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很多人都知道要以史为鉴、前世不忘后世之师、以史为镜而知兴替……但其实呢?恐怕大多数人都是停留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中的“秦人”和“后人”状态吧!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要以史为鉴、前世不忘后世之师、以史为镜而知兴替……但其实呢?恐怕大多数人都是停留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中的“秦人”和“后人”状态吧!
咱没有看不起任何人的意思,只是凭良心地说一句,读史这种事情,大家没点文化和阅历就真的没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读了,还不如就把它当成一种娱乐消遣。真的,没啥必要。搞不明白一些核心道理和逻辑,没办法帮助自己提升眼界、增长智慧,费这神干嘛呢?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去学点实用性强的知识,不比这强得多?
说到这!可能又会有人说我狗眼看人低了哈!这没事,反正我就是凭自己良心劝一劝部分人,听得进去就听,听不进去,我本身也是写历史的,多一个看历史的对我也没有什么坏处。
先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前段时间,咱说到刘邦与三秦百姓“约法三章”这事,说要一分为二去看,因为刘邦是先强暴了关中百姓,然后被劝着改过自新的。结果被一大帮的无脑刘邦粉抨击,你咋能说我们家老刘不好呢?你这是无知的表现!我滴个天菩萨呀!强暴百姓不对、改过自新正确,这很难理解吗?对错是非要客观公正地分开来看,这很难理解吗?你总不能说刘邦抢了东西,然后公开声明以后不抢了,就代表他没抢过,甚至他当初的抢劫行为都是正义的了吧?
就这种认知能力和辩证能力的人,他们还能以史为鉴吗?
所以说,一个人如果走不出自我认知的误区和偏激,是没法真正破茧成蝶的。古往今来的王侯将相、贩夫走卒,有一个算一个,一定都是在不断摆脱自身局限性中百炼成钢、实现圆满、得到善终的。过于偏激和狂热的人,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今天,咱们要说一对著名的君臣组合,也就是汉高祖刘邦和兵仙韩信,看看这两个处于两个极端的人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刘邦和韩信,其实阶级出身是一样的,都是“游士”。两人早年间都游历江湖过,现在俗称打流。比如刘邦早年曾想投靠魏国信陵君,给他当个门客;而韩信就不用说了,他流浪的事迹太出名了。
当然,对于古代士族的游历咱们要正确理解哈,士人游历天下的传统其实传承了很久哈。他们游历天下其实有很多积极意义,比如知行合一,比如增广见闻,比如结交同仁,比如寻求机遇等等,并不完全是跟个无业游民一样到处流窜哈。
但是,我们仔细去对比一下刘邦和韩信的早年经历,会发现一个什么样的明显差别?
是不是刘邦在外漂了很多年之后,发现没有特别好的机会,该向现实低头还是向现实低头了?他不是在秦朝一统天下的那一年给自己争取到了一个泗水亭长的工作岗位吗?这就说明刘邦这个人懂得变通,虽然有想法但也绝不一条道走到黑。诗和远方先放心里,暂时该面对生活的苟且还是先苟且一下吧!
反观韩信,穷困潦倒到连饭都吃不上了,还在那死要面子活受罪。这就是一根筋的体现。是的,你才华横溢想得到一份体面优越的岗位、有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这些大家都能理解。但你总得自食其力地去解决你自己的基本生存问题吧!你要体面不要生活,可你也不体面呀,体面的人能在南昌亭长家里连续蹭饭直至被人家媳妇恶心出门?体面的人能心安理得地吃了人家漂母这种卖苦力活命的劳动人民的工作餐?这就是活得纠结、矛盾嘛!
咱打个比方哈!相当于刘邦和韩信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一毕业都想到世界五百强的大企业去上班,但是在秦朝那种恶劣的就业环境下,俩人都没能遂愿。结果,刘邦先回自己家乡找了一份普通工作边干边等机会,韩信却就此变成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无业游民了。就这样的两个人,大家觉得谁更容易成功一点嘛?
秦末天下大乱,这种混乱局势抛开那些政治因素,其实就是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创业风口,这个窗口也正是面向徘徊在社会底层的士族敞开的。刘邦是选择了自主创业,韩信是选择重新就业。
这种职业选择的不同,咱们不去标签化了,姑且当作没有高低之分吧。但是,选择本身没有对错,选择之后的行为方式却有对错。这跟玩游戏一样,你选择玩法师角色还是武士角色这都没问题,但你之后的玩法是要符合你的角色身份的呀!因此,刘邦和韩信立马就变得高下立判了,并且差距越来越远。
刘邦是怎么操作的?缺资本,就通过娶吕雉解决启动资本问题;缺团队,就把平时结交的当地能人团结到一起;缺机会,就一直等到大泽乡起义打响第一枪;缺地盘,就顺势鸠占鹊巢干掉了也想自主创业的沛县县令;缺战略辅政,就拉拢了战略天才张良入股;缺武力支撑,就投靠了项梁叔侄给自己当武力靠山;缺政治平台,就投靠了楚怀王成为了反秦首领之一;缺外交人才,就一改常态对郦食其这个读书人高看一眼;缺战略伙伴,就跟彭越这种匪帮称兄道弟……
看到没有,人家是缺啥找啥、缺啥补啥,什么狗屁自我、自尊,老子先天性底子不足,就是要尽快补齐自己的短板,不然没法跟项羽等优秀同行竞争,连跟他们坐一个桌子说话的机会都没有。这就是典型的创业思维、管理思维。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永远都是优先注重补齐自身短板的。这跟一个优秀的投资人永远是把风险防控摆在第一位,是一个意思。
而且大家可以看到,刘邦还特别能正视自身的缺点,能听得进正确意见。
刚刚反秦的时候,一直打到陈留,他都是游击队思维,就是打到哪算哪,有活干活,没活到处瞎逛,根本就没有建立供应链的系统思维,结果郦食其跟他一说,他立马意识到了,要建立把自己的队伍打造成源头活水。比如打到宛城的时候,刘邦还是没有循环发展思维,要急于入关而不注意排除宛城这颗身后地雷,但张良跟他一说,立马回军打宛城去了。比如进入咸阳,刘邦身上的劣根性又发作了,钻女人堆里出不来了,但经过张良和樊哙苦苦相劝,痛下决心跟小姐姐说拜拜,跟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了……
其实刘邦身上的毛病是比同时代的很多人都多的,但是人家是真的善于与时俱进,错了就错了,我改还不行吗?至于面子,那值几个钱?等我真正取得最终胜利了,谁还敢不给我面子?你韩信不是说你将兵多多益善而我只能将十万兵吗?老子眼睛一瞪,你敢不给老子改口?
讲白了,刘邦是真正把自己的角色和社会的人性吃透了。他已经在追求自己的角色中,慢慢变得没有自我了。
可我们反观韩信是怎么操作的?
跑到项羽那里去上班,才加入人家的团队没多久,就让你当执戟中郎了,这不算是冷落你韩信吧?但韩信因为觉得自己有大将之才,所以对项羽极度不满,直接离职不干了。注意是离职而不是辞职哈!当然,人各有志,你觉得项羽就是亏待你了,不干了也没关系。但你不能因为自己没有得到满足就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去呀。大家瞧瞧他后面在刘邦面前把项羽黑成什么样子了?
韩信这种人,跟我们现在的很多小姐姐一样,开口就问你要天价彩礼,不给你就不是东西,你就活该穷一辈子,你就是格局没打开。如果你给了,那你就是她的亲爱滴、最爱的、心爱滴,对你爱爱爱,爱不完了。搞笑,这不是?
在项羽这里被现实上了一课之后,韩信又跑到刘邦那里去了。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反正不给我当大将军,我就要离开你,就要搞事,就要坏你名声……值得庆幸的是,他遇到了他这一辈子最大的贵人——萧何。萧何就是那个一辈子为了刘邦成就大业为操劳一辈子的男人,为了增加刘邦创业成功的机会,苦口婆心地劝刘邦满足了韩信,让韩信当了汉军的三军统帅。
但是,我想问问韩信,你知道不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呢?你知不知道硬要来的东西会很扎手呢?你知不知道被你要了天价彩礼的男人一般都不会珍惜你呢?你知不知道那些给巨额打赏的榜一大哥背后都是把你当成一种潜在的商品在对待呢?
所以,一边是每天都在进步、逐渐变得老奸巨猾的老板刘邦,一边是一直原地踏步、从来没有想过要调整自己去适应环境的打工人韩信,可想而知,刘邦后面把韩信拿捏得死死的,是不会有任何悬念的。后来刘邦三次夺了韩信的兵权,最后还步步紧逼把韩信推向了谋反取死的绝路,其实这些在他用硬要的方式当上汉军大将军一职之时,就早已注定。
大家也别急着说我是马后炮哈。咱掰开了、揉碎了地把背后的深层逻辑给大家梳理一下。
第一点,刘邦是老板,老板在用人、利益分配这些高阶方面是不会很仁慈的。资本家的管理思维之中永远会有灰色属性的。
你韩信被刘邦的老兄弟兼原始股东萧何推荐当上大将军,没干出成绩,你自然会不好过;干出成绩了,刘邦不会对你有半点感激,因为他会认为这是你应该做的。
在刘邦大业未成之前,他一定会压制你韩信,因为他从未信任过你,也必然不会把你当成自己的心腹看。因为不管怎么说,你是半路加入的外人,还是以强硬方式逼我就范而当上大将军的。刘邦必然要防着你与他分道扬镳,或者担心你尾大不掉。
最后,刘邦大功告成了,也不可能对你相对公平的。公司上市了,再优秀的打工人也是打工人,而原始股东永远是原始股东,即便中间为了让你卖命干活给了一点股权,如果你出了啥问题或者跟老板矛盾激化了,也会想方设法收回的。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资本家本身就自带利益垄断的属性。打天下的时候,你是他的助手、帮手,分利益的时候,你就是他的风险、矛盾。
而且,刘邦也不可能对你仁慈,真就让你韩信功成身退当个富贵王爷了,那其他功臣呢?尤其是那些丰沛老兄弟呢?
第二点,韩信是一个打工人,打工人在追求自己职业回报的时候,其实是有上限限制的。也就是打工人的欲望头顶上都是悬着一把剑、隐藏一片雷池的。谁碰谁死。而韩信从来都不是一个知进退、懂敬畏的聪明打工人。
比如韩信在灭赵之后,跟赵国著名的聪明人李左车(名将李牧的孙子)。那一番对话的意思真的没有其他意思吗?纯粹是军事上的专业探讨吗?其实在别人看来,你韩信是动了割据赵地静观其变的心思的;
比如韩信攻齐的时候,因为要跟郦食其争功(明面上是这样的),采纳谋士蒯彻的建议,装聋作哑地对已经投降的齐国发起攻击,害死了一个功劳不输于韩信的功臣郦食其,还把齐国彻底逼到了刘邦的对立面,破坏了刘邦的统一战线。这事其实就够你韩信死几次了。
比如韩信占据齐国之后,以方便治理齐地之名向刘邦索要“齐王”的封号;在谋士蒯彻、项羽使者武涉的游说之下,也对三分天下的心猿意马过;刘邦以封他为齐王作为代价让他出兵围剿项羽,但是他因刘邦没有其他封赐而迟迟不出兵;消灭项羽后,不经报备就敢窝藏刘邦满世界通缉的钟离眜……
总而言之,韩信在职场之中是没有啥分寸感的,也不具备杀伐果断的气质,又爱伸手要好处,又不愿下决心去争取自己的最大权益。讲得不好听点,有点又当又立的味道,这种人其实是特别容易招老板恨的。
第三点,刘邦其实早已对韩信形成了降维打击。玩你韩信就跟玩无人机一样,甭看你韩信飞得挺高、飞得挺远,但遥控器始终掌握在刘邦手里。
咱讲得比较直白一点哈,免得有些人听不懂。这就跟渣男玩弄欲女是一个意思。你不是要钱吗?要浪漫吗?要温暖吗?要仪式感吗?要虚荣心吗?不管你要什么,只要你敢明码开价,这事就好办,先满足你嘛,等把你弄到手了,谁赚钱给谁花,还真不一定!甚至等到不需要你了,你年老色衰了,一脚把你踢开,也几乎是必然的。
因为啥呢?刘邦这个老奸巨猾的资本家已经把感情和利益分得很清楚了,而韩信这个打工者却一直对两者没有一个明确的区分和鉴定。让你当大将军就是爱你吗?你想当齐王就让你当齐王就是宠你吗?你不愿意出兵就给加封就是讨好你吗?不是的!是因为刘邦早已摸清了你韩信的心思,你韩信就是一个典型的小女人心思,被满足了就欢天喜地,没有被满足就怨天尤人。你这种人是最容易把控的。
刘邦为什么在项羽自杀后,第一时间就冲进你的军营多了你的兵权,因为摸准了你不会有任何反抗的;为什么要把从齐王改封为楚王,因为知道你在乎的是你能不能当王,而不会在乎齐地更安全还是楚地更安全;为什么在云梦泽逮捕你之前会恰到好处地收到举报信说你造反?为什么安心在云梦泽等你自投罗网?
刘邦早已在针对你了,拿捏你了,至于你自己最后受不了了,要阴谋造反,被检举揭发,自寻死路,那是你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因为我刘邦可没有想杀你,只是把你贬为淮阴侯而已哈。
说到了这个程度,相信大家明白韩信为什么玩不过刘邦了吗?因为韩信一辈子都是在找一个合适的平台来成就自己,而刘邦一辈子则是组建一个平台来成就自己。而且,韩信心里只有自我,而刘邦是擅于揣摩和利用他人的。换句话说,韩信一辈子都在考虑给谁卖命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而刘邦一辈子都在琢磨要让什么样的人给自己卖命来成就自己。
回到刚开始那个玩游戏的话题上来,韩信是一个优秀的游戏玩家,但刘邦本身就是一个游戏开发商。甭管你的游戏技能有多高,游戏开发商想让你通关你就可以通关,不想让你通关你就是通关不了,除非你黑掉整个游戏系统。
所以,咱们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之中,理解问题、解决问题,都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份角色、处境条件来,别什么都一厢情愿,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要明白一个最浅显的道理,出资人在你一个竞争上岗的演员没钱都没点优越感和特权,他出个毛资?出资来让你成名、成角,最后反过来威胁他?
一句话总结一下,韩信和刘邦之间恩怨情仇,其实就是一个美女主播和一个榜一大哥之间的恩怨情仇。希望大家多从各个维度去揣摩几遍!
来源:老易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