目,扎实推进“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完成应急救护取证培训1.37万人,普及培训51.3万人次,取证培训人数占全区常住人口的3.5%;新增AED设备315台,实现全区中小学校全覆盖,重点行业、城市网格覆盖率达80%以上;在中山路商业街区、太平山中央公园、各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配置AED设备,开展全员应急救护培训,大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为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市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青岛爱心救·5分钟社会救援圈”项目列为民生工程,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各部门力量。通过党建引领,将应急救护培训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选拔党员志愿者组建社区急救队伍,推动培训全覆盖。同时,创新培训模式,开展“周末公益课堂”“急救训练营”等活动,并利用“市南融媒”客户端推广网络直播学习,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2025年,根据《全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市南区将“打造5分钟社会救援圈,培训5000名以上救护人员”纳入2025年区办实事。推进“六进”活动全覆盖,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技能进机关、进警营、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活动,计划举办不少于100场培训,完成5000人取证培训,普及培训30万人次以上。常态化急救演习,全年计划开展20场以上急救综合链路演习,提升社会应急救援协调能力,增强公众急救意识。拓宽服务阵地,在全区公安派出所配置AED设备,并完成民辅警技能培训;推进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护合力。夯实志愿服务队伍,壮大培训师资队伍,建立考核评估制度,定期组织师资大练兵,提升教学质量。建立褒扬制度,开展“应急救护先进单位”“最美救护员”选树活动,表彰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提升社会影响力。强化宣传发动,结合“世界急救日”“防灾减灾日”等节点,广泛宣传急救知识,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
下一步,市南区将继续深化与社会各界合作,推进数字化急救网络建设,提升社会应急救护联动能力,打造全市应急救护重点城区,为辖区居民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不断开创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新局面。(本网记者)
来源:鲁网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