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来有个困惑我的神奇现象:认识的达到一定成就的人士,最后几乎都是谈道家、佛家、或者心学、因果这些的让人感觉很高深的形而上的东西。
一直以来有个困惑我的神奇现象:认识的达到一定成就的人士,最后几乎都是谈道家、佛家、或者心学、因果这些的让人感觉很高深的形而上的东西。
不光是认识的,很多网上的采访、视频,也都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仿佛在事业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精神世界也突然升华了,进入谈玄论道的阶段了。
(下图是某视频截图)
总有一种仙侠小说里,炼体大成,开始锤炼精神的即视感。
于是我产生了浓浓的好奇,这到底是为什么?
今天我就尝试拆解其中一项,也就是因果。
本文不是从“因果是否灵验,我们是否应该相信因果”这样的角度去拆解。
而是成功人士崇尚因果论的底层原因究竟是什么,大白话就是:他们图什么?
让我们从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来拆解因果。
01
什么是因果
网上有这样的话:自己现在流的泪(汗),正是自己三(五)年前做选择时脑袋进的水。
这就是一种因果。
概括来讲,因果,就是因为自己之前做过的事,经过影响和发酵最后回馈到自身,这样的整个循环过程。
用南怀瑾老师举过的例子,我们坐在教室后排开着窗户是因,最后着凉感冒了是果。
本文说的因果,准确来说是一种做事的态度和方法,包含这么3层
(1)坦然接受当前的处境,因为这个是当年自己种下的因结出的果
(2)多种善因。但并不是做烂好人,而是有些坚持的原则,比如之前对方种下了恶因,那也不用客气,因为这本身就是对方应该获得的结果。
(3)少种恶因,因为自己将来必定会受到反噬
02
为什么崇尚因果
自身角度
第1点,【遇到机会】因果让人更加有信念,而信念能让人坚持更久,坚持更久,才能遇到更多机会。
第2点,【发现机会】让人更加从容,淡定,不焦虑,所以容易发现更多机会。
第3点,【把握机会】让人更加坚定果敢的行动,在团队中也更加富有感染力,所以往往更加容易抓住机会。
第4点,【不可证伪】和其他玄学一样不可证伪,所以会无形中增加自己对因果这套理论的信任。
第5点,【容易传播】传播这套理论和理论本身是一个正向的轮,会相互加强。
第6点,【优势策略】因果论是合作中自己所应该采用的最佳策略之一
与外人合作
第1点,【更容易合作】对外是非攻击性的,更容易与人合作
第2点,【长期收益更高】从重复博弈的实验结果获知,一报还一报的长期收益更高
第3点,【规避风险】有底线,会筛选适当的合作者,天然避免很多可能的风险
以上几点都是从长线来看,所以尽管短期可能会错过机会,长期来看,崇尚因果带来的收益更加确定
03
原因详解
遇到机会
很多时候,人们遇到苦难之后退缩,并不是害怕困难,也并非不愿意坚持,而是担心自己坚持错了方向,担心自己就算克服了所有困难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而相信因果的人不同,只要自己之前种下的事善因,那么自己努力就会收获善果,所以能更加坚定。就像最近看到的一句话:如果天黑就出发,越走天越亮,谁都会有信心。
所以因果让人可以遇到更多机会
发现机会
机会不是路边大屏的广告牌,只要路过就必定会看到;机会也不是大家来找茬,只需要足够心细就能发现;相反,机会如同大型拼图,耐心、尝试、推理、运气,综合起来才能有所收获。
而相信因果的人,坚信自己会有收获,就能更加从容淡定,所以更加容易发现机会
抓住机会
领头人犹豫不决,时刻都在考虑“要不要做?这样做到底能不能成功?是不是要换个方向?”的团队,很难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相反,充满信心,坚定自己可以做到并且推动团队朝一个方向努力的领头人,其个人魅力足以维持团队,去为机会而奋力一搏。
要知道,有时面对机会,哪怕选择错,也好过什么都不做。
所以,相信因果的人更加容易抓住机会
不可证伪
科学有一种公认的标准,就是一种理论需要可以证伪,比如切割磁感线可以产生电,如果最终没有产生电,那就说明这个理论是假的。
然而玄学不是。玄学几乎都是不可证伪的。拜佛之后为什么没有灵验?不是因为佛是假的,而是因为你不够诚心。你看,不论是否灵验都可以自圆其说,这就是玄学的不可证伪。
因果也是这样:做了坏事种了恶因,为什么五年了还没有得到报应?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也就是不论是否收到结果总有一种说法来满足你。
而当我们把时间跨度拉长就会发现,我们总会遇到好的结果,也会遇到坏结果。
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好的结果归结到自己之前做过的善因,然后把坏的结果归结到自己做过的恶因,于是,也就增加了自己对整套理论的信任,你看,真的是这样:种善因得善果。
所以,相信因果的人会越来越相信。
容易传播
传播因果论,本身是在种善因,故而人们会热衷于这套理论的传播,所以又会让人感觉到,好像这套理论接受的人更多,而实际原因却是传播多所以接触的更多而已。
相反,其他一些做法,比如弱肉强食就不会有相互增强的效果。
因为弱肉强食,就像黑暗森林理论一样,自己是不适合宣诸于口的,只要说出去了,其他人就是竞争者,而不说出去自己则更处于有利地位,所以类似这样弱肉强食的理论是不适合传播的。
优势策略
为什么说是优势策略呢?
因为如果潜在的合作方是友善的,那么因果论让对方觉得自己没有攻击性,从而促进合作;
如果潜在合作方是恶意的,那么因果论就展现了一种以牙还牙的震慑力。所以无论对方是何种情况,自己选择因果论都是一种优势策略。
更容易合作
不论自己是否具有攻击性,大部分的合作者总会更加倾向于和非攻击性的人合作。而因果论本身的攻击性是收敛的,也就是提前对外释放的是善意。
所以相信因果的人更容易合作。
长期收益更高
从博弈论上,与人合作的优势策略就是一报还一报,所以这个在合作上,从长期收益来看,践行因果论的收益更高。
在重复博弈的囚徒困境中,已经有足够的计算机模拟次数得出结论:采用一报还一报的策略最后的收益排名第一。(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搜索)
这里只放出这些简要分析,为什么“一报还一报”能有如此好的效果呢?它主要有以下 4 个特点。
它是善良的(不树敌)
它是可激怒的(防背叛)
它是宽容的(给对方改正的机会)
它是清晰的(容易被对方识别出策略特点)
而我们知道,漫漫人生路,遇到的每件事每个人都并非一锤子买卖之后永远不见面,所以更加适用重复博弈理论,由此也可以知道,因果论,也就是一报还一报,长期收益更高。
规避风险
我们先说一种基础的决策方式:如果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你无法承受的,那么不论可能的收益是多少你都不要去做,因为一旦出现坏的结果,你就无法承受。
比如有一件事情,如果不会发现的概率是95%,不会发现就可以获得100万,被发现的概率是5%,但是被发现就会死亡;单纯计算期望,挺高的,95万,然而里边可能的结果是死亡,是自己无法承受的,所以不能做。
现在我们再来分析因果论者所能避免的风险。
从自身出发,相信因果的人,必定有自己坚守的底线,一些违背良知的边界不会去试探。可能会少了机会,但是同时也会少了很多风险。
从挑选合作者的角度,相信因果的人,也会筛选适当的合作者,一些明显没有底线的合作者自然无从合作。
这样筛选之后所有的结果都是在法律和良知的承受之内了,所以能规避掉各种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风险。
04
怎么做
(1)因果论并非万能良方,关键是收益更加确定,对于大佬来说,最看重的必定是确定性。比如百亿身家的大老板,对于确定的每年10%的收益,简直无法抵抗,所以这也是几乎所有达到一定层次的人之后都会做出类似的选择。
然而对一个月入5K的人说每年工资上涨10%,他会毫不犹豫的去搏一把,希望能快速的月薪过万。
所以是不是倒果为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什么位置做什么选择。
(2)对于人生的下半场,比拼的还是长线、安全 。这个原理就和打仗一样,前面100场胜负都无所谓,但是越到后面越不能输,输一场就无力翻盘。
所以在这种情况,其实已经是类似俗语“菩萨畏因,凡人怕果”中的菩萨境界,自己早年种下的因,所得什么样的果已然明白,唯一不要去做的是继续种下错误的因
(下图是某视频截图)
(3)对于还在路上的年轻人,则因人而异,毕竟对于年轻人来说,长线还太长,短期可能获得巨大回报,总会想着后续自有后续应对。
然而无论事业上如何你死我活尔虞我诈,平日里总记得要结善缘,这个就如同围棋中的闲手,是着眼于多年之后。
05
终焉
接近最后,想要解释几句,
(1)我深知自己层次不够,也并非写个东西来劝人向善。仅仅只是把分析过程和结论给出,大家可自行评判
(2)世事总难周全,菩萨亦有怒火,所以该断舍离,该做决断,不能讲人情的时候,也无需瞻前顾后。只是希望想要种恶因的时候多想一下,收益是否足够,由此可能丧失的机会成本到底有多少。
(3)人生就是一场修心之旅。我们终究会从求外(物质),转为求内(精神修行),这个过程无法逾越:我们没法让人还在追求物质的时候别追求物质了,去追求精神境界吧;但是我们也不能只关注当前物质。而因果,是少数内外兼修的法门:求外,因果会让我们获得更加长线的收益,求内,会打磨我们的精神修行。
最后,奉上本文的思维导图,感谢大家观赏,欢迎一起交流。
来源:优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