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大力实施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引领工程,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更好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江西省九江市总工会结合实际,以九江“中国工人大思政课”为载体,推动职工思政教育从思想引领的“精神高地”向实践转化的“行动指南”深度迈进,实现思想与行动的“双向奔赴”,为新
为大力实施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引领工程,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更好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江西省九江市总工会结合实际,以九江“中国工人大思政课”为载体,推动职工思政教育从思想引领的“精神高地”向实践转化的“行动指南”深度迈进,实现思想与行动的“双向奔赴”,为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创新教育体系,让思政教育“接地气、有温度”。在教育体系建设上,九江市总工会精心规划,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等多个维度,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优化。不仅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融入法治、劳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聚焦职工利益关切,讲述九江故事、工会故事以及职工群众自己的故事,让思政教育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汇聚精英力量,打造思政教育师资“天团”。九江“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师资库汇聚各方精英,充分利用九江“赣鄱劳模工匠宣讲团”资源库,邀请劳模工匠分享他们的奋斗历程和宝贵经验;同时,各县(市、区)总工会积极推荐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人才参与。此外,还与高校合作,吸纳优秀思政教师、专家入库,为课程注入专业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构建课程矩阵,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丰富多元的课程内容是九江“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的一大亮点。高校专家名师结合党史、工运史录制理论课程,为职工们梳理思想脉络,夯实理论基础;劳模工匠则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录制思政课,生动诠释党的创新理论以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鼓励工会干部积极参与,评选“精品思政课”,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拓宽传播渠道,以微视频让思政教育广泛传播。九江市总工会邀请各行业劳模工匠和一线职工代表,结合本职工作,用身边故事、励志故事讲述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感受,录制一批微视频,通过视频号面向全市职工推送,并借助省市媒体广泛宣传,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以微视频传递大能量,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强化骨干培育,锻造思政教育生力军。在骨干培养方面,九江市总工会多管齐下。将思政课程纳入全市及各县(市、区)工会干部培训内容,提升工会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宣讲能力;为参加宣讲的劳模工匠提供一对一培训指导,打造一支以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最美职工和高技能人才为主力的宣讲骨干队伍;适时举办宣讲比赛,挖掘和培养新生宣讲力量,为思政教育持续注入新鲜血液。
推动多维联动,让思政教育既“出圈”又“入心”。结合重要任务和时间节点,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全年举办3场九江“中国工人大思政课”进校园、进企业、进新就业群体示范活动。同时,举办10场以上市级职工文体活动,不断强化广大职工思想政治引领。
点燃红色引擎,激活本土资源,打造“行走课堂”。在教育实践阵地建设上,九江市总工会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依托“湘鄂赣省赤色总工会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挖掘九江各地红色工运故事,引导职工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打造“都昌县红色工运陈展馆”“修水县工运史馆”等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让职工在实地参观、亲身体验中接受思政教育,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此外,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和大型企业与工会协同合作,共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匠学院、校企合作基地等,共享红色工运阵地、工运史馆等资源,拓展九江“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教育实践的广度和深度。
来源:打工人加油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