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月芳菲醉,人间仲春时。四月春光明媚,气温回升,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但春季天气多变,病原体活跃,也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六安市疾控中心在此温馨提示广大市民,要做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手足口病、麻疹、布鲁氏菌病等传染病的预防。
四月健康
风险提示
四月芳菲醉,人间仲春时。四月春光明媚,气温回升,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但春季天气多变,病原体活跃,也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六安市疾控中心在此温馨提示广大市民,要做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手足口病、麻疹、布鲁氏菌病等传染病的预防。
一、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又称“蜱虫病”,主要经蜱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也可经直接接触患者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传播,导致聚集性疫情发生。该病起病急,主要症状为发热,多在38.5℃以上,伴有全身不适、乏力、肌肉酸痛、头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症状,病死率可达30%。根据既往流行特点,每年的4-10月会出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高峰。
预防措施
1.减少蜱暴露
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穿浅色光滑的衣服以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不要穿凉鞋;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
2.户外活动前预防
蜱活跃季节,进行园艺、采茶、放牧等农业林业牧业活动前,可使用含有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和装备。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包括避蚊胺、羟哌酯、驱蚊酯等,遵循产品说明使用。
3.进入室内前检查蜱
在蜱类易孳生的环境活动离开后,要仔细检查外套、背包和宠物、自身身体,发现蜱应及时清除。外出回来后及时淋浴可及时发现附着在身体的蜱,减少感染蜱传疾病的风险。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群体。每年4-7月为流行高峰,患儿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多伴有发热症状,多数患儿症状较轻,一般7至10天可自愈,但少数可能发展为重症。
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患儿
尽量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叉感染。
2.保持手卫生
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回家后、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
3.减少聚集
人群聚集、接触频繁,容易传播手足口病,建议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清洁消毒
接触频繁部位、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定期清洁和消毒;奶具、餐具等要煮沸消毒;衣物、被褥经常在太阳下晾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5.接种疫苗
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三、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高发。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的,主要是麻疹后产生的并发症,以肺炎常见。其并发症是引起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预防措施
1.及时接种疫苗
我国免费为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及时接种疫苗非常重要,孩子一旦满8月龄或18月龄就应及时接种麻腮风疫苗。
2.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易感者应避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未接种麻腮风疫苗的儿童应尽量避免麻疹流行高峰期在医院门诊逗留,以防感染麻疹。
3.及时就近规范就医
麻疹的早期症状常被误认为是感冒。孩子出现发热、出疹、咳嗽症状,很可能是麻疹,需及早带孩子去最近的医院诊治,就诊时应科学佩戴口罩。麻疹患者应隔离治疗,减少外出, 避免传播。
4.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室内常通风,开窗通风时注意预防感冒。保持手卫生,不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眼、鼻。咳嗽、打喷嚏时应避开他人,用纸巾或肘袖遮掩口鼻。
四、布鲁氏菌病
简称布病,俗称懒汉病。人体主要通过接触患布病的牲畜,包括羊、牛和猪等患病家畜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等感染布病。人体感染布病后,症状主要以发热、多汗、疲劳、全身乏力及肌肉、关节酸痛为主。牧民、屠宰工、皮毛工人、兽医等为高风险人群。
预防措施
1.养殖户预防
生活区和养殖区要分开,购买检疫合格的家畜,定期对牲畜圈消毒。切勿徒手接触家畜的排泄物、分泌物,出现病畜及时上报并配合当地防疫部门进行扑杀,防止疾病扩散。
2.普通人群预防
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肉制品特别是牛羊肉要煮熟,家用菜刀、案板要生、熟分开,不购买、不加工、不食用来路不明的肉类。
来源:六安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