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给予我的,远不止于知识层面的收获,而是一次深刻的生命体验与自我突破。为了改善自己不善言辞的缺点,我鼓起勇气主动报名参加了课堂上的高端论坛模拟活动,从惯常的观众身份转变为需要发言的嘉宾角色。这一转变看似简单,却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
华星凝辉系列之十二
这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给予我的,远不止于知识层面的收获,而是一次深刻的生命体验与自我突破。为了改善自己不善言辞的缺点,我鼓起勇气主动报名参加了课堂上的高端论坛模拟活动,从惯常的观众身份转变为需要发言的嘉宾角色。这一转变看似简单,却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报名后的准备过程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自我教育课。我深知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不能仅靠临场发挥来弥补,于是投入了大量时间查阅资料、预判问题、组织语言。每一个可能被问及的问题,我都反复推敲最佳表达方式;每一个观点,我都力求逻辑清晰、论据充分。准备时,我对着镜子练习表情和肢体语言,希望能在台上展现出从容自信的一面。这种系统性的准备不仅是为了论坛当天的表现,更是在培养我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真正站上讲台的那一刻,先前所有的心理建设似乎都在剧烈的心跳声中变得苍白。面对台下同学们期待的目光,我的手心沁出汗水,喉咙发紧。就在这紧张到几乎窒息的时刻,管理团队鼓励的眼神和同组队员小声的"加油"像一剂强心针,让我找回了些许镇定。我深深呼吸,开始认真聆听其他小组嘉宾的发言,他们的见解如清泉般流入我的心田,让我获得了看待问题的多元视角,也暂时忘却了自己的紧张。轮到我发言时,尽管前期准备充分,语言仍不免有些卡顿。但奇妙的是,当我专注于传达自己的观点而非担心表现时,话语反而逐渐流畅起来。我感受到思想通过语言具象化的过程,体会到表达带来的成就感。主持人的板书提醒本是一个简单的要求,却意外成为我反思团队协作的契机。当我专注于书写提炼的观点时,内心焦急如焚,生怕因为自己的"慢动作"而让队友孤军奋战。这种愧疚感让我深刻认识到,真正的团队精神不仅在于分工,更在于对同伴能力的信任与彼此间的默契配合。
22级学长的经验分享为这堂课画上了点睛之笔。他寻找材料的过程启示我们,道德修养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的实践智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古训在他口中焕发新生,教会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批评,从个人、社会、文化等多维度审视问题。这种多角度思考的能力,远比单纯记忆道德条文更为珍贵。郝老师最后的总结点评既给予肯定也指出了不足,这对我的成长尤为珍贵。老师表扬我们的充分准备和出色表现,让我感到付出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但更重要的是,老师明确指出我们在回答提问时存在答非所问、死板重复自己观点的问题。这让我认识到自己在倾听和理解他人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真正的交流不是单方面输出,而是要根据对方的需求调整回应。这节特别的思政课不仅丰富了知识,更是一次深刻而全面的成长体验。从克服恐惧、学会团队协作、提升表达技巧到转变思维方式,每个环节都让我受益匪浅。我深刻认识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不仅需要认知和理解,更在于实践和践行。这次从观众到嘉宾的转变,不仅提升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让我学会了面对恐惧、突破舒适区,体会到了准备的重要性与团队协作的温暖,并培养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理性精神。
这种循序渐进的提升过程,使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指引我言行的内在力量。这节特别的课,已成为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磨灭的成长印记,激励我在成长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迎接更多挑战。
当今日课堂的钟声落下,思绪如涟漪般在我心间层层荡开,诸多感悟纷至沓来。且让我从不同维度细细梳理,同时对课堂上的表现进行一番审慎反思,以期在求知之途稳步迈进。
课堂之上,高端论坛恰似一场知识与思想的盛宴,为我开启了洞察价值观与精神世界的全新窗口。材料一中,退役军人志愿者们以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身姿,深刻勾勒出中国社会奉献精神的鲜活轮廓。他们踊跃投身大型国际赛事服务,在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更将社会责任感诠释得淋漓尽致,让 “奉献、友爱” 的志愿精神如璀璨星辰,闪耀于社会的广阔苍穹,赢得广泛尊崇与认同。
然而,材料二却如同一面明镜,映照出社会道德角落的暗影。占座、破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折射出部分人在市场经济汹涌浪潮的冲击下,道德罗盘失衡,过度沉溺于个人利益的追逐,公德意识如飘散于风中的轻絮,渐行渐远。大学生踩踏车辆等案例,更是如锥刺心,无情揭露了家庭教养中规则意识培育的贫瘠、社会责任担当的缺位,以及学校与家长在教育天平上过度倾斜于知识灌输,而轻忽道德滋养的严峻现实。
孝亲敬老,作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精神根系,深深扎入每一位炎黄子孙的灵魂深处,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钙质。在当下人口如潮汐般流动不息的时代,它更是成为凝聚社会、消融 “原子化社会” 冰冷疏离感的温情纽带,让人心与人心在脉脉温情中紧密相依。
至于材料四及相关要点,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引了前行的明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需立足 “传统美德现代化、道德实践制度化、价值引导生活化” 的战略高地。需以核心价值为灯塔,在思想的浩渺海洋中引领航向;以法治保障为基石,筑牢道德大厦的坚实根基;以文化创新为羽翼,在传播的蓝天中振翅翱翔;以民生服务为沃土,滋养道德之花绚烂绽放。唯有多方协同共进、同频共振,方能奏响道德建设的华美乐章。
目前而言,这门课程于我恰似一场美妙的邂逅,每一次聆听、每一回思索,都让我深感充实与满足,在求知的长路上留下了深深浅浅却无比珍贵的足迹。
撰稿人:24-2白其勒木格,张子恒
记 者:数据24-1侯竞雯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