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2日,高黎贡山南段,巡查排除隐患2处,徒步巡查16公里。”这是保山市公安局隆阳分局高黎贡山森林派出所民警张永国的巡山日记。他的作战靴丈量着边境生态脉络——这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民警们凭借“眼辨物种、耳识异响”的绝活,守护着云猫、红鬣羚、
06:30徒步16公里:用脚印在边境线绘制边境生态地图
高黎贡山的鸟鸣还未唤醒晨光,民警小杞的登山鞋已沾满露水。警务包里沉甸甸的《生物生态安全普法手册》与急救包相互碰撞,奏响保山公安民警守护生态的序曲。
“4月12日,高黎贡山南段,巡查排除隐患2处,徒步巡查16公里。”这是保山市公安局隆阳分局高黎贡山森林派出所民警张永国的巡山日记。他的作战靴丈量着边境生态脉络——这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民警们凭借“眼辨物种、耳识异响”的绝活,守护着云猫、红鬣羚、豺等重返山林的珍稀生灵。
12:00方言顺口溜+2万份手册:让生态法规扎根民心
“砍棵树、判三年,破坏生态牢底穿!”隆阳区的风里,普法顺口溜随风飘散;施甸布朗族村寨里,民警用民族语言讲解《生物生态安全法》;腾冲山区教室传出“小叶片,大安全”的童声——孩子们通过《常见珍稀动植物图鉴》认识了玉带海雕、三趾翠鸟等国家一级保护物种。龙陵田间地头,民警一边帮忙干农活,一边唠着生态安全宣传家常;昌宁集市上,“护茶护林护家园”的横幅下,茶农感慨:“以前觉得采点野花野菜不算啥,现在知道山里每片叶子都连着国法”,今年以来,保山公安发放普法资料2万余份,覆盖群众超1万人次,很多受访者主动了解生态法规。
18:00旺旺雪饼与云端约定:冷餐里的守护温度
月光铺开天然餐桌,山泉的清甜比任何功能饮料都解乏。警务包里拿出的鸡蛋带着体温,馒头在冷风中更加扎实,熏肉、火腿肠在唇齿间迸发出令人满足的香味。民警张永国拿出临出门前女儿塞进包里的旺旺雪饼,甜在舌尖,更甜在心间。冷餐虽简,责任滚烫,这是他们的日常,背包里的《常见珍稀动植物图鉴》,每幅画都标注着巡山时见过的真实痕迹。
23:00帐篷里的“森林超人”:用夜枭啼鸣守护生灵
夜里11:00,岗房护林点的帐篷在风中摇晃成舟。赵瑞鹏的呼噜声刚响起来,就被老罗拍醒:“你这呼噜比警报还响!”民警小杞的手机屏亮起女儿的画作——戴着警帽的大树张开枝丫,底下歪扭写着“爸爸是森林超人”。对讲机在枕头下待命,时刻等待着守护的指令。
战报无声:警徽淬炼的生态盾牌
新的工作日志上,有人写下:“今日救助了一只国家二级野生动物白鹇,宣传了17次,收到了23声‘谢谢’”。没有震耳欲聋的捷报,只有悬崖石缝里悄然萌生的箭竹新芽;不见惊心动魄的围捕,唯有巡护途中逐一消除的隐患。
有人问:年年严防死守,不累吗?
他们指向山巅——去年守护的树苗已比警帽高,红头潜鸭的羽翼掠过青头潜鸭的倒影,玉带海雕的啼鸣与普法广播声交织成山河和弦。
当我们关注国家安全时,也请记住这群活在“生物生态安全守护日历”里的人——他们用藏蓝身影挡住危险,以“零容忍”态度全链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以“警察蓝”护航“生态绿”,全力守护生物生态安全和民生安全,坚决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来源:保山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