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将迎高发期 家长请记牢这些预防措施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7 09:45 2

摘要:随着气温回升,各种病毒逐渐活跃起来。发病急、传播快的手足口病也将迎来高发期。福州疾控(卫监)16日提示,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家长只要提高防范意识,落实预防措施,就能有效降低孩子的感染风险。

随着气温回升,各种病毒逐渐活跃起来。发病急、传播快的手足口病也将迎来高发期。福州疾控(卫监)16日提示,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家长只要提高防范意识,落实预防措施,就能有效降低孩子的感染风险。

“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每年4月到7月是手足口病高发季,部分省份9月到11月还会出现次高峰。”福州疾控(卫监)副主任医师詹文青介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该病潜伏期多为2天至10天,平均3天至5天。发病早期,孩子会出现疲倦、食欲下降、低热、身体不适等,口腔黏膜出现水疱,手足等处出现皮疹或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头痛、呕吐、肌无力等症状。

不过,新手父母也不必过于恐慌。詹文青提醒,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是普通型,属于自限性疾病,不用治疗即能自行康复。家长可做好对症处理,缓解宝宝不适,等待疾病消退。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有以下三点表现提示,孩子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需要立即送院治疗:当孩子持续高热,体温高于39℃,或者体温高于38.5℃并持续超过3天;当孩子神经系统异常,出现嗜睡、呕吐、头痛等表现,有时会伴有肢体抖动、站立不稳或肌肉抽搐;孩子呼吸和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摸着皮肤湿冷,这是心衰前的表现,需立即就医。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詹文青说,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净的食物;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在疾病流行期间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病人。

疫苗接种是关键防线。目前EV-A71疫苗可有效预防由该型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尽早接种。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惧怕紫外线、高温和含氯消毒剂,因此婴幼儿的尿布、衣被、玩具等可以进行晾晒、高温蒸煮或用含氯消毒剂消毒。若孩子出现疑似手足口病症状,就医后应严格遵医嘱居家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记者 林文婧)

来源:海峡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