峪口镇:党建引领“两村”模式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7 09:36 2

摘要:空间统筹。为破解土地发展难题,镇党委积极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解决资金来源、人员安置、土地供应等问题。通过运用土地整治政策,激活乡村沉睡资源,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开展农用地整理,有效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释放土地发展潜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峪口镇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农业中关村与峪口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两村”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走出一条特色振兴之路。

顶层设计 规划先行

空间统筹。为破解土地发展难题,镇党委积极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解决资金来源、人员安置、土地供应等问题。通过运用土地整治政策,激活乡村沉睡资源,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开展农用地整理,有效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释放土地发展潜力。

体制统筹。建立镇级联营公司,完善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组织体制,实现“镇组织村、村组织户”,解决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积极引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参与乡村建设,推动农村集体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乡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镇级联营公司携峪口农副产品走进朝阳区社区开展推介活动

五大振兴 协同发力

产业强镇,项目带动。峪口镇全域划分五大产业片区,党员干部带头谋划产业、落实项目,精准招商,布局总投资30余亿元的产业项目。在农业科技示范片区,引入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研发项目,利用先进技术实时监测和调控温室内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设施农业发展片区建成现代化大型连栋温室,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形成完整产业链。如博瑞迪项目,大幅缩短育种周期、节约成本、提高育种准确度,助力国家种业振兴。

人才兴镇,创新赋能。峪口镇树立大人才观,实施大人才战略,构建大人才服务体系。党员干部积极服务人才,以优厚政策、舒适环境和广阔发展空间吸引众多专家,涵盖中药材、荞麦、智慧农业等领域。培育本土乡土专家,如桃王张保志,带动周边技术能手提升大桃品质,受其影响,留学归来的女儿也返乡助力大桃销售。

生态立镇,共生发展。峪口镇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党员干部带头参与生态治理。创新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吸引投资,如设施渔业产业园采用循环水养殖技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尾水净化,利用湿地打造生态景观带。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土壤和水源,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文化铸魂,润物无声。深入挖掘乡土文化,举办香椿文化节,通过采摘、烹饪比赛等活动提升香椿知名度和销量,传承种植文化。与高校合作开展大地艺术节,邀请艺术家,打造乡村艺术景观,吸引游客。举办国粹盛宴,邀请专业文艺团体表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强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营造文明和谐乡村氛围。

党建引领,强基固本。深化“党委+企业+科研院所”金三角模式“顶天”,成立农高科领域行业党委,汇聚企业。建立问题解决闭环机制,为企业排忧解难。在企业人才安置难题上,快速协调配租,保障人才到岗。整合闲置宅基地改造成专家小院,既服务人才又增加村民收入,让专家安心扎根。提升基层组织力和战斗力“立地”。精准考察选拔村书记,加强培训,定期组织参加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储备后备干部,从返乡大学生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深化“微网格”建设,划分230个微网格,配备人员,建立视频调度系统,实施“三三制”管理,构建党员、网格员、群众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峪口镇开展基层党组织巡回拉练调研

举办香椿文化节

京瓦温室园艺示范园

百千工程 创建示范

2024年北京市启动新一轮“百千工程”,峪口镇成功申报创建西营和东樊各庄2个示范村和8个提升村。积极对接引入754家新农人新主体,中国中医科学院在东樊各庄村建设基地,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拜耳集团在西营村打造示范农场,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积极发展新业态,建设东樊各庄中医门诊部,引入电商直播企业,开展直播带货。利用乡村空域资源发展低空经济,开展无人机业务。深挖文旅资源,打造网红打卡点,如“野路子”咖啡店、泥好时光陶艺馆等。

位于西营村的拜耳耘远农场

东樊各庄村樊花乐享园

来源:平谷组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