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1月,一起争议标的额达600多万元涉平陆运河工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交到了钦州市钦南区人民法院。面对国家战略工程紧迫工期与企业合法权益的双重考验,钦南法院依托青年枢纽平安法治服务站“‘站+室+庭’141工作模式”,高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2024年11月,一起争议标的额达600多万元涉平陆运河工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交到了钦州市钦南区人民法院。面对国家战略工程紧迫工期与企业合法权益的双重考验,钦南法院依托青年枢纽平安法治服务站“‘站+室+庭’141工作模式”,高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2025年4月14日,被告企业一次性付清全部案款359.7万元。该案的成功化解实现了纠纷化解与工程推进“双赢”,为服务国家战略、持续优化辖区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600万合同牵动“世纪工程”进度
平陆运河青年枢纽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性工程。被告某工程公司在施工中向原告租赁15台自卸车,合同总额600万元。原告按期向被告交付完毕15台自卸车,然而被告却一直拖欠租金没有按期支付。多次催款未果后,2024年11月,原告起诉要求被告支付366万余元欠款,而此时平陆运河建设正值攻坚阶段,若诉讼周期过长,可能导致工程关键节点延误,影响国家战略全局。
“141模式”跑出司法护航运河加速度
该院在受理此案后,迅速开启 “绿色通道”,创新运用青年枢纽平安法治服务站 “‘站 + 室 + 庭’141 工作模式”。通过政法统筹、法院主导、部门联动的协同机制,有条不紊地开展调解工作。钦南区委政法委牵头组建专班,并联动住建、财政、项目指挥部等多个单位,统筹资金监管与工程进度;法官深入施工现场,详细了解工程进度,联合调解员与企业“背靠背”核算欠款明细,锁定争议核心;法官在调解过程中,将付款期限、违约条款等关键内容巧妙嵌入调解书,以刚性约束的方式促使双方快速达成共识。
经多轮磋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协议:被告于2025年4月14日一次性付清330万元租赁款及29.7万元税款。调解书生效后,法院持续追踪履约情况,359.7万元案款已按期到位。
以“最优解”刷新营商环境“进度条”
法治作为营商环境的基石,至关重要。钦南法院秉持 “调解先行、全程保障、实质止争” 的理念,通过政法协同机制快速响应,精准把握企业合法权益与国家战略推进之间的平衡点,既巧妙缓解被告企业短期内的资金周转难题,又确保原告核心债权迅速实现,让涉企纠纷化解更快一步、更优一层,为平陆运河建设“通江达海”注入法治动能,以高质量司法护航高质量发展。
来源:广西高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