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0日,国防科技大学校长黎湘率机关工作组赴空降兵军调研,围绕深化联战联教联研联育深入研讨交流。学校副校长兼教育长吴建军、空降兵军有关领导参加。双方围绕为部队提供智力支持、组织联合攻关研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指导部队演训实践、开展人才交流培训等领域进行深入交
一版 校内要闻
● 黎湘率机关工作组赴空降兵军调研
4月10日,国防科技大学校长黎湘率机关工作组赴空降兵军调研,围绕深化联战联教联研联育深入研讨交流。学校副校长兼教育长吴建军、空降兵军有关领导参加。双方围绕为部队提供智力支持、组织联合攻关研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指导部队演训实践、开展人才交流培训等领域进行深入交流。(肖俊)● 学校“高地薪火”硕博宣讲团召开年度工作动员部署会
4月11日,学校“高地薪火”硕博宣讲团召开年度工作动员部署会。政委陈国强讲话,并为优秀成员代表、指导老师颁发证书。
陈国强对“高地薪火”硕博宣讲团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筑牢官兵信仰根基方面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肯定,指出,这支队伍品牌亮、队伍强、足迹广,是深化构建大思政体系的生动实践,并以“唯有时代不可辜负、唯有使命不可辜负、唯有生命不可辜负”与全体成员共勉,激励大家做好“自主学习的先锋队、宣讲阐释的轻骑兵、亮丽的强军风景线、高端的播火生力军”,在大学校、大熔炉、大舞台、大家庭中,为学校“能动思政、贯通育人”大思政育人体系注入青春活力,以“真理之光”照亮科技强军之路、点亮激情创新之火。
会议公布了宣讲团2024年优秀成员、2025年新进成员和指导老师名单,宣讲团优秀成员代表及指导老师代表分别作表态发言。宣讲团代表还与航天工程大学“星光”理论宣讲团代表围绕指定主题交流,双方达成持续共建合作意向,并共同启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主题宣讲活动出征仪式。
会议提出2025年宣讲团重点推进的四项任务:一是围绕服务一线部队,赴军内典型单位宣讲;二是结合年度重大教育,开展宣传阐释;三是围绕扩大品牌影响,开展交流互动;四是着眼服务入学入伍教育,走进校内基层学员队。
会后,全体参会人员展开分组讨论,为推进理论宣讲工作提质增效建言献策。
学校政治工作部和研究生院领导,航天工程大学研究生院领导,学校“高地薪火”硕博宣讲团指导老师和全体成员,以及航天工程大学研究生院“星光”理论宣讲团代表等参会。(张轶研、朱芷乐)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二版 综合新闻
● “战斗”在山间密林打响
三月的南京,春意盎然,草长莺飞。然而,在浦口老山的密林深处,一场特殊的“战斗”正在打响。外国语学院2024级本科学员们正在进行“煅镝-2025A”野外综合训练,他们踏着晨雾,以整齐的队列、昂扬的姿态,开启了属于他们的“淬火之旅”。
思政铸魂育新人
“同志们,马上就要进山了,打起精神来,大家互相帮扶,决不能让一个同志掉队!”模拟连指导员魏咏逸站在密林之中,身着丛林迷彩,声音铿锵有力。他臂章上的“煅镝-2025A”字样,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行军途中,政工组教员冯力敏锐地发现由于长途行军人员疲乏,队伍出现了脱节问题。他迅速组织学员以班为单位,在滁河大坝旁开展“小诸葛亮会”。学员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无声传递指令”“步伐节奏引导”等“金点子”。草地上顿时热闹起来,智慧的火花在讨论中迸发。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瞄准‘靶心’,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政工组组长王国栋介绍道。针对“05后”学员思想活跃、价值多元的特点,政工组创新运用“五小”评比、“三互”小组等形式,将思政教育融入训练的点点滴滴。宿营地的文化氛围营造、广播、报纸等宣传鼓动工作,如同润物无声的“思政之盐”,悄然滋养着学员们的心田。
在三浦战役史料纪念馆前,综合训练副总指挥吴奇明为学员们讲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学员们担任“小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述那段传奇历史。随后,政工组组织“现地感悟话初心”讨论,学员们纷纷分享参观感悟。莫张举童激动地说:“革命先烈用鲜血铸就信仰与忠诚,我们要将这种精神融入训练,以优异表现献礼!”
科技赋能提战力
“下面请大家想想,我们在使用对讲机时,容易出现哪些问题?”教员乔俊凯话音刚落,北斗电台便亮相在学员们眼前,顿时引发一阵惊叹。这是此次训练的特色课目——北斗电台使用教学。
“各排依次带开,进行班排通联!”随着教员一声令下,电台的“滴滴”声此起彼伏。北斗电台的精准通联,有效解决了对讲机因频道限制导致的通讯不畅问题。模拟连连长庞琦今感慨道:“信息上传下达畅通无阻,全靠这个小东西!”
无人机的加入,更为训练增添了科技色彩。保障组组长缪华向学员们讲解军用无人机的“察打一体”功能,并组织实操演练。学员们操控无人机,时而疾飞速拍,时而精准抓取,高清镜头将地面情况尽收眼底。史哲闻兴奋地说:“过去靠‘声波’,现在靠‘电波’!科技的力量令人震撼!”
初德勇教员总结道:“装备再先进,关键在人。只有熟练掌握信息化装备,才能在未来战场上抢占先机。”夕阳下,无人机缓缓归航,电台的滴答声渐次沉寂,但科技强军的种子已在学员们心中生根发芽。
实战淬炼强本领
南山靶场,炸声回荡;实投区内,沙石飞扬。在导调组教员王学柱的指挥下,学员李淡动作行云流水,手榴弹应声而出。然而,回想起第一次拿到教练弹的场景,他仍心有余悸:那沉甸甸、冷冰冰的触感让我手心直冒汗。
面对恐惧,李淡没有退缩。他主动与教员沟通,反复打磨动作,最终将投弹流程刻入肌肉记忆。他说:“当我投出手榴弹的那一刻,我看到的不仅是尘土飞扬,更是自己的蜕变!”
防敌机侦察演练中,模拟连长庞琦今经历了从慌乱到从容的蜕变。第一次演练时,他因紧张而下达口令失误,受到教员严厉批评。然而,他没有气馁,而是在一次次“挨训”中不断调整,最终在第二次演练中沉着指挥,带领全连出色完成任务。教员陆建勋欣慰地说:“出现失误并不可怕,及时纠正才是关键。我们要让学员们在试错中成长,达到现代化战争的要求。”
从“核爆”预警下的迅速卧倒,到染毒地段的快速通过,学员们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改变。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实战本领的提升,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与磨砺。
山谷间的手榴弹声早已远去,密林间的长蛇队列也成记忆,但学员们的干劲丝毫未减。经过“煅镝-2025A”野外综合训练的洗礼,2024级学员们不仅在思想政治、科技应用和实战技能上得到了全面提升,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信念的种子。
“战斗”虽已结束,但新的“战斗”即将打响。这批经过淬火的学员,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邓戈函、李勃涵、郭峻铭)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多措并举备战联考
近日,电子对抗学院某学员大队掀起联考备考热潮,通过营造浓厚备考氛围、实施科学组训等举措,全面助力学员冲刺军事基础联考。
针对2025年毕业联考难度增大,对学员体能储备和心理素质提出更高标准,该大队精心筹划、科学部署,通过营造特色备考文化,组织系列冲刺活动,充分调动学员训练热情,形成了“互帮互助、不落一人”的良好训练环境。
在联考动员会上,各级骨干立下军令状,承诺全员通过联考;走廊上,“四年磨剑今朝试锋芒,百炼成钢联考创辉煌”的标语激励人心;联考展板上,学员测试成绩动态分布一目了然。在浓厚的备考氛围中,前期体能基础较弱的学员也取得显著进步。严旭作为进步之星,在周总结会上获得“砺剑先锋”奖章,他兴奋地说:“大家都这么重视,我不能拖后腿!”
此外,该大队通过每周召开“冲刺联考专题会议”,科学把控训练方向,联动军体教员给予指导,实施分层组训、精准施训。同时,他们还特别关注伤病人员,帮助他们调整状态、舒缓情绪,确保备考工作全面有序开展。(仲翔宇)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科教动态
● 空天科学学院某团队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空天科学学院某团队在高能量密度的无钴高电压锂金属电池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研究者针对镍锰酸锂(LNMO)正极、锂金属面临的过渡金属元素溶出、电解液在4.9 V高电压下分解以及锂金属枝晶的过度生长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二茂铁六氟磷酸盐电解液添加剂策略,实现了对正极的Fe3+动态掺杂和双电极界面的调控优化,大幅改善了Li||LNMO电池体系的循环性能,并实现了470 Wh kg-1级的锂金属软包电池。这一成果以“Dynamic doping and interphase stabilization for cobalt-free and high-voltag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为题,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空天科学学院为该论文独立通讯单位,该院讲师孙巍巍、教授郑春满、副教授刘双科、教授李宇杰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生院硕博连读学员姚子卿、空天科学学院硕士学员付天吉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近年来,该团队在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支持下,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领域取得系列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孙巍巍、姚子卿)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精准育人留人 助力强军实践
“我能坚定选择报考军队文职人员,并顺利通过统考和面试,真的特别感激大队持续深入的政策宣讲和全方位的助力……”近日,在电子科学学院某学员大队组织的军队文职人员政策宣讲会上,已通过面试待录用的地方研究生学员王磊满怀深情地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他的故事,正是该大队精准育人留人、助力强军实践的一个缩影。
“地方研究生学员是学校文职人员补充的一个重要来源,学员大队处在人才培养第一链,应该找准贡献点位,充分发挥优势,全力选留优秀人才,助推学校和军队建设高质量发展。”该大队领导介绍,他们准确把握军队文职人员招录标准要求,深度发掘地方研究生学员优质群体潜力,围绕政策宣讲、人员遴选、岗位设置、教育引导等环节全周期赋能,积极助推地方研究生学员报考军队文职。
政策越讲越入心,人员越选越精准。该大队将军队文职人员政策宣讲纳入新学员入学教育中,全面摸底有意向学员,并根据报考条件和学员表现,遴选建立预选人员库,采取邀请机关主管参谋专题讲、队干部和导师日常教育引导、家长设身处地劝说等方式,按照低年级讲政策条件、高年级讲发展前景的思路,开展多维度递进式宣讲引导,让学员在熟悉政策和认清未来发展中坚定报考军队文职的信心决心。“成为大队军队文职报考预选人员后,导师和队干部经常给我介绍军队文职的政策优势,我觉得报考军队文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2024级硕士研究生罗子涵在宣讲上与大家讨论时谈道。
“学员有意报考只是上篇文章,‘科学设岗、全力助考’更为重要。”有着十几年研究生学员教育管理经历的队干部杨潇告诉笔者,他们在严格对照招考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当年文职岗位需求和拟报考学员实际情况,积极与学院机关沟通对接,科学设置岗位类别、门槛条件等,有效避免了设岗无人报、想报却不符合条件等情况。除此之外,该大队还注重抓好预选人员的思想锤炼、骨干锻炼、备考复习、面试指导等工作,全方位服务保障学员顺利通关。“大队找来历年真题帮助我们复习备考,在面试前又给我进行了精心指导,还让我担任学员骨干,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即将入职成为一名文职队干部,我一定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工作,回馈组织对我的关心关爱。”已通过面试待录用的学员张恒有感而发。
全链条发力下实功,精准化选留见实效。随着一系列举措的扎实推进,该大队符合条件的学员对军队文职岗位越来越感兴趣,都积极主动了解具体政策和职业前景。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该大队累计11名学员成功录用为军队文职人员。今年2名学员已顺利通过面试待录用,还有1名学员成功招录为学校定向选调生,还有多名低年级研究生学员表示未来毕业意向报考军队文职人员岗位,更好地投身强军兴军事业。(刘江围、许石君)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科大要论
● 带好兵须心怀“四情”
带兵之道,贵在用心。无论战场形态如何演变,官兵成分如何变化,唯有以心换心、用情带兵,才能凝聚铁心向战的磅礴力量。带兵人须心怀知兵、育兵、爱兵、砺兵之情,在朝夕相处中浸润,于点滴细节处着力,方能真正带出有灵魂、有血性、有本事的过硬队伍。
以知兵之情筑牢根基。带兵就是带心,知心方能入心。要像熟悉武器装备性能参数那样掌握战士思想底数,像研判战场态势那样分析官兵成长轨迹。善于在训练场上捕捉眼神变化,集体活动中察觉情绪波动,谈心交心中把握思想脉搏。带兵人要听得清队列里的答“到”声,看得透考核成绩的升降曲线,读得懂微信动态的言外之意,用知根知底的透彻打通心灵通道,以将心比心的真诚凝聚强军力量。
以育兵之情夯实阶梯。带兵育人任重道远,既需淬火加压的狠劲,更需千锤百炼的韧劲。要坚持用战场标尺丈量训练成效,让战术研讨带着硝烟味,体能考核透着实战化。既要当军事技能的“严师”,也要作成长规划的“向导”,为谋略型战士开辟战法研练平台,给技术型骨干搭建装备革新擂台,让特长短板都为战斗力增长筑起高台。始终以打赢标准校正成长航向,用备战需求牵引能力升级,在精武强能中实现官兵价值与强军事业的同频共振。
以爱兵之情架设桥梁。有爱则兵心聚,无爱则兵心散。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约束与激励并重,纪律红线须寸步不让,情感关怀应无微不至。训练间隙时多递一杯水,考核失利时多拍一次肩,进步突破时多鼓一次掌……既要在手机管理中守住安全底线,也要在政策落实中体现人文关怀;既要重视训练伤防护、心理压力疏导,也要关注现实困难解决、成长困惑化解。始终以“解决问题永远在路上”的态度,把工作做到战士心坎上。
以励兵之情点燃引擎。带兵人的激情是点燃战斗精神的火种。要主动破除“躺平”心态,以研战研训的钻劲破除能力恐慌,用攻坚克难的闯劲跨越转型鸿沟。险难课目面前喊响“看我的”,技术创新关头敢当“试错者”,始终带着“今夜就要战斗”的紧迫抓训练,秉持“时刻面对强敌”的标准严要求。用自身冲锋的姿态立起标杆,以永不懈怠的状态带动集体,让“跟我上”的号角压过“给我冲”的命令,在以身作则中催生敢打必胜的血性胆气。
带兵如铸剑,四“情”淬锋刃。当知兵之情穿透迷雾,育兵之情夯基固本,爱兵之情凝心聚力,励兵之情砺胆铸魂,带兵人才能在严管与厚爱的辩证统一中,带出闻战则喜的虎狼之师,育成敢打必胜的钢铁劲旅。唯有用真心换真情,以实绩赢信任,在知兵情中察兵心,在育兵才中提兵能,在爱兵行中解兵忧,在励兵志中铸兵魂,方能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属于带兵人的荣光篇章,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赵翰卿)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近日,第二十八届“银河之光”计算机文化节第三届“银河杯”棋类嘉年华在长沙校区三号院图书馆顺利完赛。图为比赛现场。(牛泽平)
校园短波
前不久,智能科学学院控制、信息、导航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举办“杏坛弦歌”教学公开课,以“PID控制”“时域抽样”为主题开展授课,并邀请8名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团,通过现场提问、案例研讨等方式深化教学互动,促进了教学理念的交流与碰撞。(肖娜、马清文)
近日,电子科学学院导航与时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与该院某学员大队联合召开人才培养交流会,共商协同育人机制。会议提出“学术+工程”双驱赋能、“导师组+教学委”协同等举措,建立“三个一”沟通机制及应急预案小组应对学业与心理危机。(余沙)
三版 校园广角
阳光科大
● 内向学员如何成为“社交高手”
军校以集体生活为主的特点,给性格内向的学员带来了不小挑战。内向者往往并不排斥与人交往,但却因主动性不够、表达能力不足而难以融入集体。这种情况下,不应预先给自己贴上“集体意识薄弱”或“不喜集体活动”等标签。此类带有道德评判性质的标签实际上混淆了性格特质与思想态度的区别。在我们主动或被动地为自己贴上此类标签时,可能会加重心理负担,激发逆反心理,导致陷入“消极评价-自我放弃”的恶性循环。那么,我们应如何做出改变呢?
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要认同内向性格、发挥独特优势。首先,性格内向的学员有观察敏锐的优势。内向性格赋予了我们“隐形雷达”的特质,我们能通过肢体语言、语气变化察觉团队成员的真实态度,提前发现隐藏的意见分歧或潜在的合作机会。其次,内向者有深度思维的优势。内向性格赋予了我们缜密深入的思考模式。这使我们在集体活动中既能走出思维盲区,将复杂问题抽丝剥茧,提出独到见解,又能快速梳理逻辑,整合碎片化信息,得出可行方案。最后,内向者有隐性协作的优势。内向性格赋予了我们擅长以非主导性方式维系团队的能力。我们能在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时,以独处的方式将心比心,主动倾听诉求,再以温和的方式促成矛盾化解。
第二步是要重视集体价值、积极投身参与。内向者要正确认识集体活动。它不仅是团队协作和凝聚力的体现,更是个人成长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集体活动有助于我们拓宽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和观点的理解,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培养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在此基础上,内向者要积极适应集体环境。集体环境是个人成长和团队协作的重要基础,个体应主动了解集体的文化和规则,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通过有效沟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不断调整行为和态度,以适应集体需求和目标。最后,内向者要主动表达参与意愿。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及时与学员队干部、骨干或其他同学沟通,表达自己在参与集体活动时的真实想法,获得心理上的认同和精神上的鼓舞,这也有助于我们顺利完成学习工作。
第三步是专注自我改变、完善性格特质。内向者要强化兼顾表达和聆听的能力。社交不意味着一直输出自身想法,聆听也是其中重要的环节。我们要学会判断表达和聆听的时机,做到既能适时表达自身的真实想法,又能随时聆听学习他人的见解。其次要内化持续的良好社交状态。当适当的独处过程得到满足时,我们在心理层面就会做好充足社交准备,能以更加良好的状态参与社交,要在独处和参与社交中找到平衡点,将良好的社交状态内化于心,付诸于行。最后,要固化积极的评价。每个人都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短板,我们要学会用积极的自我评价鼓励自身做出改变,只要我们能够及时肯定自己的改变和进步,积极心态将伴随我们阔步前行。(谢澍萌)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科技前沿
● 世界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八大趋势
今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迭代创新,其在全球军事领域的应用也将进入新一轮爆发期,从而推动军事智能化革命向陆、海、空、天、网、电磁、认知等全领域加速演进。(朱启超)四版 科大文苑
来源:国防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