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美国离不开中国产品!这些“假国货”你可能天天在用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5 19:38 3

摘要:2025年中美关税战持续升级,美国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145%关税,中国则以125%反制税率回应。在这场表面较量之外,一个更隐蔽的战场浮出水面——那些被中国消费者误认为“国货”的美国品牌,正通过资本渗透和本土化策略,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2025年中美关税战持续升级,美国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145%关税,中国则以125%反制税率回应。在这场表面较量之外,一个更隐蔽的战场浮出水面——那些被中国消费者误认为“国货”的美国品牌,正通过资本渗透和本土化策略,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哈尔滨啤酒:1900年创立的“国产骄傲”,2004年被百威英博以7.5亿美元收购,现为外资掌控的“伪国货”。双汇:中国最大肉制品企业,2013年被美国史密斯菲尔德收购后,60%利润通过股息流向海外,原料仍依赖美国进口。宝洁系:海飞丝、飘柔、潘婷等占据中国洗发水市场半壁江山,仅SK-II“神仙水”年销售额就超80亿元。高露洁 & 佳洁士:牙膏市场双雄,长期通过广告塑造“专业护理”形象,实际控制权归属美国高露洁-棕榄公司。中华牙膏:名字极具迷惑性,自1994年起被欧洲联合利华租用,与“中华”二字已无关联。味好美:名字听起来像国产,实为美国McCormick集团旗下品牌。1989年进入中国后,通过收购武汉亚太调味品公司,推出“大桥鸡精”等产品,占据家庭与餐饮市场。味事达:315曝光的“零添加酱油”明星,实为美国卡夫亨氏子公司。2010年被收购后,其利润流向美国总部,却以“国民品牌”形象示人。美汁源果粒橙:可口可乐旗下品牌,通过“阳光果粒”广告营造本土形象,稳居果汁市场前三。金龙鱼食用油:市场占有率38%,母公司益海嘉里由美国ADM控股,利润通过新加坡子公司流向美国。

中美贸易战不仅是关税的较量,更是品牌与产业链的博弈。当“哈尔滨啤酒”不再属于哈尔滨,“大宝”不再属于中国,我们更需清醒认知:支持国货,不仅是消费选择,更是守护经济主权的行动。唯有国产品牌技术创新与品牌自强,才能打破“隐形殖民”的困局。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