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胃癌是全球第五大癌症,它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人群胃病发病率高达80%,其中慢性胃炎发病率约30%,当胃炎来临,一条步步惊心的致命病变之路,也就此拉开序幕。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癌症,它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人群胃病发病率高达80%,其中慢性胃炎发病率约30%,当胃炎来临,一条步步惊心的致命病变之路,也就此拉开序幕。
浅表性胃炎:小麻烦初现
当幽门螺杆菌、不良饮食习惯、药物刺激、精神压力等因素入侵,浅表性胃炎就可能缠上身。
浅表性胃炎,即胃黏膜表层发炎,就像皮肤被轻轻擦破皮。
此时,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十分微弱,有人甚至毫无察觉,部分人会感到肚子有点胀,食欲减退,偶尔上腹部隐隐作痛,或者有点反酸、恶心,不过这些症状都不严重,稍作休息或服用胃药就有所缓解,正因如此,很多人并不会重视它。
萎缩性胃炎:胃的“活力”下降
如果对浅表性胃炎不闻不问,它就会得寸进尺,变成萎缩性胃炎。这时候,胃黏膜里负责分泌胃液、保护胃的腺体开始萎缩,胃消化食物的能力大打折扣。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烧心、消化不良、大便异常、贫血等症状陆陆续续发作。
萎缩性胃炎是身体发出的严重警告,胃黏膜萎缩后,修复能力变差,胃细胞发生病变的概率大大增加。
肠上皮化生:危险信号亮起
萎缩性胃炎继续发展,就可能出现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细胞为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肠化会伴有胃酸缺乏,可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部分患者可反复出现上腹部不适、嗳气、烧心、腹泻等症状。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可分为三度:胃黏膜1/3以下者为轻度,胃黏膜1/3~2/3者为中度,大于胃黏膜2/3者为重度。重度肠上皮化生治疗难度大,极易引发胃癌,危及生命。
异型增生:癌前的最后挣扎
肠上皮化生再往前一步,便是异型增生,也叫不典型增生。这时候,胃黏膜细胞已经严重“黑化”,形态和结构都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它们不再像正常细胞那样有序生长,而是开始“肆意妄为”地繁殖。
异型增生根据程度分为轻、中、重度,重度异型增生几乎可以看作为早期癌症。这是身体发出的最强烈的警报,与胃癌仅有一步之遥。
从胃炎发展到胃癌,就像一场危险的接力赛,每一棒都暗藏危机。不过,大家也别太恐慌,只要在每一个阶段都重视起来,积极治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就能在这场与疾病的较量中占得先机。
预防胃癌的措施
1.饮食
减少食盐摄入,少吃腌制、烟熏、油煎食物及红肉、经加工肉类,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控制吃饭速度,细嚼慢咽代替狼吞虎咽。
2.戒烟限酒
酒精是Ⅰ类致癌物;吸烟是胃癌的重要风险因素,吸烟者患胃癌的风险显著高于不吸烟者。
3.胃部疾病治疗
重视胃上皮内瘤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肥厚性胃炎等胃部疾病,及时治疗并定期复查。
4.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及时治疗
据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胃癌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而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癌风险。
5.体检筛查
定期参加防癌体检和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文末提醒:并不是所有胃癌都会引起胃疼,部分患者早期表现为上腹疼痛(心口窝疼)。而早期胃癌常无明显不舒服,进展期胃癌依据个体不同常出现消化不良、体重减轻、吞咽困难、黑便等症状。
参考文献:
[1]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 CA Cancer J Clin, 2021, 71(3): 209-249.
[2]Tong G X, Liang H, Chai J, et al. Association of risk of gastric cancer and consumption of tobacco, alcohol and tea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4, 15(20): 8765-8774.
[3]Nomura A M Y, Stemmermann G N, Chyou P H. Gastric cancer among the Japanese in Hawaii[J]. Jpn J Cancer Res.1995, 86(10): 916-923.
[4]Pan K F, Li W Q, Zhang L, et al. Gastric cancer prevention by community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 cluste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Nat Med, 2024: 1-11.
说明:文字原创,部分图片由AI生成。
作者:郝学婧
编辑:李硕然 唐蔚
审核:姜峰 李雅琴
来源:医药养生保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