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 春耕“及时雨”!这个灌区改造让8.6万亩农田“喝饱水”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7 03:39 2

摘要:4月15日,正值春耕时节,为有效缓解旱情,倒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拉弓满弦”,凤凰潭泵站提前4个月完工,立即投入运行。汩汩清流通过纵横交错的灌溉网络涌入田间地头,为李集、汪集两个街道8.6万亩农田送去“及时雨”。

4月15日,正值春耕时节,为有效缓解旱情,倒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拉弓满弦”,凤凰潭泵站提前4个月完工,立即投入运行。汩汩清流通过纵横交错的灌溉网络涌入田间地头,为李集、汪集两个街道8.6万亩农田送去“及时雨”。

凤凰潭泵站是倒东灌区核心枢纽之一,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马湾泵站等水利设施一起,承载着李集、汪集两个街道59个行政村的输水工作。历经多年风雨侵蚀,倒东灌区多座水利设施失修,凤凰潭泵站主体结构不稳、马湾泵站废弃,渠道碳化渗漏、闸门锈蚀失效,灌溉效率大打折扣,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2024年6月,倒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被被国家发改委纳入特别国债项目计划。计划将马湾泵站、凤凰潭泵站拆除重建,整治渠道17.586千米,新建及改造46座渠系建筑物,新建3处AR视频流量站,改造10处流量站、6处闸门自动化、2处泵站自动化改造和1套数据接入,一场“治水”攻坚战就此打响。

如今,凤凰潭泵站新建前池、泵房,安装高效节能机组,每天引水量达到32.1万立方米。干渠和支渠采用混凝土衬砌防渗,每年平均能省下400万立方米水。支渠更新闸门、疏通渠道,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田间,昔日“跑冒滴漏”的水网已蜕变为高效节水的“生命动脉”。

站在新建的凤凰潭泵站楼下,耳畔是发动机低沉的轰鸣,眼前是溢满渠道的清澈河水。随着崭新的水泵叶片飞速旋转,闸门缓缓升起,倒水河的水经过渠道沿线的闸门和分水口被分送至村庄、蓄水塘堰和主要农业产区。

在李集街刘先村,近800亩的稻田里沁满了灌溉用水,田边生产路旁,宽4米深4米的支渠“依偎”着田垄向南延伸数百米。本地农户刘仨正用水泵将清澈的渠水源源不断地抽进附近的稻田。

刘仨本身从事农业机械行业,去年12月,他了解到刘先村和四龙村里有几块虾田,因为干旱少雨,养殖户亏损严重,不再续租而闲置下来。想为村里做点事情的刘仨,主动承包农田种植水稻。经过近三个月的整治,土地达到了种植水稻的要求。

“现在是早稻播种时节,可是开年以来几乎没有下雨,田都干裂了。”一周前,刘仨满面愁容地在田地里播撒水稻种子,并采购抽水泵,准备到200米外的塘堰抽水应急。

三天前,笑容重新回到刘仨脸上。“经过街道和村多方面的协调,凤凰潭泵站临时启用,倒水河的水流到了我们农田旁边。现在用水泵抽水特别方便,种水稻也更有信心了。”刘仨满怀期待地看着农田说。

“区水务局倒东灌区项目的建设,增加了街道发展农业的信心。”李集街水利水务办公室主任张秀祥回忆,过去灌区“瘸腿”运行,用水矛盾突出。如今凤凰潭和马湾泵站“满血复活”,灌区农业发展迎来“春天”。

“我们秉承着‘当年建成当年使用’的原则,及时启用凤凰潭泵站,将倒水河河水送到李集街道的田间地头。”新洲区灌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倒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法人代表胡诗凌介绍道,“作为灌区国债项目,倒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已进入尾声。该项目完成后,能解决大量灌区工程及管理问题,恢复灌溉面积1.9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惠及李集街和汪集街8.6万亩农田。”

来源:农林资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