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中国南海捞起南宋沉船,船身800年不腐,总价超三千亿美金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6 00:59 4

摘要:谁能想到,找东印度公司的沉船,却挖出了南宋的宝贝。这事儿就像村里张三找自家丢的鸡,结果刨出个前朝宰相的藏宝箱。2007年寒冬,南海上一台比十层楼还高的钢铁巨兽"华天龙",硬生生从海里拽出个八百年前的"时间胶囊"——船板没烂,瓷器没碎,连船舱里的花椒都留着香味。

谁能想到,找东印度公司的沉船,却挖出了南宋的宝贝。这事儿就像村里张三找自家丢的鸡,结果刨出个前朝宰相的藏宝箱。2007年寒冬,南海上一台比十层楼还高的钢铁巨兽"华天龙",硬生生从海里拽出个八百年前的"时间胶囊"——船板没烂,瓷器没碎,连船舱里的花椒都留着香味。

专家们哆嗦着算账:这堆物件值三千亿美金,够买下整个华尔街的金库。可咱中国人眼皮都没眨,转头就建了个"水晶宫"把船供起来。为啥?

因为这船里装的不是钱,是老祖宗闯南洋的胆气。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水下考古,就像刚学游泳的旱鸭子。1987年跟英国人合作捞沉船,本想着找点东印度公司的银币,结果声呐一响,捞上来247件宋代瓷器。金链子在水里闪着光,晃得人心里直发慌——自家院里埋着金山银山,居然要靠外国技术来挖?

那时候的窘迫,现在年轻人可能不信。打捞队连像样的潜水服都凑不齐,看着沉船位置干瞪眼。北纬21度37分,东经112度22分,这串数字在档案里躺了十四年。

直到2001年,咱们自己的声呐扫过海底,才发现这船竟有30米长,货舱里密密麻麻全是宝贝。考古队长老李说当时手都在抖:"这哪是沉船,分明是海底的《清明上河图》。"

2006年冬,广州打捞局会议室烟雾缭绕。墙上挂着张南海地图,红笔圈住的位置像块烫手山芋。"整体打捞"四个字说出来容易,做起来比登天难。

外国专家直摇头:"你们这是要把豆腐脑从碗里整个端出来,还不许碎?"

中国工程师偏不信邪。第二年春天,53根钢梁像给沉船穿铠甲似的,从海底插进船底。定制沉箱重530吨,吊装时钢丝绳绷得吱呀响。

最险的是2007年12月21日那天,"华天龙"起重船憋足了劲,硬是把3500吨海水顶开。央视直播镜头里,裹着淤泥的沉箱破水而出,甲板上还粘着几片宋代牡蛎壳。有个老船员抹眼泪:"咱这代人总算没给祖宗丢脸。"

打开沉箱那刻,考古队集体傻眼——这哪是,分明是南宋外贸公司的集装箱。龙泉窑的青瓷碗摞得整整齐齐,德化白瓷观音像衣袂飘飘,景德镇的影青瓷碗底还描着阿拉伯花纹。最扎眼的是条1.7米长的鎏金腰带,搁现在能换北京三环两套房。

船板缝里抠出的零碎更让人唏嘘:荔枝核已经碳化,花椒还带着辛辣味,铜钱上"绍兴元宝"的字迹清清楚楚。专家们一拍大腿:"《诸蕃志》里写的'海上黄金路',原来真不是吹牛!"更绝的是船体构造,水密隔舱技术比欧洲早四百年,松木板用桐油灰抹缝,难怪泡八百年都不散架。

如今这船躺在阳江海陵岛的"水晶宫"里,每天被循环海水泡着。游客隔着玻璃指指点点:"你说这船当年为啥沉?"有人说是贪心超载,三百吨货压得船头直往海里钻;也有人说是台风作怪,毕竟南海的狂风现在都能掀翻万吨轮。

最玄乎的是船上那些锡兰铜器。有学者翻烂了《岭外代答》,突然蹦起来:"南宋商船怕是早就绕过马六甲,直插印度洋了!"这话要是坐实,世界航海史都得重写。

可船上没找到航海日志,荔枝核到底是从福建带的,还是半路摘的,至今吵不出结果。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