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生,我的肿瘤标志物高了一点点,是不是得癌症了?”这是门诊最常听到的焦虑提问。约60%的体检者在首次筛查后存在指标波动,但其中仅15%最终确诊为恶性肿瘤。报告上的异常箭头固然需要警惕,但更需要科学解读。本文教你快速读懂关键指标。
“医生,我的肿瘤标志物高了一点点,是不是得癌症了?”这是门诊最常听到的焦虑提问。约60%的体检者在首次筛查后存在指标波动,但其中仅15%最终确诊为恶性肿瘤。报告上的异常箭头固然需要警惕,但更需要科学解读。本文教你快速读懂关键指标。
1. 肿瘤标志物:高≠患癌,低≠安全
CEA(癌胚抗原):常用于结直肠癌、肺癌监测,但吸烟、胃炎也可能导致轻度升高(<10ng/mL)。若持续>20ng/mL需结合胃肠镜排查。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癌筛查金标准,但前列腺炎、尿储留也会影响数值。建议50岁以上男性每年检测,配合直肠指检提高准确性。CA125(糖类抗原125):与卵巢癌相关,但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患者也可能异常。数值>200U/mL时建议妇科超声+MRI复查。2. 影像报告中的“危险信号”
CT报告中的“磨玻璃结节”:<5mm且无毛刺征,年度随访即可;>8mm或分叶状需3个月复查。B超“低回声结节”:甲状腺/乳腺结节4级及以上(BI-RADS或TI-RADS分级)建议穿刺活检。3. 异常结果处理三步法
来源:肿瘤科王主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