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与欧洲曾在工业、科技等许多重要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取得了双赢结果。近年来,在美国的“脱钩断链”威胁下,多数欧盟国家放慢了同中国的合作步伐。但匈牙利作为欧盟国家,依旧坚持中立的对外经济政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发展互利合作。此举不仅为匈牙利带来了显
导读
中国与欧洲曾在工业、科技等许多重要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取得了双赢结果。近年来,在美国的“脱钩断链”威胁下,多数欧盟国家放慢了同中国的合作步伐。但匈牙利作为欧盟国家,依旧坚持中立的对外经济政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发展互利合作。此举不仅为匈牙利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利益,还树立了其作为欧盟内部对华合作典范的地位。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曾几何时,欧洲和中国的大型跨国企业在制造业和电信业的关键领域开展过广泛的合作,这种过去在整个欧洲普遍存在的情况,现在几乎只在匈牙利还能看到。曾经的双赢合作现在演变成了一场“零和”游戏,欧洲不得不为自己的过错买单,而美国则成为大赢家。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未来还有什么机遇?匈牙利是将继续当一个“欧洲另类”,还是会成为其他欧洲国家对华合作的榜样?
起初,一切都很顺利。中国于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速了冷战结束后开始的全球化进程。彼时的全球化是由各国的比较优势驱动的,是自发进行的,所有合作伙伴都能从中受益,可以被看作是世界经济的“自然状态”。生产过程发生在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国际分工使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因而促进了全球繁荣,使过去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蓬勃发展。
然而,在这种全球化模式下,各国、各地区在世界经济中扮演什么角色,是西方“分配”好的,其中东亚地区被“分配”的角色——按照德国人的话讲——叫“扩展工作台”。然而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东亚并不满足于这个角色,于是开始有意识地奋起直追。战后的日本,以及80年代后的韩国和“亚洲四小虎”(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在几个关键领域逐渐赶上,甚至超越了过去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的西方企业。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的市场经济既借鉴了东亚模式,又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可持续的经济基础。很明显,中国同时吸取了中东欧国家转型失败的教训和东亚经济成功赶超西方的经验,40多年来通过精准施策,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这种有意识的赶超发展的重要性。中国的经济政策不同于西方,它不是纯粹以利润为导向,而是更加务实,强调全社会参与。在过去20年里,西方经济政策越来越服从于意识形态目标。面对中国的发展,西方不是培育互利互惠的贸易关系,也不是维护基于相互尊重的国际关系,而是限制和遏制自发的全球化进程。
这一进程在奥巴马执政期间就已经开始,当时他就有意在一些自贸协议中加入将中国排除在外的条款。到了特朗普第一任期,自发的全球化进程更是受到严重干扰,当时他单方面决定将中国数字企业挡在美国市场之外。欧盟也差点采取了类似措施。不过好在,这种极端情况最终没有发生,但中美的双赢合作已被“脱钩”政策所取代,后者旨在将中国的数字技术、电动汽车和电商服务挤出美国市场。一开始,美国总是拿“人权”问题当作制裁中国的借口,但又实在找不到证据支撑,于是到了拜登政府时期改打“国家安全牌”,限制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口。
图片来源:新华社
欧盟国家,尤其是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虽然依赖美国安全保障,也易受美国资本市场影响,但几十年来一直受益于同中国的经济关系,因此它们没有立即照搬美国“脱钩”政策。欧盟是自发全球化的赢家,欧洲企业将能源和劳动密集型生产外包出去,利用较低的生产成本以及新生产基地靠近新兴市场的优势,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在欧美国家,许多过去只有富裕阶层才能用上的个人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和日用消费品等,现在已经变成了物美价廉的大众产品,让中等收入群体也能消费得起。
特别是对华贸易额较多的德国,长期以来对于限制中国产品的措施抱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最好的例子就是5G技术。德国电信企业自发选择了中国的数字技术,只是在美国的压力下,德国联邦政府规定了一个5年的淘汰期,直到2029年。
事实上,欧盟的“去风险”政策,实质上是效仿美国的“脱钩”政策,旨在降低重构供应链成本,防止中国在欧洲收购战略性重要企业,尽量以欧元结算双边贸易(在特朗普时期,美元结算比重上升)。
图片来源:新华社
作为欧盟成员国,匈牙利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脱钩”和“去风险”政策的影响,但匈牙利政府已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前做好政策布局,以维护自发全球化时期的合作模式,并为有合作意愿的中欧双方企业预留了机会。
中国车企比亚迪已经在匈牙利建立了生产工厂;宁德时代电池在这里被安装到德国宝马汽车上;匈牙利电信公司4iG于2023年10月在北京与中国华为签署了合作协议,这意味着匈牙利将继续依赖华为的高科技产品和服务。
美国和欧盟限制对华在线贸易,反让匈牙利成为了中东欧在线订单的履行中心。匈牙利政府奉行中立的经济政策,仍然致力于保持与中国的互利贸易,因此近年来中国对匈牙利的直接投资超过了对“去风险”的德法两国总和。
匈牙利于2015年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第一个加入该倡议的欧盟国家,匈牙利从不追随西方意识形态驱动的政策,因此从那时起,许多西方企业,主要是德国企业,选择在匈牙利同中国企业开展合作。习近平主席2024年5月访问匈牙利时,两国正式确立了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未来指明了道路,体现了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感。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高端智慧传播与交流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Looking to the future"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高进安
编辑:张钊
实习生陆添玥亦有贡献
来源:中国日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