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卡口全画幅F1.8超广角第三弹 索尼FE 16mm F1.8 G便携性能强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7 11:44 4

摘要:去年上半年,索尼另辟奇径推出了FE 16-25mm F2.8 G 和 FE 24-50mm F2.8 G。这两支变焦镜头凭借轻巧体积和F2.8恒定光圈的组合,成为性价比颇高的原厂镜头选择。虽然为了便携(适配α7C系列非常协调)而在变焦倍数上做出妥协,但作为G镜

去年上半年,索尼另辟奇径推出了FE 16-25mm F2.8 G 和 FE 24-50mm F2.8 G。这两支变焦镜头凭借轻巧体积和F2.8恒定光圈的组合,成为性价比颇高的原厂镜头选择。虽然为了便携(适配α7C系列非常协调)而在变焦倍数上做出妥协,但作为G镜头系列的新成员,光学表现依然可圈可点——G镜头虽然定位低于GM系列,但成像质量一直也有一流的水准,且对于非职业摄影师市场,更好的便携和易用性恰恰是其取胜之道。

gravestench

色影无忌装备版副主编

转过年来进入2025,索尼在年初全新发布了FE 16mm F1.8 G,成为目前E卡口原厂体系下成像视野广度仅次于FE 14mm F1.8 GM的定焦镜头。在仅304克的轻巧身躯之下,其技术指标却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不仅拥有F1.8大光圈,还具备0.25x放大倍率,并配备了两颗XD线性对焦马达,无论是静态拍摄还是视频创作都能胜任,可以说综合表现已经直逼GM。

外观设计与便携性

FE 16mm F1.8 G最令人赞许的,是其极致轻量化的设计。如果配合索尼α7CⅡ或α7CR使用,可以发挥其机动性的最大优势。特别是搭配6100万像素的α7CR机身,可实现以819g的超低负重进行超高画质摄影创作。

镜头尺寸为73.8mm×75mm,紧凑性表现非常凸出。相比FE 14mm F1.8 GM和FE 20mm F1.8 G,这支镜头的体积重量都更具优势。如果横向比较,目前市面上确实有同规格的唯卓仕AF 16mm F1.8,但后者重量达到550g,性能亦相对弱势一些(虽然价位也更低)。

镜头前组采用氟镀膜处理,不过使用的是多层镀膜而非纳米AR镀膜。光圈范围从F1.8到F22,配备了与GM镜头相同的11片光圈叶片。光学结构方面采用12组15片设计,包含2枚AA高级非球面镜片、3枚ED超低色散镜片和1枚超级低色散镜片——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用料相当扎实丰富。67mm的滤镜口径加上平直的前组设计,使得安装UV镜、偏振镜或减光镜都非常方便。

对焦与操控体验

这支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为15cm,几乎可以贴在被摄物体上进行拍摄,此时放大倍率达到0.25x。切换到手动对焦时,最近对焦距离可进一步缩短至13cm,放大倍率提升至0.3x。

镜身采用防尘防潮设计,设有对焦模式切换键可以快速在自动/手动对焦间转换。光圈环支持1/3级调整,切换到A挡时会进入锁定状态,此时可以通过机身控制光圈值。镜身上的Click开关是标配功能,开启时有级调整光圈,关闭后则变为无级调整,适合视频拍摄时避免操作噪音干扰画面。

镜头配备了两颗XD线性对焦马达,采用内对焦设计。线性响应手动对焦系统确保了对焦环操作能够精准对应焦点变化,转动对焦环时能获得直接线性的对焦反馈。下方视频为对焦速度测试:

索尼FE16mmF1.8G对焦速率测试_高清1080P在线观看平台_腾讯视频

对焦速度方面,双XD线性马达的加持使得镜头对焦快速准确。在约30厘米的对焦距离测试中,无论是单次对焦还是连续对焦都反应迅速,且几乎听不到对焦马达的运作声音。

光学性能实测

1.呼吸效应

呼吸效应控制是官方强调的重点。实测发现即使关闭呼吸补偿功能,镜头的呼吸效应已经相当轻微。开启呼吸补偿功能后,画面会有预设的裁切,裁切幅度不是很大,此时呼吸效应已经微弱到几乎不可察觉。以下呼吸效应测试视频采用f/1.8光圈录制,首先是呼吸补偿关闭:

索尼FE16mmF1.8G呼吸校正关闭@f/1.8_高清1080P在线观看平台_腾讯视频

呼吸补偿开启:

索尼FE16mmF1.8G呼吸校正开启@f/1.8_高清1080P在线观看平台_腾讯视频

2.中央与边缘解析力

搭配6100万像素的α7RⅤ进行画质测试时,中心锐度从f/1.8开始就处于可用状态,直到f/16才开始出现画质下降。边缘画质在f/1.8时稍显松散,从f/2.8开始变得扎实,整体来看f/5.6-f/8是最佳画质区间。

截取中心和右上边缘位置

@f/1.8中心

@f/1.8边缘

@f/2.8中心

@f/2.8边缘

@f/4中心

@f/4边缘

@f/5.6中心

@f/5.6边缘

@f/8中心

@f/8边缘

@f/11中心

@f/11边缘

@f/16中心

@f/16边缘

@f/22中心

@f/22边缘

3.抗色散

色散控制方面,无论是中央区域还边缘位置,在f/1.8时都只有比较轻微的紫边情况出现。收缩光圈至f/2.8后基本上可以说得到了完全的改善,在中心和边缘都不再能察觉到色散情况。光圈小于f/4后,色散情况可以完全忽略,故此处省略f/4以下光圈的情况展示。

@f/1.8中心

@f/1.8边缘

@f/2.8中心

@f/2.8边缘

@f/4中心

@f/4边缘

4.抗炫光与星芒

抗炫光表现上,搭配原厂遮光罩在极高反差场景(第一组拍摄了非常极端的情况)测试时,从f/1.8到f/8都表现不错,而f/8以下尚可。在一般的拍摄当中,通常不会出现第一组这样的极限场景,炫光鬼影情况会远比此处测试要少。而得益于11片光圈叶片的设计,从F5.6开始就能看到星芒雏形,F8时22道的放射状星芒已经比较明显。

第一组:

@f/1.8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第二组:

@f/1.8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样片拍摄

索尼α7RⅤ / FE 16mm F1.8 G / f/2.8 1/800秒 ISO100

索尼α7RⅤ / FE 16mm F1.8 G / f/4 1/8秒 ISO100

索尼α7RⅤ / FE 16mm F1.8 G / f/4 1/10秒 ISO200

索尼α7RⅤ / FE 16mm F1.8 G / f/1.8 1/20秒 ISO100

索尼α7RⅤ / FE 16mm F1.8 G / f/2 1/10秒 ISO100

索尼α7RⅤ / FE 16mm F1.8 G / f/16 1/5秒 ISO100

索尼α7RⅤ / FE 16mm F1.8 G / f/1.8 0.8秒 ISO100

索尼α7RⅤ / FE 16mm F1.8 G / f/2 1/30秒 ISO100

索尼α7RⅤ / FE 16mm F1.8 G / f/1.8 1/30秒 ISO100

索尼α7RⅤ / FE 16mm F1.8 G / f/5.6 1/15秒 ISO100

使用体验与总结

FE 16mm F1.8 G是索尼原厂F1.8超广角定焦的第三弹,相较于FE 14mm F1.8 GM和FE 20mm F1.8 G,竟然似乎也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折衷力量。目前同规格的E卡口竞品只有唯卓仕有一支性价比款型在售,而老牌第三方适马和腾龙都尚未布局这个焦段。索尼这一支投入市场后,直接树立了一个比较高的标准,也让后来者难有可趁之机。

独立地看待FE 16mm F1.8 G,可以说是一支出色的随身镜头。全局来看则更加准确和公允——在搭配其他镜头一同使用时,其强力的补充效应会即刻绽开,为拍摄者提供特定场合下的强大即战力。特别是搭配标准变焦镜头使用时,可以轻松弥补广角端的不足。

304g的重量和67mm口径大大提升了携带便利性。优秀的画质表现让f/1.8就是可用光圈,加上快速的对焦速度和良好的呼吸效应控制,无论是拍照还是视频拍摄都能胜任。

来源:色影无忌一点号

相关推荐