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镇:春耕覆膜“穿新衣” 科技助农“增绿金”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7 08:39 2

摘要:四月的陇东旱塬寒意未消,河西镇河南村的千亩旱作农业示范田里,新型旋耕覆膜一体机正沿着田埂匀速前行,银色地膜如流水般铺展,在春日暖阳下勾勒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这项被当地农民称为“银膜革命”的春耕实践,不仅是一场抗旱保粮的攻坚战,更折射出西北旱作农业从“靠天吃饭”

四月的陇东旱塬寒意未消,河西镇河南村的千亩旱作农业示范田里,新型旋耕覆膜一体机正沿着田埂匀速前行,银色地膜如流水般铺展,在春日暖阳下勾勒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这项被当地农民称为“银膜革命”的春耕实践,不仅是一场抗旱保粮的攻坚战,更折射出西北旱作农业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的深刻变革。

河西镇地处六盘山东麓,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十年九旱的气候条件曾让玉米亩产长期徘徊在300公斤左右。为破解这一困局,当地农技部门推广的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成为关键抓手。这项由甘肃农技专家研发的抗旱技术,通过大小垄相间的覆膜方式,将自然降水利用率提高至85%以上,使玉米亩产突破600公斤。

在河南村大豆玉米套种基地,合作社负责人杨银龙现场演示技术要点:“大垄集雨、小垄种植,5毫米以下的无效降水也能通过膜面汇入种植沟。去年这里的玉米亩产达到630公斤,比传统种植增产24%。”技术升级带来的不仅是产量跃升,更让中晚熟品种在高海拔地区实现稳定种植,河西镇的玉米种植区域已从川台地扩展至海拔1600米的山地,实现了从“传统覆膜”到“全膜双垄沟播种”。

在河西镇的田间地头,“科技明白人”的身影格外醒目。种粮大户杨银龙驾驶的覆膜机,每天可完成20亩地的覆膜作业。杨银龙说:“通过现代化科技种粮省时省力,不但能够及时保持土壤墒情,而且较以往普通的覆膜机现代的新型覆膜机旋地更深,覆膜更平整,比过去凭人力种地省心多了。”

在废旧地膜回收点,村民包继龙用三轮车拉来满满一车残膜,换回一卷新地膜。“积分能兑换洗衣粉、洗洁精,去年我家靠回收地膜省了300多元农资钱。”据河南村党支部书记荆小军讲述,河西镇7个村均设立了废旧地膜回收点,今年来累计回收残膜190余吨,通过“以旧换新+积分兑换”模式,让“白色污染”变身“绿色收益”,实现了从“保墒增温”到“生态闭环”。

从“银膜铺地”到“绿金涌动”,河西镇的春耕实践揭示了一个深刻命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的突围之路不仅要“向天要粮”,更要“向地要绿”。当科技赋能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这片土地正在书写“旱塬变粮仓”的新传奇,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河西方案”。(安琴琴)

来源:华亭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