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91岁老太太病逝,临终遗言:我就是当年国民党要找的军火大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7 11:09 2

摘要:在1995年的沈阳,一个看似平凡的老妇人在临终前揭露了自己惊人的身份——“我就是当年国民党要找的军火大盗。”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原来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超级女谍高崇德。她的这一告白,让在场的子女们惊愕不已。一生中她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

在1995年的沈阳,一个看似平凡的老妇人在临终前揭露了自己惊人的身份——“我就是当年国民党要找的军火大盗。”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原来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超级女谍高崇德。她的这一告白,让在场的子女们惊愕不已。一生中她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1904年,高崇德出生在辽宁省黑山县,她就是后来的军火大盗。尽管家境贫寒,高崇德在父母的关爱下度过了幼年时光,不幸在她八岁那年降临,父亲因一次意外事故去世,留下她与母亲相依为命。

年幼的高崇德不得不早早承担起家庭重担,她四处打零工,努力为家庭增加微薄的收入。通过这些经历她培养出了坚韧不拔的性格,她也在心中埋下了一个梦想——成为能够改变命运的女英雄。

在家境贫寒的环境下,高崇德未能获得正规的教育,但她的母亲用简单的知识教会了她识字。随着生活逐渐改善,她开始了自学之旅,特别是对那些描绘古代女性英雄的书籍情有独钟。这些故事深深激发了她的自尊心和自力更生的决心,她坚信女性也能像男性一样立足社会。

高崇德

到了二十岁,尽管高崇德家门前常有求婚者的脚步,她对那些仅凭家财豪门背景而来的求婚者并不感冒。她渴望的是一个能与她心灵相通,同样怀揣着改变世界的志向的伴侣。

这样的等待直到1928年才得以结束,当她遇到了东北军第16旅的营长吕正操。吕正操不仅因其军事才能而闻名,还因其坚定的抗日情怀和爱国精神而受到尊敬。两人的初见即充满火花,很快便结为连理。

成为吕正操的妻子后,高崇德没有选择安逸的后方生活,而是积极参与军事训练,常与士兵们一同在靶场上磨炼射击技能。她的射击天赋很快得到了展现,不久便在部队中以“神枪手”的称号为人所知。

吕正操

吕正操晋升为张学良的副官后,高崇德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提升,她并未因此而骄傲或自满,反而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那些向她求助的人。她的热心和慷慨使得许多人对她心存感激,这一点在后来的岁月中为她的行动赢得了不少支持和帮助。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震动了整个亚洲。这一事件导致了东北的失守,而东北军在国民党的非抵抗政策下,无奈地放弃了抵抗。

在这种背景下,虽然内心充满爱国热情的高崇德也不得不随丈夫迁往陕西。但即使身处异地,她始终关心着远在东北的乡亲们的安危。她的心始终挂念着故土,这种情感最终驱使她加入了当地的民间抗日救亡组织。

林伯渠

在抗日救亡的活动中,高崇德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和过人的能力,帮助组织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她的行动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广泛认可和尊敬。

在与抗日救亡团体合作期间,高崇德结识了该团体的一名领导人,这位领导已是共产党的一员。他被高崇德那股坚定的爱国热情所打动,便开始暗中引导她向党的活动靠拢,向她传达了共产党关于抗日的战略方向和政治理念。

通过这些交流,高崇德对共产党的理念产生了深刻的认同,她开始考虑加入共产党,以更有效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她深知以她国民党军官太太的身份,若能为共产党服务,其效果将事半功倍。

共产党在河南寻求建立根据地,高崇德利用自己的网络资源,迅速动员并收容了超过300名流散士兵。她将这些士兵集结起来,还秘密成立了一个物资运输队,为共产党输送急需的物资。

1936年张学良在西安事件中扣留蒋介石,强迫其对抗日本侵略,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在这个关键时刻王先生找到高崇德,带她前往一个偏僻的农村小院,介绍她认识一个重要人物。她惊讶地发现,该男子竟是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的领导林伯渠。

林伯渠亲切地表扬了高崇德的勇气和贡献,并直接邀请她加入共产党,与党共同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面对这样的邀请,高崇德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共产党,并迅速询问自己如何开始执行任务。

林伯渠向她解释了任务的重要性与危险性,需要她利用军官夫人的身份,秘密为八路军提供弹药和大炮。意识到这是一项生死攸关的任务,高崇德深感重责大任,但她对保护前线战士的决心使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

高崇德回到家后,开始策划如何安全有效地运输军火。她精心设计了运输路线和时间表,以确保一切行动的隐秘性。想到可能会受到怀疑,她利用丈夫吕正操团长的身份作为掩护。她到达军火库,塞给门卫一些小费,声称是为了配发新兵训练的武器,并告诉他们吕正操将亲自审查军火库存。

门卫们对高崇德的请求没有多加质疑,让她顺利地指派两名她信任的党员士兵进入库房取出所需的军火。这些士兵表面上看起来是新兵,实则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共产党党员,专门为此任务培训过。通过这种方式,高崇德与她的团队成功地将第一批军火秘密运送到了八路军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门卫对这些频繁的运输行为视而不见,高崇德的行动越发熟练。

吕正操和高崇德

随着军火库存的逐渐减少,国民党高层开始怀疑内部可能存在贪腐或盗窃行为。国民党的调查组对此展开了深入调查,但由于高崇德在军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她慷慨地贿赂守卫,使得调查组难以找到具体的证据。

1939年,高崇德在与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的一次偶然会面中,了解到前线急需炮弹的情况。尽管知道这次任务风险极高,高崇德还是决定接受挑战。这次行动她差点被国民党特务机关逮捕,但凭借她军官太太的身份及时脱身,成功地将炮弹送达前线,极大地支援了八路军的作战需求。

在1940年高崇德所在的游击队驻地突然接待了几位自称来自预备3师的士兵。他们的突然到访令高崇德心中生疑,尤其当他们提到是来“视察地形,为即将到来的部队铺路”时,她的直觉告诉她情况并不简单。

合照

她礼貌而坚决地将这些士兵送走,但内心的不安让她难以平静。果不其然当天晚上,周围突然响起密集的枪声,高崇德意识到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围攻。她在紧急情况下,依靠忠实的警卫员迅速撤离了现场。

逃亡的第二天,国民党便通过广播和报纸大肆宣布高崇德涉嫌走私军火,为八路军输送大量弹药,正式将她列为通缉对象。很快她被日军和国民党的联合力量捕获,并被投入监狱。

尽管身处囹圄,高崇德的壮举并未被遗忘。得知她的困境后,我党迅速行动,利用先前与高崇德有过交流的万福麟和程潜的影响力,向国民党施压。在党的努力和政治协商下,国民党被迫释放了她。

抗日

刚获释的高崇德被八路军接应,随即通过一条秘密通道被紧急转移到延安,以确保她的安全。漫长的逃亡和紧张的情绪让她的身体状况大为恶化,一度因伤势复发而昏迷。

八路军没有延误,立即安排了手术治疗。朱德得知情况后,亲自前往医院看望,并向医疗团队强调:“必须尽全力救治高崇德,她对抗日战争的贡献无人可比,我们现在所用的每一枚子弹几乎都与她有关。”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和党的关心下,高崇德逐渐康复。感激她的无私奉献,组织特别安排她在延安的总部机关工作,以减轻她的身体负担。毛主席对她的待遇也极为关心,亲自批准为她单独配置了一间窑洞,确保她的生活质量。

等她出院后她选择了一个低调而不张扬的方式继续她的工作。她没有再前往前线或参与高风险任务,而是转战幕后,加入了八路军的总部机关,以她丰富的后勤经验和对军事物资的深刻理解,继续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贡献力量。在总部,高崇德负责协调和管理军队的后勤补给,确保前线战士有充足的军需物资支持。

在辽沈战役中,虽然高崇德没有直接参与前线作战,她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后勤支持作用。1950年,高崇德因旧病复发而再次住院三年。出院后,考虑到她的健康和安全,党将她安排在辽宁省的一所干休所中静养。

安排在干休所8号楼的一个安静的房间中,高崇德的日子转为平静而枯燥。她的存在对外界而言,只是一位普通的退休老人,她的惊人过往和战斗岁月对周围的邻居来说,是完全未知的。高崇德始终保持谨慎,自己从不提及自己的历史,也严格要求家人保守这段秘密。

随着年岁的增长,她的身体逐渐走向衰弱,特别是那些旧日战伤在湿冷的天气里总会疼痛难忍。尽管如此她从不言弃,因为能够亲眼见证到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对她来说已是莫大的满足和幸福。

到了1995年春,年届九旬的高崇德感觉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在一次与家人团聚的时刻,她感到应该让过去的秘密浮出水面。躺在床上,她用微弱而坚定的声音吸引了家人的注意:“我有些事情,一直未曾与你们分享。”

家人围坐在她的床边,不解而期待。高崇德深吸一口气,凝视着他们,声音虽颤抖却异常清晰:“我,就是那个曾让国民党和日本人头疼的‘军火大盗’。”高崇德逝世后,她的家人开始慢慢梳理她的故事,从中了解到这位普通老太太不平凡的一生,她的历史逐渐被更多的人知晓,成为一段传奇。

来源:史在没有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